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与梅鼒关系考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寅与梅*关系考述53
曹寅与梅贏关系考述
罗畅
【提要】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间,曹寅与梅i多有交往。
二人结识于苏州,尤
侗组织的江南文士聚会又为两人提供同游契机。
曹、梅二人诗酒赓和,留下多首交游 诗。
他们同舟游越,谈诗论曲,共谱《北红拂记》。
考述梅蘸生平情况,探析曹、梅之间 诗文情谊,有助于曹寅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曹寅梅离尤侗交游
曹寅《棟亭集》与尤侗《艮斋倦稿》多处记有曹寅、梅蔴、尤侗等人的交往。
学界对 梅齑的介绍多寥寥数笔,简短带过,其生平仕履均不详,如方晓伟《曹寅评传年谱》对梅 蒹的介绍仅提及其字号,言其“生卒年月不详,应为曹寅同时人,和曹寅多有唱和”①。
胡绍棠《楝亭集笺注》仅云:“梅梅谷,名冻,字公燮,或亦曹寅幕僚。
”@考述梅齑其人其 事,厘清梅蒹与曹寅的交游事迹,有助于曹寅研究走向深入。
一梅鼐生平考述
梅蒹,字公燮,号梅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主要活动于顺治、康熙年间。
曹寅 《棟亭集》有两首诗涉及梅聶,尤侗《艮斋倦稿》也存有与梅蘸相关的诗文作品(诗四 首,文一篇)。
曹、尤诗题多称梅藻为梅梅谷、梅公燮。
那么,梅菡究竟为何人?其生平 如何?与曹、尤二人的关系如何?下文试作考述。
其一,清沈时誉述、梅1等辑《医衡》四卷,其卷一载:“茸城沈时誉明生父述,门人
①方晓伟著:《曹寅评传年谱》,广陵书社2010年版,第3幻页。
②胡绍棠:《棟亭集笺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页。
54 |《曹雪芹研究》2020年第4期
[清]沈时誉:《医衡》,上海书店1985年版,第1页。
[清]沈时誉:《医衡》,第68页。
[清]沈时誉:《医衡》,第466页。
[清]王皞辑:《千秋岁倡和词》,清康熙王氏墙东草堂刻本,第33页。
程千帆主编:《全清词•顺康卷》第四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376页。
[清]王唓辑:《千秋岁倡和词》,第2页。
[清]王皡辑:《千秋岁倡和词》,第1页。
梅冻公燮父辑、门人顾是祗若父订,屠元凯舜遴父参,男沈智锼朗生父较。
”①《医衡》前 三卷均为梅齑所辑,第四卷由门人黄廷尊(字文左)所辑。
其中存有梅蔴三篇医文,分 别为卷一《论风痺痿三者之别》、卷三《中气论》、卷四《寝食篇》,题目下方均载“后学梅 1补”,正文部分也有“门人蔴识”。
清代叶桂选定《叶选医衡》著录梅蒗的三篇医论 《寝食说》《风痺痿论》《喘哮短气气逆息贲辨》。
梅齑曾在文中云:“师曾语余曰:医之 所病病道少,究夫病根,在心。
”②可见梅蔴师从沈时誉,是其门生。
据梅鼐所补《寝食 篇》载:“可作照病镜,可为长年药,梅谷操觚,讵曰小补。
”③“梅谷”即梅蔴,与曹寅、尤 侗所识的梅1、梅梅谷、梅公燮,名、字、号完全相同,为同一人。
由此可知梅蔴的第一重身份:清代的医者、沈时誉的门生,辑有《医衡》。
医学研究 界因叶桂《叶选医衡》选录梅冻相关资料而论及梅1,目前文学研究界尚未将医者梅蒹 与曹寅笔下的梅蒹联系在一起。
