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靠前冲刺全方略:回归教材回归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靠前冲刺全方略:回归教材回归基础
高考复习剩下不到两个月了。

这期间的复习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

在此期间,有人芝麻开花节节高,突飞猛进,跃进千里。

去年我市实验中学张某平时模拟考试在540分左右,不曾想在高考中考出了617分的佳绩。

而有一被老师认为“上清华、北大有望,人大、南开保底”的考生小李却大河翻船,几乎被甩出“一本”以外。

相差两重天,人生在这里转了个弯,个中原因为何?考后两个考生都向笔者谈到了最后关头复习的重要性。

为了鉴往知今,让广大考生在高考中考出满意成绩,我结合专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高考冲刺全方略。

从太原市2月调研考试结果来看,高三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学科属于主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属于高考重点的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掌握、理解得不够牢固,不够清晰、全面、到位。

以语文为例,高考必然要重点考查阅读鉴赏,可是大部分考生非常缺乏一般规律下的鉴赏常识与技能。

比如,诗歌鉴赏的大框架路数、小说鉴赏应立足哪几个点等,大部分考生都不清楚。

为此,在3月16日召开的太原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上,太原市教科研中心主任刘颖殷切希望考生在下一步复习、冲刺中回归教材,回归基础。

1.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就是要将教材至少通读一遍。

要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通读,做到毫无遗漏。

回归教材要达到三个目的:全面掌握知识,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

力争在高考考察教材基本知识的选择题中少丢分或不丢分。

高考中考生在文综和理综两科拉开的差距最大,除了综合能力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考生在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上分出了高低。

仅文综一科选择题分值就占140分,而理综一道选择题分值就达6分。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打通主干知识之间的通道,融会贯通。

这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

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在教材中寻找高考的“影子”。

江苏海安高级中学董裕华老师认为,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

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2.回归基础
关于高考,考生过于强调它的选拔性考试,而把它等同
于高精尖考试,因此,复习中一味求偏难怪,片面看重能力,忽视基础,这是完全不对的,万丈高楼没有一砖一石怎能平地起?高考试题中,基础和能力之比为7:3,同时从近几年来看高考命题总体上呈难度降低、难易适度趋势。

但是言者谆谆,迷者自迷,每届考生中有很多人还是在这方面付出了代价。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有一道句式仿写题。

所选材料是初一教材中朱自清的《春》,考查的是比拟修辞手法。

大家满以为这是极易得分题,没想到它的得分率空前低。

语文卷中的字音字形题是送分题,但我们的考生年年都不会领这份情,硬生生顶回去。

默写名言名句题,考生汗流浃背会了,却又让几个错别字把分抢去了。

为了加强基础知识,我市在高一、高二的语文测试中增加了对教材中文言文的翻译考查,名言名句的分值由4分增为8分;细心人会发现我市新近结束的高考“一模”已将名称改为“基础知识测评”,它的意图不言自明。

眼下留给考生的时间所剩无几,如何很好利用分分秒秒,提高复习效率呢?我的回答是”三多”:多看旧题、多找典型题、多查问题。

与此相对应的是“三少”,即:少做题,少挖难题,少迷信“高考真题”。

临到大考,考生总觉脑子空空,逮书就买,抓题就做,似乎不将天下题一网打尽不放心。

此举大可不必。

一则大量
做题易陷于盲目,二则时间不允许。

实际上,经过一二轮的复习,习题早已做了不少,最后关头“思”和“悟”才是最重要的。

多看旧题,意在温故。

熟悉定理、公式、原理等,巩固强化,夯实基础,立足准确率。

多找典型题,意在知新。

以一知十,以一知百,找寻、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力求突破自己,跃上新台阶。

所谓典型题,我的一贯主张,还是要到近五年的高考题中去找。

它千锤百炼,历经千选万选,既涵盖知识体系,体现主干的交叉、融合,又指引着高考的命题方向。

多查问题是“三多”核心所在。

根据“木桶效应”,决定考生水平高低的不是他知识掌握最好的一环,而是最差的那一环。

多查问题就是要及时修复这一环。

而这一环就是平时作业和历次考试中出现的“错”。

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

有人把试卷看成是一张一张的网,每次考试都相当于在捕鱼。

如果发现有鱼从渔网上漏掉,就要及时修好渔网,下次捕鱼时才不至于有鱼再从这个洞里漏掉。

学习知识也是这样。

每次考试就是发现知识破洞的过程,考生应发现一处补一处,可悲的是考生往往不愿或不敢正视这破洞,结果破洞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我特别建议,与其没完没了晕头转向地做题,不如将历次考试卷装订成册,集中时日,一一改错,找出错误后的原因,制成一份缺失的知识点
清单,彻底弥补。

这是高三复习中最该做的一件事。

最后,我要提请广大考生注意:千万不要相信什么“高考真题”、“高考母题”,高考需要辛辛苦苦的付出,无灵丹妙药,无终南捷径;不要让别人掏去你腰包的时候,也把你大好的时间掏去了,贻误人生。

太原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