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9课 宋代的城市生活》word教案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
指导设计: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肖文成执教:青县后连中学于仁英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九课《宋代的城市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1、知道宋代城镇的规模、特点、著名大城市及《清明上河图》、瓦舍勾栏。

2、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及文体娱乐活动。

能力培养
1、识读《东京与长安的平面图》,比较两个城市布局的特点,分析利弊。

2、联系实际,指出宋代延续至今的娱乐活动和传统节日。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的城市生活,认识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对我国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点
1、确认识宋代的城市规模、特点。

2、体验宋代的城市生活。

难点
如何让当代青少年来体会以一千多年前宋代的城市生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东京与长安城的平面图》、《清明上河图》
电教媒体设备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齐):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乘上历史的马车到宋代的都城东京做一次跨越时空的旅游,去体验一下一千多年前宋代人的城市生活,好不好?(板书课题)
生(齐):好。

二、游前铺设、感知历史
师:为了便于游览,我们先来了解东京城的概貌。

(大屏幕展示《东京与长安城的平面图》和问题:观察东京与长安城的平面图,结合文中内容比较它们在规模及布局上有何差异,并分析这两种不同布局有何利弊?)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东京与长安城平面图,结合文中内容比较它们在规模及布局上有何差异,并分析这两种不同布局有何利弊?自己结合图文进行分析,然后把你的意见拿到小组交流。

一会儿,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生:(先仔细观察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
1、集体反馈、分析问题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成果。

(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小组通过分析看出,北宋东京人口比唐都长安多,在100万以上,其繁华程度也远远超过长安。

师:很好,这是从人口角度来分析的。

生2:(边指图边说)我们小组通过分析看出,长安的宫城、皇城紧挨北面的城墙与城门。

如有敌从北面攻城,皇帝的危险很大;东京城有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皇城居中。

如有敌攻城,皇帝比较安全。

师:他们分析的如何?
生:很好,他们小组观察的很仔细。

师:对,他们小组观察的很仔细,并且把城市布局与环境保卫联系在一起,角度很新颖。

生3:(边指图边说)我们小组通过分析看出,长安城在布局上有市有坊,商业区与居民区分开,并且晚上实行“夜禁”。

而东京城在布局上没有市坊的限制,商业区与居民区混在一起,人们可沿街设铺,并取消了“夜禁”,出现了“夜市”和“早市”。

师:你们组的同学能说说,这两种不同布局的利弊吗?
生 4:(补充)长安城的布局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便于人们购物。

东京城的布局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便于人们购物,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交流。

师:同学们,他们分析的怎样?
生:(热烈鼓掌,表示认同)
生5:我们小组通过分析看出,长安城布局整齐美观,便于管理。

东京城布局零乱,不便于朝廷管理。

师:他们分析的有没有道理?
生:有。

2、联系生活、知识拓展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分析得十分透彻。

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在布局上更类似于哪个城市?
生(齐):东京。

师:可刚才,有小组说,东京的布局不利于管理,假如你是这座城市的主管你如何去管理呢?
(生私下议论,争论十分激烈)
生 1:可以给每家每户每个商铺统一编排门牌号。

生 2:可以在电脑上制作一张城市平面图,住户、商铺使用不同的图标,统一编号,如有新的变化,可随时改变,即快捷,又便于管理。

……
师:大家的办法还真不少,课下我们再来想办法,看谁想的多,想的好。

三、历经游程、体验历史
师:对东京的概貌,我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现在我们的旅游正式开始了。

今天由谁来担当我们的导游呢?
生(齐):老师。

师:好吧,随我来。

(大屏幕展示《清明上河图》现在我们已经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宋代都城——东京的大街上。

整体感觉如何?
生:哇,这么多人,真繁华。

师:大家仔细瞧瞧周围人的服装,我们的穿着是否不合时宜,我们还是换套服装吧,别把宋代人吓着。

那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服装呢?
(生一边看图,一边认真察看文中内容,还有的在纸上描绘自己的服饰。


生1:我用丝绸给自己做一套官府,还要做一套京纱帽,坐在轿子上游览,头上的翅子一颤一颤多威风。

(生边说边演示动作)
生2:我为自己做一件棉布宽袖长袍,这样既舒适,又有风度。

生3:(女生):我先将自己的长发盘成发髻,上身用丝绸做襦袄,下身做裤、裙,颜色鲜艳一些。

……
师:大家服饰选择的很合适,穿好自己设计的服装,我们开始游程吧。

噢,对了,我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游览呢?
(生一边仔细看图,一边认真察看文中内容)
生 1:我建议坐官员们的轿子,那多气派。