其二,清王皡辑《千秋岁倡和词》(另名《千秋雅调》)载:“梅蔴,公燮,长洲人。
”当 代学者并收录梅高《千秋岁》(酬和王丹麓五十)词一首:
骚坛屡换,词与诗参半。
同一调,情千变。
家贫才自富,道贵身非贱。
欣介
寿,外孙齑臼题盈卷。
睡足湖山晏。
蜂蝶寻花乱。
春莫矣,临风叹。
虚名殷浩得,浊酒陶潜愿。
能
觑破,方知仙佛皆如幻。
④
程千帆主编《全清词•顺康卷》第四册所载与此相同⑤。
王皡,初名王裴,字丹麓,号木 庵,又号松溪,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钱塘)人。
据方象瑛《千秋雅调题辞》载:“忆自甲 寅(1674)秋,避乱西陵,与诸君子樽酒赋诗,犬马齿四十有三,丹麓亦三十九岁耳…… 丹麓襟期如故,撰述益工,五十诞辰,赋千秋岁词一阕。
”⑥又有李涛《千秋雅调序》曰: “岁乙丑(1685)三月,先生春秋五十,自赋千秋岁词……词学诸公相属酬和,积二百余 篇。
”⑦由此推之,王唓生于崇祯九年,康熙二十四年正值其五十岁诞辰。
①②③④⑤⑥⑦
曹寅与梅鼐关系考述55
由此可知梅菡的第二重身份:词人,长洲(江苏苏州)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
三月,曾到杭州,应王唓五十岁寿辰,作祝寿词一首。
其三,尤侗《艮斋倦稿文集》卷九《题螺龛词》,记载了自己应好友梅蒹之请,为其 子梅慜词集作题跋之事。
笔者通过《(同治)苏州府志》《(乾隆)长洲县志》等资料,查 证出梅慜的信息:梅慜,字芬远,江南长洲人,有《螺龛词》。
国家图书馆记作梅湣,《螺 龛词》一卷,清抄本,存于名家词钞六十种。
《(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三十六载有“梅 慜,字芳远(当误,其他资料均载为芬远)”,著录《螺龛集》四卷。
《(宣统)山东通志》对梅慜生平情况记载较全。
按杨士骧修《(宣统)山东通志》卷二百《杂志》志第十二 《杂志下•流寓》记载:
梅慜,字芬远,长洲木渎人。
父1客济宁三十年。
慜入东阿籍,为诸生,与刘 淇、黄以永结南池社,有《岁寒唱和词》等。
著有《见尧堂集》。
①
考证梅慜的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父梅1的生平。
据清蒋景祁辑《瑶华集》,清康熙二 十五年(1686)刻本,其中收录梅慜词作。
王苹《长句怀梅上舍螺龛》记载,康熙二十六年 乡试,他与友人梅慜结识于贡院。
梅慜与王苹(1659—1720)为同时期人,二人年纪应相 仿。
可推知其父梅蒹的生卒年,大约生于明末至顺治初年间,卒于康熙六十年前后。
由此可知梅蔴的第三重身份:词人梅慜之父,江苏长洲梅氏之人,或为梅尧臣后世 支脉,为顺、康年间人,康熙二十六年之前已客居山东,且客居济宁长达三十载。
其四,据《大连图书馆善本古籍藏书印鉴辑考》载,宋程大昌撰《雍录》十卷,明嘉
靖十一年(1532)李经刻本,卷序文末钤有清梅菡的“梅杲谷图书记”白文长方印。
又
有卷五“新安程六昌泰之,汉唐用兵攻取守避要地图”图页钤有“梅鼐”白文方印。
李宾《〈前后七国志〉版本考索》一文提及《前七国志》两个版本,均有梅公燮所作
之序:
《前七国志》啸花轩藏板本,序末题署“康熙丙午(1666)桂月梅士鼎公燮氏题 于汇华轩”,无钤印。
《前七国志》致和堂刊本,书首“前七国演义叙”,叙末题署“康熙己未(1679)岁余月梅鼎公燮氏题于汇华轩”,并有一 “梅鼎之印”阳文章、一“公燮氏”阴
