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和顺古镇旅游业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l.57,No.08
. 2023
·145·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47
腾冲和顺古镇旅游业发展研究
舒志芳1刘敏1王正光2
(1.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2.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红河
652400)
摘要近年来,腾冲市和顺古镇通过以保护和传承为基础的文旅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文旅产业为杠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文章在阐述和顺古镇的旅游资源存量、政策支持情况、旅游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分析了和顺古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和顺古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和顺古镇;旅游业;发展建议;腾冲市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8-145-03
古镇旅游不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而且也为
地区的经济注入活力。
目前,古镇旅游已经成为新热
点,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合理利用古镇
文化发展古镇旅游已经受到各级地方部门的高度重
视。
近年来,和顺古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别具一
格的建筑风格、独特的风土人情,其旅游业成为本地
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1]。
和顺古镇是云南的特
色古镇,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挖掘和顺古镇历史文
化底蕴,美化人居环境,打造更安全、更舒适的旅游
古镇,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
1 和顺古镇旅游发展现状
1.1 和顺古镇旅游资源存量
和顺古镇有100多所百年宅院、8座宗祠、9座寺
观、9座牌坊、24个月台等,这些都堪称建筑的经典
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景区主要
项目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和顺古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简介
艾思奇纪念馆为纪念艾思奇同志设立的纪念馆
和顺图书馆有着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滇缅抗战博物馆
馆内陈列分为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5个部分,采用多种手段
和实物再现了滇缅抗战的历史
元龙阁
儒、道、释三教合一的道观,依山傍水,阁前深潭水清碧澄,环境清幽,建筑结构雕梁画栋,
四周古木参天
寸氏宗祠依山而建,为三道罗马式圆拱门,建筑规模较大
野鸭湖位于古镇西部,水面平如镜面,群山倒映其中
古树群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近百棵,形成一个古树群落
中天寺佛教寺院,建筑规模庞大,三教合流的寺庙
1.2 政策支持情况
2020年,和顺古镇以“社会化富民兴镇”为目
标,坚持“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
展”的模式,推进腾冲和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
开展各项活动。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腾冲和顺
作者简介:舒志芳(1998—),女,云南腾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区域。
通讯作者:王正光(1971—),男,红河泸西人,研究方向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古镇,和顺古镇深受鼓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
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古镇保护为
基础,以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小镇和5A级景区创建
为抓手,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实现了经济社会运行
总体稳定。
·146·
1.3 和顺古镇旅游经济效益和顺古镇的主要经济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和顺古镇2020年—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
经济指标2020年2021年
地方财政总收入 1 136万元 1 053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1.1万元679万元,为年初预算任务的10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896元12 850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 1.96亿元 1.51亿元
累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16.8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9 588万元 2 580万元注:数据来源于/info/9585/4091513.htm
由表2可知,除了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
村经济总收入呈上升趋势,其他数据都呈下降趋势。
下降最为明显的有累计接待游客,从68万人次降至
16.8万人次,下降了76.5%;旅游总收入,从9 588万
元降至2 580万元,下降了73%。
2 和顺古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文化特色不突出
和顺古镇旅游开发较晚,区域经济水平较低,文
化政治多元复杂等情况使如今处于旅游快速发展中的
和顺在古镇旅游资源挖掘方面仍还不够深入[2]。
自然
资源发掘还很欠缺,和顺周围的山景、田景和水景还
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人文资源开发成效虽显著,但