生 2:我建议作牛马拉的大车,游览大街上的景色,多惬意。

生 3:我建议骑驴来游览,可以到小巷去看看。

生4:我建议乘船沿着汴河游览两岸的风光。

……
师:好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来游览全城,一会儿在这里集合,交流一下你的所见所闻。

(生仔细的看图,认真的查看文中内容,并私下交流)
生1:我看到宋代人的交通工具很多,有马车、牛车、独轮车、轿子、船、甚至毛驴也可骑乘。

生2:我去的是一条小巷,里面有住户、小吃铺、小商店,店铺招牌琳琅满目,可热闹了。

……
师:大家的所见所闻,还真多。

玩了一上午,我想大家都饿了,咱们还是找个地方品尝一下东京的菜肴吧。

北面的同学作为北方人你点什么菜?南面的同学作为南方人你点什么菜?
生(北方):我们点我们北方人爱吃的面条和羊肉。

生(南方):我们点我们南方人爱吃的米饭和猪肉,还有特色菜——宋嫂鱼。

生:我们还来点茶和酒做饮料。

……
师:游览了这么多地方,午饭也吃过了,我建议下一步我们找个娱乐场所,去体验宋代人的文化生活。

那我们通过刚才的游览,谁知道我们应到哪里去?
生:瓦舍勾栏。

师:好了,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去欣赏,一会儿,说一说你欣赏了哪些节目?
(生仔细地看图,认真的查看文中内容)
生1:我去看杂技表演。

生2:我去看武术、相扑、踢球等体育表演。

生3:我去听说书。

生4:我去看戏曲和舞蹈。

……
师:看来瓦舍勾栏真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看了这些表演谈谈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生1:我发现宋代艺人演技十分高超,专业水平很高。

生2:我发现在勾栏瓦舍中休闲的人有不同层次的人,有高官也有贫民,有老人也有小孩。

生3:我发现瓦舍勾栏中休息要花钱,说明宋代人在生活富裕后,开始追求文化生活,宋代艺人也要以演艺为生。

……
师:同学们,想象真丰富。

的确宋代的文化生活出现了专业化、大众化、商业化的新趋势。

好了,时
间真快,转眼间东京一日游就要结束了,下面把我们一天的收获总结一下吧。

(教师分发表格,学生自己填写,3分钟后投影展示学生所填内容)
宋代人的城市生活

四、联系现实、理解历史
师:随着游程的结束,转眼间,我们又回到现实生活。

经过今天的旅游活动你能从我们现实生活的那些事物中找到宋代人生活的历史缩影?大家可以从衣、食、住、行以及文娱、体育或民俗等方面去寻找。

生1:我们现在做衣服使用的衣料仍有棉布、麻布、丝绸;现在南方人的主粮仍是稻米,北方仍是小麦。

生2:从图上看宋代城市的屋顶和现在我们农村居住的起脊瓦房的屋顶相似。

我们现在使用的椅子大多数是垂足而坐的。

我们发现现在农村实用的交通工具中仍然有马车、牛车、但数目少。

生3:现在的娱乐活动仍有舞蹈、说唱、戏曲等,体育活动仍有武术、相扑、球类、水上运动、不过花样更多了,内容更丰富。

生4:我发现今天我们过的好多节日早在宋代时就已经有了。

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师:今天的东京一日游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

我们领略了宋代的城镇规模,体验了一千多年前宋代人的城市生活,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随着南方政治的稳定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宋代城镇有了很大发展。

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变化都说明了这一点。

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大大的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附板书:
【评析】
本课比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首先,本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为切入点,创设了“东京一日游”的历史情境,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以此为线索,贯穿始终。

通过游前铺设、历经游程、联系现实三个环节,体现了感知历史、积累历史、达到最后理解历史的历史学习的过程,符合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规律。

这是本课的最大特点。

其次,本课注意调动学生,将图、文、史三者紧密结合,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缩短了历史空间和时间,拉进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同时,也渗透了“左图右史”(图、文、史三者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第三、教师注意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从而达到了认识现实,理解历史的目的。

同时,教师联系实际设计了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体现了学历史、用历史的新课程标准理念。

建议:(1)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宋代人和现代人城市生活的图文资料,来丰富本课的教学。

(2)教师在如何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方面应多做些探索和研究,这将会为本节课增添色彩。

(青县教研室中学历史教研员肖文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