①[清]杨士骧修,孙葆田等纂:《(宣统)山东通志》卷二百《杂志》志第十二《杂志下•流寓》,
见《中国地方志集成》,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730页。
56 《曹雪芹研究》2020年第4期
文章。
①
—以小说出版为中心》已论证致 文革红《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
和堂刊本“梅鼎”应为“梅鼐”误刻,而啸花轩藏板本则为作伪、仿刻本。
②据《雍录》卷 中的“梅高”钤印,“才”刻为“士”,篆刻总体极似“梅士鼎”。
致和堂刊本、啸花轩藏板 本,将“梅蒹”误作“梅鼎”“梅士鼎”,或许啸花轩藏板本仿刻的版本,印有如同明嘉靖 十一年李经刻本《雍录》上的梅菡之印,才误作“梅士鼎”。
此外,《镇江府志》收录梅蒹诗二首。
第一首诗是在除夕时节,梅1归乡途中,经过 镇江,与好友黄松或在北固山附近的温纶堂,等候新年钟声:
围垆张宴感萍踪,喜近乡关一水从。
去岁南池倾腊酒,今宵北固候晨钟。
闾间共道无苛政,宾主何妨有瘦容。
历尽冰霜回暖翠,江梅聊伴大夫松。
(《除夕温
纶堂即席呈黄松或使君》)
第二首是在重阳时节,梅蒸约七十岁左右,又一次到镇江游历,登览焦山。
他登高远 眺,一览空蒙山色,聆听潮水钟声,仰慕东汉隐士焦光的隐逸情怀,寻访书法名家所作 的《瘗鹤铭》:
雅慕征君汉室终,兼探瘗鸫水云中。
山凭树色全身隐,潮答钟声四面通。
晚 渡僧归衣有月,登高客散帽无风。
郡斋留得黄花酒,为劳攀跻七十翁。
(《九日游
焦山》)③
由此可知梅鼐的第四重身份:诗人、藏书家,号梅谷,又号杲谷,收藏明嘉靖十一年刻的 书籍《雍录》十卷。
康熙十八年四月,于苏州汇华轩,为《前七国志》作序。
晚年登游焦 山,与黄松或曾有交游,现存诗二首,序文一篇。
梅齑的生平、交游略具于上,其人其事已基本可知。
那么,他与曹寅的关系又如 何呢?
二梅鼐与曹寅、尤侗的交游
梅蒹的文学作品现仅存单篇文及两首诗,今未见其诗集或文集。
梅蒹与曹寅交游
①李宾:《〈前后七国志〉版本考索》,《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
②文革红:《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以小说出版为中心》,复旦大学
2006年博士论文,第139—141页。
③[清]高得贵修:《(乾隆)镇江府志》卷五十二,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7》,江苏
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67页。
曹寅与梅鼐关系考述| 57
之事,多载于曹寅与尤侗的诗文集中。
从曹、尤二人诗中,可见其交游时间多在康熙二
十九年至三十一年间。
康熙二十九年(1690)八月十四日,时在苏州织造任上的曹寅与好友梅蔬、幕僚叶 藩,在苏州织造衙署的东院一同赏月唱和。
曹寅《十四夜东署看月,与叶桐初、梅梅谷
同用“才”字》云:
高楼玩月独徘徊,东署荒凉今夜来。
修饰似曾须斧凿,清真谁谓出尘埃。
桂 枝竹叶连秋草,山影河光半酒杯。
自信端忧无暇日,绿苔堪惜谢家才。
①
此诗与《十三夜南楼看月》《十五夜射堂看月寄子猷二弟》二诗,同为曹寅连续三曰赏
月诗作之一。
曹诗借用南北朝时期谢庄《月赋》中的“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绿苔