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还未将和顺真
正的边境古镇风貌很好地展示给世人[3]。
和顺古镇进
入了规范的商业体系,当地民居越来越多地被改造成
商铺和客栈。
这样一来,经济效益是有了,但是当地
居民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境也随之流失,古镇的
文化和原真性遭到了破坏。
2.2 基础设施落后
和顺古镇旅游开发受区域条件制约,旅游基础设
施不完善,水电、医疗、卫生等设备欠佳,宾馆、餐
馆等数量有限且服务质量跟不上时代进程,休闲、娱
乐设施更是少见。
随着古镇的发展,游客量已远超古
镇的环境承载量,大量游客的到来使得古镇的交通拥
挤、住宿紧张、垃圾遍地等负面效应显现,降低了旅
游的质量,也给古镇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3 旅游产品单一
和顺古镇的旅游产品存在三方面问题。
第一,旅游产品低端,产品体系不是很健全。
地区和景点还没有完全成熟,旅游产品支撑体系还
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当前的旅游产品需要快速改变
和调整。
第二,旅游产品不具有地方特色。
和顺古镇文
化景点众多,独具特色,但目前的旅游景点缺乏地
方特色,没有和顺古镇秀丽山水的特色,与风光
旖旎的地方差别不大。
第三,游客参与度低。
和顺古镇以文化旅游资
源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主,但宣传范围不广,
特色尚待发掘。
景区内需要游客参加的活动很少,
游客与当地居民互动活动相对较少,导致游客对
当地风土人情不了解。
3 和顺古镇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促进文化营建,保持古镇旅游文化内涵
和顺古镇历史悠久,是腾冲市旅游的领头羊,也
是第一个尝到腾冲市旅游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古镇。
和顺古镇文化资源丰富,但只有三座宗祠突出,游客
对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等的文化及其风土人情知
之甚少。
有关部门需要对和顺古镇的历史进行挖掘,
并利用新型社交媒体等手段,创建官方社交媒体账
号,定期更新有关和顺古镇的内容,邀请旅游博主、
历史学家等合作,分享他们在和顺古镇的体验和见
解,还可以通过组织虚拟导览和直播活动等手段,让
游客以及当地居民更加了解和顺古镇的历史。
在保持古镇传统文化方面,首先,古镇的居民应
坚守传统,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荣,并努力以传统的方
式保持其本真。
其次,古镇居民应抵御外来文化的负
面影响。
在外来文化涌入和融合的同时,他们应以保
持传统文化为主导,而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外来文化
并抛弃传统文化。
这样,游客在进入古镇时能够明显
地感受到古镇文化的韵味和醇厚。
和顺古镇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精心策划文化旅游
活动,可使古镇得到更好发展。
通过定期组织古镇文
化活动,向群众出售特色小吃,创造反映文化生活和
体验特色文化的渠道,提高游客对当地民俗活动和文
·147·化的认知度。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对和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
要。
为了促进和顺古镇的旅游业发展,必须完善交通
硬件设施,提高古镇的可进入性,使游客能够方便地
到达。
此外,环境卫生也是体现古镇旅游层次的重要
方面。
目前,和顺古镇的公厕数量偏少,布局不合
理,面积狭小,缺乏供游客休息的设施,同时垃圾清
扫不及时。
为了避免游客产生不满情绪,应该在景区
各个景点新建厕所,并设置椅子供游客休息。
另外,
应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垃圾清扫,以保持景区环境卫
生,为游客营造良好的休息空间。
良好的客栈配套设
施和服务可以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然而,目前大部
分客栈设备不齐全,价格也不稳定,假期价格甚至是
平日价格的3倍。
要将古镇从简单的旅游景点转变为
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复合型景区,必须改善当地酒店
和客栈的硬件和软件,增加过夜游客的比例,从而实
现古镇经济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树立古镇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
在开展营销推广工作之前,要考虑清楚将和顺古
镇的旅游景点与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联系起
来,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例如,针对和顺古镇卖翡翠
的居民,应该加大宣传腾冲翡翠历史文化,加强翡翠
与古镇的联系,突出和顺古镇翡翠业的特色以及翡翠
的包装设计和产品售后服务等。
在宣传手段方面,可
以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了
解和顺古镇的特色产品。
此外,可进行多种产品促销
活动,做到物美价廉,让游客满意而归,以带动更多
的游客来古镇游玩,持续推动古镇经济发展。
4 结语
和顺古镇的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通过加强文化营建、改善基础设施、加大营销推广力
度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挖掘和顺古镇的旅游资源,提
升古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保持古镇传统文化
的本真和独特性,注重环境卫生和游客体验,将古镇
打造成一个安全、舒适、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
地。
通过持续的努力,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体
验,和顺古镇将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地区的
经济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余世忠.四川古镇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以黄龙溪
古镇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宫艺萌.沿口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J].西部旅游,2022(11):45-47.
[3]姜太芹.边境古镇的共性特征及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