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广西南宁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广西南宁为例
穆新杰
摘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ꎬ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ꎬ传统普惠金融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ꎬ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前沿方向ꎮ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ꎬ以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因变量ꎬ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自变量ꎬ产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ꎬ对广西南宁市2011年到2018年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进行实证分析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南宁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路径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ꎬ间接影响较微弱ꎻ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十分显著ꎬ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1%可使城乡收入差距下降9.35%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ꎻ城乡收入差距ꎻ中介效应ꎻ南宁
中图分类号:F8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0)33-0132-02
一㊁引言
传统的普惠金融虽然在理论和出发点上十分具有建设性ꎬ但在实际实施中它却面临着效率低㊁成本高㊁服务失衡等难以解决的问题ꎮ因此ꎬ为了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ꎬ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ꎬ补齐以往传统普惠金融服务的短板ꎬ减小区域金融服务的差距ꎬ我国紧跟时代步伐ꎬ于G20峰会上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ꎮ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看作是普惠金融与数字化的结合ꎬ指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来提升促进普惠金融服务的行动ꎮ结合数字技术的优势ꎬ金融服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ꎬ扩展覆盖面ꎬ从而减少金融排斥对低收入群体的负面作用ꎬ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的减贫作用ꎬ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状况ꎬ缩小城乡收入差距ꎮ当下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我们国家最亟待完成的目标ꎬ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迫在眉睫ꎬ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ꎮ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具体数据来证实ꎮ基于此ꎬ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的角度出发ꎬ以广西首府南宁为研究对象ꎬ通过中介回归模型分析南宁市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究竟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ꎬ力求为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方面增添更多研究成果ꎮ二㊁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的理论机制
(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
获取金融服务是有门槛的ꎬ对于低收入者而言ꎬ由于自身偿还能力弱ꎬ抗风险能力较差ꎬ所以获取金融服务的难度远远高于高收入者ꎬ这就导致了服务门槛的产生ꎮ而这种门槛效应会导致 马太效应 ꎬ金融服务更多地流向富裕人群ꎬ而贫困人群收到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少ꎬ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ꎮ同时ꎬ个体贫富差距的扩大不断积累ꎬ又会使得整个地区的贫困状况加剧ꎬ如此形成恶性循环ꎬ区域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限制ꎮ传统金融机构多数以银行为主体ꎬ通过银行信用评价标准来衡量客户金融风险ꎬ这一信用标准对低收入者形成了较高的门槛ꎬ所以普惠金融服务在贫困地区往往无法取得理想效果ꎮ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ꎬ无论是低收入者还是高收入者都有机会获得数字普惠金融所提供的服务ꎬ从而减小了地区收入差距ꎮ(二)直接减贫效应
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主要从微型金融和金融服务覆盖面两方面来传导ꎮ一方面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ꎬ普惠金融服务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用审核标准更加宽松的小额贷款ꎮ另一方面是通过 涓滴效应 帮助贫困人群改善地区经济环境从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ꎮ简单来说ꎬ当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惠及贫困地区时ꎬ该地区部分人群会因此变得富裕起来ꎬ然后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ꎬ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环境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ꎬ从而改善整个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状况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先富带动后富 ꎮ
(三)间接扩大收入差距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无疑能衡量城市金融业与互联网业的发展ꎬ一个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越高ꎬ代表这个城市的金融业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越发达ꎬ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ꎮ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经济理论ꎬ指出在国家快速发展阶段ꎬ产业结构迅速变迁会使得收入差距扩大ꎬ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ꎮ因此ꎬ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可能会增大城乡收入差距ꎬ给减贫带来阻碍作用ꎮ
综上所述ꎬ本文对于将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如下两个假设:
假设H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减小南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ꎮ
假设H2: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间接影响南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ꎮ
三㊁实证分析
(一)中介模型构建
中介效应检验相关的研究最开始是在心理学领域ꎬ该方法可以测量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影响程度ꎬ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增加ꎬ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也逐渐被运用到社科类研究当中ꎬ主要用于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与因果机制ꎮ
根据国内文献研究可知ꎬ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从而缩小城乡差距ꎬ也可能通过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间接扩大城乡发展的差异ꎬ增大城乡收入差距ꎮ为了验
231
热㊀㊀点Һ㊀