生阁,芳尘凝榭”,但所抒情感却有不同。
谢赋中虚构陈王曹植与文学侍从王粲赏月抒
怀之事,借二人之口,抒发自己羁旅孤独、思人怀归之情。
曹寅除了幕僚陪同,还有友
人作伴,虽身处异乡,却无谢赋的愁苦悲戚之情。
曹寅能于中秋节前夕,与友人梅廉一
同赏月,可见二人关系较为亲密。
就此推断,二人应略早于此即已相识。
八月十九日,东署看月之后五天,应尤侗之请,梅蒹与曹寅、余怀、叶藩,到尤侗亦
园揖青亭小聚。
尤侗《艮斋倦稿诗集》卷四《八月十九日曹荔轩司农同余淡心、梅公燮、
叶桐初过揖青亭小饮,拈“青”“池”二韵二首》云:
点缀乾坤一草亭,逢迎赖有远山青。
秋来已是七八月,客至恰如三五星。
最恋斜阳移古道,细看落叶间浮萍。
人生邂逅须行乐,只读《离骚》休独醒,.,老圃原于野性宜,西园公子肯来迟?不嫌张翰尊羹淡,偏爱陶潜菊径欹。
禾黍当秋都覆岸,芙蓉向晚尚临池。
残樽未了催灯火,收拾诗囊付画师。
(曹公许令 画师作画)。
②
尤侗自撰《悔庵年谱》卷下也将小聚一事记载下来。
为此,曹寅作有步“青”韵的和诗 《尤悔庵太史招饮揖青亭即席和韵》记载此事:
苏家巷口揖青亭,间曰重登山更青。
篱落不妨骑马客,郎官原近老人星。
三秋鹓实身前树(亭侧有大楝合抱),二寸鱼吹水上萍。
却笑南园成独醉(是日诸君
①胡绍棠:《棟亭集笺注》,第66页。
②[清]尤侗著,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下),见《苏州文献丛书》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版,第 1470—1471 页。
胡绍棠:《楝亭集笺注》,第67页_,
[清]尤侗著,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下),第1486页。
[清]曹寅:《北红拂记》,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年间刻本。
皆不饮),沧浪咫尺唤难醒。
①
曹诗描绘了众人在尤侗家宅赋诗吟对、诗酒赓和的场景,时有画师绘制《会饮图》,用以 留念。
尤侗组织江南人士的诗歌酬唱,不同于官场的应和往来或是寒士对权贵的攀 附,而是一种志趣相投的文人集会。
正由于尤侗多次组织集会,提供了固定的交流场 所和轻松自由的诗文环境,曹寅与梅菡才得以有更多交往的机会。
康熙三十一年(1692)二月廿八日,梅菡与曹寅、彭定求、余怀、叶藩、朱灿、郭正宗 赴揖青亭赏菜花。
尤侗《艮斋倦稿诗集》卷五《二月廿八日揖青亭看菜花作,同曹荔轩、 彭访濂、余广霞、梅梅谷、叶南屏、朱赤霞、郭鉴伦》云:
奇绝南园香十里,黄金散尽曼陀华。
湘累空吊江头叶,朔客休疑塞上沙。
茗
饮清谈须我辈,酣歌作剧任他家(时有歌于花间者)。
可怜不入诗人咏,辜负春风 日放衙。
②
随后四月,曹寅作《菜花歌》,吟咏吴中四月自己在田间井径骑马细看之事,并借菜 花盛开之景,抒发喜悦欣慰之情。
曹寅《耦长索题行卷》记录了为友人梅庚行卷题诗一事。
梅蒹之子梅慜,正处于科 考的阶段,著有诗词集,但梅蘸并未向曹寅索诗求序、征请题咏,或替其子求取引荐的 机会。
从两人交往可以看出,曹寅未曾因梅蒸身份低微而怠慢梅冻,梅蒗也未曾以功 利阿附之心而攀附曹寅。
两人因兴趣相投而结友,是文学之友、君子之交。
他们的往 来多为饮酒赋诗,望月赏花,谈词论曲,茗饮清谈,是一种纯粹的友人关系。
同年九月,梅齑与曹寅、王景文同舟游越五日,并参与《北红拂记》的创作与删改。
曹寅《柳山自识》云:
壬申(1692)九月入越,偶得凌初成填词三本,三人各为一出,文义虽属重复,
