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廿八-范文word版 (1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廿八
篇一:廿八都导游词
廿八都古镇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廿八都观光游览(自我
介绍)。
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古镇由古驿站发展而来,它既是移民古镇,又是
军事重镇,小镇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宋熙宁四
年(即公元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二十八,故名。
它界临浙、闽、赣三省,各位现在便是“一脚踏三省”了。
极具代表性的三十六幢民居,
十一幢公共建筑,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形成了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其
建筑风格集浙式、闽式、赣式、皖式为一体,专家誉为“全国罕见,浙江省排
第一”,是一处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博物院。
而且古镇中区区几千人口,却繁衍
生息着142种姓氏的居民,交流着13种方言,民俗风情非常奇异,所以廿八都又被称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
各种外来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形成了
奇特的“文化飞地”现象。
这个就是廿八都的传承文化。
这是一个生活着的历
史文化边镇,作家汪浙成称它是“一个遗落在大山深处的梦”,今天就由我带
大家到这个梦幻小镇里解开千年之谜。
【游客接待中心】占地面积三千多个平方,由东南大学的仲德昆教授设计,它的建筑风格是土洋结合,夯土墙“琉璃瓦”别具一格。
整个接待中心分为:影视厅、模型陈列馆、票务中心、宾馆、管理用房等等。
【珠坡桥】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叫珠坡桥。
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从前有一王子避难在此。
以饲养母猪贩卖小猪为生计,对所养
母猪,寒冬炎暑,精心护理,相安无事。
时间一久,为暴君所探知,派兵将来
捉拿王子,王子逃难,跨母猪为坐骑,逃到猪坡岭为追兵赶上,连同母猪一起
被杀,血顺岭流淌,后人流传此事,遂叫“猪婆岭”。
读书人因嫌其名不文雅,有识之士更名为“珠坡岭”。
廿八都人善唱山歌,珠坡岭正位于砍柴人即将到
家的路上,山坡平缓。
樵夫一路下坡,心中欢畅,免不了哼上几句,于是“一
人唱歌,众人和”。
久而久之,珠坡桥便成为樵夫的赛歌桥。
也就有了枫溪十
景之一的珠坡樵唱。
【农博馆】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
就各
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
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
步作出了贡献。
周朝晚期,铁制农具在中原地区渐次使用。
耕作方式上出现了
耦耕和犁耕。
到两汉时期,中原冶铁业非常发达,政府对农具的制造和推广也
非常重视,从而促进了中原农耕文化迅速地发展。
就垦耕工具来说,除了铁犁外,还有铁齿耙、铁镐、铁镢和铁锹等;播种工具耧车。
此外,还有谷木风扇、晒谷竹簟、簔衣、独轮车等等。
收藏这些农具和民俗物品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
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展示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使人们了解不同时期的农民生活。
【北堡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门是古镇的四大门之一的北堡门,高6米,
宽
5.5米,因古时候廿八都是一个军事重镇,特设有东升门、大南门、西园门、
北堡门四大门。
北堡门也是进入古镇的北入口。
在古时候,迎面而来的商旅走卒,文人墨客经仙霞岭过仙霞关纷纷穿北堡门进古镇。
为古镇带了生机。
【三品游击衙门】廿八都史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渐之樊篱”之称,1100多
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闽、浙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
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仙霞岭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被
誉为“东南锁钥,八闽咽喉”。
仙霞关为中国四大名关,至今犹存四道关寨遗址,历史上属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明隆武帝加
封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镇守仙霞关及仙霞岭上浙闽赣
边境诸关,驻廿八都。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廿八都设浙闽枫岭营,建三品游击衙门。
这里就是按当年衙门布局在原址上恢复的三品游击衙
门。
分为“浙闽枫岭营总府形式陈列”与“仙霞岭军事历史展览”两大块。
漫漫数千年,仙霞古道,雄关屹立。
古道雄关,见证着许多兵家争战的壮观场面,遗落下不少震撼人心的战斗故事。
上世纪20年代以来,江山的武装斗争更是壮怀激烈。
仙霞岭下,走过了北伐军的队伍,留下了红军纵横江山的足迹,
响彻着抗日将士的铿锵誓言,传颂着江山解放和剿匪胜利的捷报。
江山曾经是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粟裕将军高度评价:
“当年来自仙霞岭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红!