证这一理论机理的正确性ꎬ本文参考温忠麟的方法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ꎬ将数值普惠金融指数作为自变量ꎬ南宁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作为因变量ꎬ引入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作为中介变量ꎬ通过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来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南宁市的减贫效果如何ꎮ
模型设定:
(1)lnincomegap=β0+β1lnindex+β2governmentreta+μ(2)industryrate=β0+β1lnindex+β2governmentrate+μ(3)lnincomegap=β0+β1lnindex+β2governmentreta+
β3lndustryrate+μ
其中ꎬ模型(1)用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路径ꎬ模型(2)用来检验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ꎬ模型(3)用来检验中介效应模型整体的效应ꎮ(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文数据来自«南宁统计年鉴»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ꎬ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有限ꎬ所以本文选取数据时间跨度为2011年到2017年ꎮ数据无缺失ꎬ为了减少异方差增加模型稳健性ꎬ部分变量作了对数化处理ꎮ
1.被解释变量
现有研究在收入不平等测度上存在较大分歧ꎬ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ꎬ主要指标一般是城乡人口加权后的泰尔指数ꎬ城乡收入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比ꎮ考虑到城乡收入比的简便性ꎬ本文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ꎮ该变量在模型中表示为incomegapꎮ
2.自变量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数字普惠金融ꎬ为了全面均衡地衡量南宁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ꎬ参考国内多数学者的做法ꎬ本文直接将北京大学编撰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自变量来衡量南宁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ꎮ在模型中表示为indexꎬ对数处理后表示为lnindexꎮ3.中介变量
根据中介变量的定义ꎬ中介变量受自变量的影响ꎬ同时自身也能影响因变量ꎮ因此本文选择产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ꎮ
4.控制变量
由于通常当地的城乡收入差距有部分会受到政策财政支出的影响ꎬ因此本文选择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作为控制变量ꎬ变量表示为governmentrateꎮ
(三)中介效应检验
模型(1)检验的是自变量lnindex对因变量lnincomegap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ꎬ表中显示该项回归系数P值<0.05ꎬ说明该回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不为0ꎬ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一步通过ꎮ模型(2)检验的是自变量lnindex对中介变量industryrate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ꎬ此项的回归系数的P值大于0.1ꎬ因此此项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ꎬ回归系数为0ꎬ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二步未通过ꎮ模型(3)检验的是自变量lnindex与中介变量industryrate对因变量的总体效应ꎬ表中显示两项变量的回归系数P值都小于0.1ꎬ说明两变量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ꎬ中介检验的第三步通过ꎮ根据温忠麟的文献研究ꎬ如果中介效应检验第二步未通过但第一和第三步通过ꎬ就需要继续进行中介效应的sobel检验ꎬ以此来确定中介效应是否真正存在ꎮsobel检验的P值为0.362>0.1ꎬ因此接受原假设 ab=0 ꎬ认为中介效应不存在ꎮ因此中介效应检验的最终结果表明ꎬ自变量lnindex对因变量只存在直接影响ꎬ而间接影响很微弱ꎮ
(四)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二)中中介效应检验可知ꎬ南宁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lnindex对南宁市城镇居民收入incomegap只存在直接影响效应ꎬ不存在间接的中介影响效应ꎮ因此可知假设H2不成立ꎬ我们只需要分析模型(1)中的回归结果ꎮ模型(1)lnindex对lnincomegap的回归系数为-0.0935ꎬ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ꎬ这表明只要南宁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加1%就会使得南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减小9.35%ꎬ可知假设H1成立ꎮ同时ꎬ从模型(1)的控制变量看ꎬ政府的财政支出比重governmentrate的回归系数虽然不显著ꎬ但是从其符号来看ꎬ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仍然可以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减小ꎮ四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南宁市的数字普惠金融行业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南宁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ꎻ同时ꎬ由中介效应检验可知ꎬ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路径主要表现为直接效应ꎬ间接效应并不显著ꎮ因此ꎬ根据实证分析结果ꎬ提出以下两条政策建议:
(一)制订合理可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计划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大大减小了传统普惠金融成本高㊁服务范围小的局限性ꎬ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ꎬ能够形成更强大㊁更灵活的金融服务网络生态圈ꎬ从而助推减贫脱困ꎮ南宁市金融机构应当明确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机制ꎬ制定有针对性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ꎮ在服务范围上ꎬ要力争服务覆盖面广ꎬ服务渗透力强ꎬ将金融服务全面深入覆盖到以往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商户等群体上ꎮ在服务机构布局上ꎬ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ꎬ构建线上线下相互联动㊁紧密配合的服务网络ꎮ(二)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其他因素的联合减贫作用
作为广西首府ꎬ南宁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在广西所有地级市中名列前茅ꎬ但要想进一步减小收入差距ꎬ还须重视第一第二产业ꎮ南宁市应该充分地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其他因素联合起来ꎬ全方位带动普惠金融服务与其他行业的联动与结合ꎬ重视基础行业ꎬ特别是要发展与农村人口脱困紧密相关的行业ꎬ如农业㊁畜牧业㊁手工业等ꎮ要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惠及更多行业ꎬ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性ꎬ这样减贫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ꎮ
参考文献:
[1]肖端ꎬ杨琰军ꎬ谷继建.农村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
入差距吗[J].宏观经济研究ꎬ2020(1):20-33. [2]吕雁琴ꎬ赵斌.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J].金
融与经济ꎬ2019(12):76-81.
[3]刘彩明.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的实证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ꎬ2019(11):82-88.
作者简介:
穆新杰ꎬ侗族ꎬ广西三江人ꎬ广西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ꎮ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