而所论甚快,笔仿元人,但不可演戏耳。
舟中无事,公之梅谷同好,因为之添减,得 十出,命王景文杂以苏白,故非此无调侃也。
庶几一洗积垢,为小说家生色,亦卒 成初成苦心也。
叙事凌本甚当,但填词少不称叙,已随笔改补。
梅谷云:“优于王 实甫,故不然;然过于关汉卿远矣。
’’③
58 |《曹雪芹研究》2020年第4期
丨②③
曹寅与梅*关系考述59
[清]尤侗著,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下),第1256—1257页。
[清]尤侗著,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下),第1仙6页。
[清]尤侗著,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下),第1255页。
可见,曹寅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改编,由志趣相同的梅齑加以增改,王景文增添吴语的道 白,得有《北红拂记》一卷十出。
梅菡对曹寅剧作加以评价,认为其剧作水平介于王实 甫与关汉卿之间。
尤侗也对此剧击节赞赏,其《题北红拂记》云:“荔轩游越五日,倚舟 脱稿,归授家伶演之。
予从曲宴得寓目焉。
”①评价此剧为案头之书,场上之曲,两臻其 妙。
可见,曹寅所改的《北红拂记》能超越前人
,一洗积垢,取得比较高的评价,这与梅
滿、王景文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梅蒹为曹寅之友,与尤侗也为好友,从尤侗的诗文可见他与梅蒹的深厚情谊。
尤 侗曾赞许梅齑情操高尚如鲁仲连,医术精湛如扁鹊,二人一起赏花饮酒,探讨诗酒人 生。
康熙三十一年暮春时节,尤侗《赠梅梅谷次韵》诗云:
我有仙家瑞露珍,与君斟酌问诗神。
高风不减鲁连子,妙伎兼长秦越人。
乡 里相逢都白发,京华一望满红尘。
江南草绿杂花发,随意闲吟过暮春。
②
据《艮斋倦稿文集》卷九载,尤侗曾为梅慜《螺龛词》作一篇题跋,即《题螺龛词》。
此则 材料为新资料,现未见学者对此有研究阐释,兹录全文如下:
吾友梅公燮,吐纳风雅,今日之都官也。
令子芬远,虽未相识,雅知为文人之 秀。
近贻《螺龛词》,读之,则滴粉搓酥,居然占花草一席矣。
宋人父子以词名者, 首称二晏,次则苏之叔党,秦之处度,今梅氏亦云后来出人,得无撞破烟楼耶?比 物论之,公燮为罗浮老树,而芬远则庾岭之新枝也。
学士梅香,氤氳不断矣。
③
康熙三十一年(1692),梅蒹请好友尤侗为其子梅慜《螺龛词》题跋。
宋胡继宗《书言故 事•子孙》:“烟楼,灶上烟窗也,言子过父,犹如跨灶撞破烟楼也。
”后以“撞破烟楼”喻 子胜于父,后人胜过前人。
尤侗将梅氏父子比作晏殊、晏几道,苏轼、苏过,秦观、秦湛 词坛三对父子,赞许梅慜的词作水平犹如庾岭新枝,高于乃父梅齑。
三梅鼐与曹寅关系论
梅齑与曹寅、尤侗的诗文往来,可见三人情谊匪浅。
有学者认为梅齑或为曹府幕 僚。
胡绍棠《棟亭集笺注》为《十四夜东署看月与叶桐初、梅梅谷同用“才”字》作题解 时所言:
①②③
60 《曹雪芹研究》2020年第4期
叶藩,即叶桐初,为叶燮侄。
叶燮《已唾诗集》卷七有《庚午春望,桐初佳远来 访我草堂,贻五言二章,次少陵西枝村韵别去,至秋复来,始得次韵答之》云:“子有
贤主人(谓曹荔轩),歌笑不可屏。
”可见叶藩当时已入寅幕。
梅梅谷,名蔴,字公
燮,或亦曹寅幕僚。
①
