杭州上城区用地情况及未来规划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上城区用地情况及未来规划
上城区引位于杭州市中部。

总面积18.17平方千米。

2005年底,总人口34万。

上城区辖6个街道:清波街道、湖滨街道、小营街道、南星街道、紫阳街道、望江街道,共有51个社区。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她东南面濒临有天下奇观之称钱江潮的钱塘江,中南部夹枕着古迹遍地、郁郁葱葱的凤凰山和吴山,西面紧贴烟柳画桥、处处胜景的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西湖,区域中部的东河和中河以其老桥绿水载着古老的传说静静地自南而北纵贯全区境内。

上城区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她自古至今皆是杭州"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是杭州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

该区地形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

区中心有吴山,海拔98米,山上岩峰玲珑,古树苍郁,东南望涛涛钱江,西北看一平如镜的西湖。

全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19万平方米,覆盖率为17.5%,人均绿化面积达6.7平方米。

全区大力实施“工业富区、商旅兴区、环境立区、科教强区、依法治区”战略,努力建设旅游休闲商务区、打造杭RBD,实现了上城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丰收。

濒临西湖,道路纵横,交通发达。

区域内景致迷人,环境优良,设施齐全,全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现有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解放路现代商贸特色街区等四大特色街区。

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古都,上城区则荟萃了其中的精华,区域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胡庆余堂、闸口白塔、凤凰寺、梵天寺经幢、宝成寺麻曷葛喇造像、南宋皇城遗址),是体现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区域。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上城区辖6个街道:清波街道、湖滨街道、小营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阳街道,共有51个社区。

(1)、湖滨街道:面万人。

(3)、清波街道: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3.66万人。

(4)、紫阳街道:面积4.49平方千米,人口7.49万人。

(5)、望江街道:面积4平方千米,人口7.21万人。

(6)、南星街积1.6平方千米,人口3.92万人。

(2)、小营街道: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0.05道:面积4.31平方千米,人口3.86万人。

整个区域是以商业,居住,用地为主,是杭州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杭州市规划局对整个杭州市进行了整体规划,上城区作为主城区,是其中的重点规划区域。

以下是杭州市政府部门对杭州的整体规划。

1、保护优先原则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切实保护耕地的要求,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和风景旅游资源,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2、保障发展原则
围绕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科学安排各类用地,重点保障基础设施用地、民生民计用地、先进制造业用地和现代服务业用地,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发展的实际能力。

3、控制总量原则
严格执行上位规划,从严从紧、有保有压安排建设用地,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时序安排的调控。

4、节约集约原则
依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强政策引导,转变用地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加强城镇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

强化规划统筹,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5、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从长江三角洲发展定位和杭州市长远目标出发,遵循“宜保则保、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规律,安排好生态保育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

6、优化结构原则
按照全球化、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方向和进程,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整合杭州主城与副城及各城镇之间的用地布局,协调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和产业发展用地,促进新增建设用地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相协调,与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转移相协调。

以上是杭州政府部门对整个杭州市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也可看做是上城区规划的扩大化,上面的所有规划原则都适用于上城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1、杭州市上城区是一个老城区、中心城区、纯城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稀少。

在现有的存量建设用地上挖掘潜力,走出一条老城区、纯城区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满足“促发展保增长”需要,是该区国土资源管理的紧迫任务。

上城区国土分局开门调研、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取得明显成效。

他们的做法是:一是抓紧制定区域节约集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该局首先从优化上城区用地结构出发,着手编制节约集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城区功能划分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要素,合理配置行政、商服、居住、体育、文化等设施用地,综合发挥社会资源集聚和共享效应。

建立土地利用评价考核体系,提出潜力地块的开发利用建议,优化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明确土地利用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编制和实施节约集约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切实为促发展保增长提供土地空间。

二是提出“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新的用地思路推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中心城区区域优势和当前国家宏观政策及经济发展趋势,鼓励一些粗放型用地的老工业企业退出中心城区实施异地搬迁,引进高产出集约型利用土地的第三产业;鼓励一些“空壳企业”腾出地盘注入技术密集型高效企业。

2008年该区通过这两种形式盘活闲置厂房10余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45.5亩。

三是积极清理闲置土地,从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各类土地中整理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2008年至今共查处闲置土地25宗,面积591亩。

四是有效提高上城区内每一寸土地的价值和产出。

结合土地市场形势,加强对土地市场走势、土地市场需求潜力、土地供应结构及时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编制盘活存量土地具体方案,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根本转变。

通过土地年租制的不断完善,引导用户挖掘用地效益,使黄金地段真正发挥黄金效益。

五是更新土地利用观念,调整用地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零星荒坡地,从新合理配置可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最大限度拓宽用地空间。

2、天覆地载,万物方生。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上城区位于杭州市中心,是一个“纯城区”,土地资源匮乏。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因此,在全国各地喜迎第22个全国“土地日”
之际,我们既要怀着感恩之心珍惜、厚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更要进一步增强节约用地、依法用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管地、集约用地,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破解土地资源稀缺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更好地服务上城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区城市化、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保障的和谐关系。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

我们要坚持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近年来,我区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占杭州市区0.6%的土地面积,实现了杭州市9%的GDP和8%的地方财政收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对城市土地的高效化与集约化利用。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区内建筑密度已达74%以上,各类用地空间分布十分集中,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有限空间的制约。

要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上马,使经济发展从单纯的数量统计转向数量、生态和效益并重的模式。

我们要通过“退二进三”、“退低进高”、“腾笼换鸟”等方式继续盘活用地空间,严格做好区内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地块的用途。

按照市政府发展“十大产业”的规划要求,集中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大项目聚集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和现代商贸旅游三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真正做到“亩产论英雄”,防止出现随意布局和土地利用无序的现象,让“黄金地段”真正发挥出“钻石效应”。

同时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完善节约用地标准,加强评价考核和全程监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们要依法从严管理土地资源,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变“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有效落实土地管理共同责任。

要以国土系统卫星遥感执法检查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违法用地查处工作。

要强化土地执法监管力度,完善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土地动态巡查快速反应机制。

要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曝光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件。

对违法行为严重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从根本上遏制土地违规违法的情况发生。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土地管理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出一条符合上城区区情的发展之路,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谐、美好、可持续发展的家园而不懈努力。

以上是杭州市政府部门对整个杭州市以及上城区的用地规划方向的一个纲要,以后上城区的用地都要遵循这整个纲要来进行,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合理的利用稀有的土地资源,让居住在当地的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巩固和加强杭州作为宜居城市的地位。

相信未来杭州会成为一个更美,更好,更宜居的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