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卷:必修4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word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思维的奥妙
1.目前,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悄然兴起。
某公司发明制造的姿势校正带,内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佩戴者的姿势是否正确,并通过振动提醒。
它还能与智能手机连接,传输相关数据,让佩戴者时刻了解自己的姿势,真正改变生活方式。
这种新技术的发明
①改变了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②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推动实践发展
③说明了意识能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④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2.(2019·河北保定月考)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
这表明
①错误的客观存在表明了错觉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形成错觉的源泉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特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3.(2019·南通模拟)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或蜂蚁。
但宇宙间若没有人,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
”下列表述与此段话意思相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D.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答案】D
4.(2019·山西五校联考)感兴是一种审美活动,“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这说明
①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③主观认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5.(2019·云南统一检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判断,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助猎人拦截猎物,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动物的心理提供和丰富了人类意识的内容
B.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C.动物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D.动物的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答案】B
6.(2019·皖南八校联考)1930年2月红军越过武夷山,进入赣南,经广吕进军攻打吉安之时,毛泽东即兴作了一首词:“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由此可见,诗词的创作
①源于创作者瞬间的灵感和顿悟
②会受制于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
③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原型
④能够激励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7.(2019·长白山测试)“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8.(2019·河北省衡水一调)“阿尔法围棋”在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中以3∶0取胜。
科学家认为“阿尔法围棋”所用的关键技术是“深度神经网络”,建立神经网络要收集大量数据样本,然后选择合适模型,让模型学习样本,从中找出数据的内在规律。
“阿尔法围棋”正是通过学习海量棋谱和自我对战,训练出不凡“武功”。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只执行特定指令,并不探求任务本身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后果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将超越并替代人类智能
③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是对人的部分意识活动、思维活动的模拟
④人工智能能够从大量纷繁杂乱的现象中发现规律并抽象到理论高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9.(2019·河北省石家庄检测)司马迁在《史记·天宫书》中记载:“黄帝,主德,女主象也。
”现代史学家中也有人认为,黄帝生存的时代为母系氏族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位的黄帝应该是女性。
后来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历史记载中黄帝被改为男性。
这表明
①通过历史文本,历史学家可以完全还原历史,公正而合理的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
②纯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可知的,但可以通过考古等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佐证
③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历史文本的记载并不影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④历史文本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记录因不同的主观选择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10.(2019·山东青岛联考)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这告诉我们在欣赏、吟诵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材料观点的哲学依据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B.意识是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D
11.(2019·江苏卷,25)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
由此可见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答案】B
12.(2019·天津卷,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
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
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答案】A
13.(2019·江苏卷,25)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
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
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9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
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D
14.(2019·全国卷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15.(2019·长沙一中模拟)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①“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的一种纯主观想象
③“明月装饰风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
④“你装饰别人的梦”说明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C
16.(2019·广东茂名五大联盟联考)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 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
这表明
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
③人们能直接创造—个理想的世界
④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17.(2019·宣城二调)“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代·宋祁)一个“闹”字,有声有色,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部点染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的精妙之处在于
①规定了春天的特质与自然物的本性
②传递出大地复苏所具有的思维形象
③在对春光的描绘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④以春意盎然来充分表现红杏的特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18.(2019·衡阳十校调研)漫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启示我们,实现特定目标要
①充分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
②将尊重客观规律作为前提和基础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教条主义
④正确处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答案】D
19.(2019·广东东莞模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是宋玉在《九辩》中,面对秋风生发的感慨,而“悲哉,秋之为气也”,堪称千古一叹。
这说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③情感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认识
④意识的差异性决定物质的差异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20.(2019·宣城二调)“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代·宋祁)一个“闹”字,有声有色,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部点染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的精妙之处在于
①规定了春天的特质与自然物的本性
②传递出大地复苏所具有的思维形象
③在对春光的描绘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④以春意盎然来充分表现红杏的特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21.(2019·海南省三亚模拟)在中国古代意象系统中,“柳”是一种具有特定美学意义的意象。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出现这些对“柳”的认识的原因是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22.(2019·山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
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