若梅蒸仅为长洲的布衣文人,那么他中秋前夕与或为幕主的曹寅及同为幕僚的叶藩,一同在苏州织造官署赏月,这一推测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然而,实际上梅蔴不仅仅 是文人,也是医家,他与曹寅的关系,恐非推测中的幕僚与幕主关系。
首先,梅齑是一名医者,师承名医沈时誉,具有谋生之术、齐家之道,不必为生计之 事而倚靠他人。
沈时誉,字时正,又字明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为明末清初江南名 医,富有文才。
沈早年师从名医陆履坦,尽得其传,切脉若神,投剂辄起。
顺治初年,迁 徙苏州,寓居桃花坞唐寅别业,晚年筑室山中。
沈时誉著有《医衡》《病议》《治验》诸 书,其《医衡》一书为著名医论之荟萃,曾刊行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
梅蒹乃沈时誉 门生,或在顺治年间人沈门学医,且对《医衡》作了增补,再刊行于康熙六十年(1721)。
增补过程中,梅1常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独立撰写多篇医科之文,可见他从医时间较 久,并非一两年之功,具有比较专业的医学素养。
其次,从曹、尤二人与梅高唱和往来的诗文中,我们可以见出梅齑曾多次去往尤侗 家中参宴,又与曹寅一同小饮、赏月、赏花、赋诗、改剧。
由此,梅蒹与曹寅、尤侗、彭定 求、余怀、叶藩、朱灿、郭正宗等人均有交往。
应尤侗之邀,参宴的人员一半是曹寅的好 友,一半是曹寅的幕僚。
其中,叶藩、朱灿、郭正宗三人均为曹寅幕僚。
尤侗、彭定求、余怀三人皆为曹寅好友。
那么,梅1参宴的身份,或是曹、尤的朋友,或者是曹府的幕 僚。
曹寅、余怀、尤侗、彭定求等人的诗文集,多记载他们八人相识的过程,然无一人记 梅蔴为曹寅幕僚。
朱灿曾为曹寅幕僚一事见于记载。
嘉庆年间刻《重修浮桥碑记》与《(光绪)滁州 志》卷三之五所载清康熙人罗畅所撰《乌衣浮桥街道文楼碑文》,记录朱灿与曹寅结识,并被曹寅聘为西宾一事。
《重修浮桥碑记》载:“朱子既为曹公西宾,一时缙绅先生交以 道、接以礼者,当不乏人。
”②朱灿作为曹寅的幕僚,在乡里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好的待
①胡绍棠:《楝亭集笺注》,第66页。
②管笛编:《滁州交通志》,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144页。
关于朱灿与曹寅结识这一问题,参
见裘新江《“江南司农曹公”是谁?—
—有关曹雪芹家世新材料的考证》,《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1辑,第33页。
曹寅与梅鼐关系考述| 61
遇。
从这个意义上说,身为曹寅幕僚并非是一件需要避讳、忌讳、掩盖之事,相反,它恰 是某种社会身份的标志,载人诗文、方志乃是荣耀之事。
叶藩为曹寅幕僚一事见于尤侗《惜树词序》:“予之识叶子桐初也,由杜茶村……及 予归田十载,叶子方从司农曹公设帐吴门。
”①康熙十九年(1680)夏,曹寅《和桐初谷山 署中寄怀原韵》云:“故人怜我瘦,三载隔烽垒。
”可知叶藩与曹寅的结识,应早于康熙十 六年。
郭正宗为曹寅幕僚一事见于尤侗《郭迪功诔》(并序):“予在司农曹公所,获识金 陵郭鉴伦,庄庄乎士也。
既再拜,呈厥考《行状》一卷,乞言。
”②尤侗正是通过曹寅与郭 正宗相识。
作为曹寅、梅齑的共同好友,尤侗《题螺龛词》记梅菡时仅云:“吾友梅公燮,吐纳风 雅,今日之都官也。
”由此可知,梅蒸不是以幕僚身份与曹寅相处,而应是以好友的身份
参宴。
再次,清顾彩辑《草堂嗣响》将梅慜《螺龛词》记作《葑溪词》,梅齑的居所应在蓟溪 附近。
尤侗的居所亦园位于今苏州葑门十全街新造桥附近。
曹寅的苏州织造府,位于 今葑门内带城桥下塘苏州第十中学。
余怀在苏州寓居之处,位于阊门内桃花坞一带。
所以,曹寅一行人及其他友人,常同聚亦园,诗酒朋侪,一方面是承蒙倡导者尤侗多次 邀请,另一方面是因他们居所距离较近,往来便利之故。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曹寅自广储司郎中出任苏州织造。
三十一年十一月,曹寅奉 诏赴任江宁织造,同时兼任苏州织造。
直至三十二年三月,由李煦履任苏州织造,曹寅 专任江宁。
故而,曹寅在苏州前后近三年。
在这段时间内,尤侗四次邀请曹寅等人到 侗宅游玩:
邀请时间所邀人员尤侗诗作二十九年八月十九日曹荔轩、余淡心、梅公燮、叶桐初二首
二十九年十月十一日曹荔轩、余淡心、叶桐初、董观三二首
三十年四月十一日曹荔轩、叶桐初、程正路、朱赤霞二首
三十一年二月廿八日曹荔轩、彭访濂、余广霞、梅梅谷、叶南屏、朱赤霞、郭鉴伦一首由表格可知,康熙二十九年十月十一日、三十年四月十一日的两次聚会,曹寅一行
①[清]尤侗著,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下),第1248-1249页。
②[清]尤侗著,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下),第1261 —1262页。
62 |《曹雪芹研究》2020年第4期
人前往尤侗处,梅蒹均未参加,直至三十一年才再次与众人集会。
梅蒗未能参加的原 因,应该是《(宣统)山东通志》卷二百所载“梅齑客居济宁三十年”,因他身在山东济 宁,不在苏州,其子梅慜正处于科考阶段。
所以,康熙二十九年十月至三十年间,尤侗 组织的一些聚会,梅齑都未能参加。
既然梅蒹早已客居济宁,偶尔才回苏州,那么也就 不可能成为曹寅的幕僚。
最后,从曹寅对梅菡的态度和言语也可见二人的关系。
曹寅《北红拂记》自序《柳 山自识》云:“公之梅谷同好,因为之添减,得十出,命王景文杂以苏白。
”言及自己与梅 齑二人有相同的爱好,一起同舟删改《北红拂记》之事。
曹寅对梅冻的言语,体现出平 等、尊重的关系,而对下属王景文则用“命”字。
梅蒹“过于关汉卿远矣”的回答和评 价,是出于一种友人之间的直接评价,流露出一种轻松自然的语气。
至此,梅齑生平及其与曹寅的关系可简述如下:
梅冻,字公燮,号梅谷,又号杲谷,江苏长洲人。
清代医家、词人、诗人、藏书家。
约 生于明末至清初顺治初年间,约卒于康熙六十年,主要活动于顺治、康熙年间。
词人梅 慜之父。
早年师从沈时誉,为其门生。
康熙十八年四月,于苏州汇华轩为《前七国志》作序。
早于康熙二十六年,客居山东济宁。
曾与曹寅、余怀、叶藩、彭定求、朱灿、郭正 宗、黄松或等人交游,为尤侗好友。
现存词作一首、诗作二首,序文一篇,医文四篇。
梅 菡与曹寅于苏州结识,因志趣相投、才情共发,成为诗文之交。
又因尤侗相邀,以诗会 友,彼此留下唱和之作。
梅冻与曹寅同好诗词、戏曲,《北红拂记》之作显示两人才情。
梅齑长期客居济宁,曹寅移任江宁后,如缺乏尤侗式的雅集组织者,两人在康熙三十一 年之后可能就没有更多诗文往来,亦不见于记载。
(作者信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