【观音殿】观音殿始建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840㎡,主建筑有三进两天井。
入门中央就是一座笑脸迎人的弥勒佛背面是韦陀。
两边供奉代表“风、调、雨、顺”的四大金刚。
“竹林慈云护赤子,莲台甘露济群生”。
正殿供奉的是千手
观音。
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
千手观音是阿弥陀
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
世间。
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
千手观
音为观音部果德之尊。
“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
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
左右两边供奉的是观音的三十二应身。
后殿是厢房。
【文昌宫】文昌宫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占地面积1576㎡,主建筑有三进四天井。
虽然这是廿八都民间集资建造的公共建筑,但建筑之精美,装饰之豪华,丝毫不亚于官方建筑。
枫溪街的文昌阁精致小巧,而文昌宫则壮观宏伟。
文昌宫前庭栽有两棵桂花树,其中一棵是与文昌宫同龄的百年丹桂,后殿和中殿分别供奉孔夫子、文昌帝君和魁星。
有一位朋友问:这正门上方的四根小石柱子是作什么用的呢?中国有句成语“门当户对”,这四根石柱就是“门当”了。
在封建社会中,只有封王者家的正门上方才能有“门当”,是王者的身份象征。
不同的是生前封王者设“木门当”死后封王者设“石门当”。
孔子身故后曾被历代王朝追封,以至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四根石门当当是孔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走进正门后,各位不妨抬头观看。
天花板上绘有三幅彩图,色泽鲜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中间这幅彩画是《天官赐福图》,绘有赐福天官(福)、喜子(禧)、青松(寿)、梅花鹿(禄)。
各位团友是否感觉到福、禄、寿、喜四种祥瑞之气已如醍醐灌顶,降临在大家的身上了呢!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在“天官赐福”图左右分别绘有《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卧冰”、“孟宗哭笋”。
这些彩画大部分为“苏式”彩画,画面有人物故事、山水花鸟。
文昌宫中现存有451幅彩画,其中71幅人物典故,380幅山水花鸟。
文昌宫前殿是古代文人学子们以文会友的重要场所。
封建时代这里只允许十六周岁的男子进来参加活动,女子、儿童都要被拒之门外。
各位请看:在第一进天井正中有一个青石墩,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每年农历二月十八都要在文昌宫中举行祭祀文昌帝君、孔子的活动。
为表示对神灵和圣人的恭敬,在祭祀时必须竖旗召集文人。
竖旗在何处呢?对了,这个石墩就是当年竖旗的旗杆墩!天井两角各有一个大水缸,是古代蓄水防火的“千斤缸”,又称“吉祥缸”。
正殿是面阔五开间的三层歇山顶重檐建筑,是供神的主殿。
两侧厢房只有一层只有一层,是在文昌宫借读的穷苦文人的住所,也是当年义塾的所在地。
正殿一楼是文昌帝君殿,古代供奉着文昌帝君的牌位。
走进大殿,各位团友抬头可见天花板上布满彩画。
中间最大的一幅是“文昌帝君赐福图”,左右分别描绘的是古代帝王寻求贤才的典故:“刘备三顾茅庐”、周文王渭水访贤“,正门上方为”梁灏八十中状元“,四幅彩图结合在一起正好是古代一首“劝学篇”:“天子重英豪’(“刘备三
顾茅庐”、“周文王渭水访贤”)文章教尔曹(“文昌帝君赐福图”)。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梁灏八十中状元”)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多读书,多学习知识是古今中外的共识。
如八十岁中状元的连灏,活到老、学到老。
终于金榜题名完成毕生心愿,并成为后人争相传诵的佳话。
后殿是大成殿,供奉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夫子。
文革中孔夫子牌位被毁,整座文昌宫也作为大队的粮库来使用了。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登上的二楼仓颉阁既是文昌宫的藏书阁,也是供奉皇帝的
大臣、象形文字创始人——仓颉。
神龛在文革中被毁,今天我们无法一睹为快,但大家也不必遗憾,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可是一个艺术宝库。
请大家抬头观看:这一幅幅的彩图可是一个个典故呢?
天花板上正中这幅人物图名为“五子登科图”,说的是《三字经》中有“窦燕山,在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典故。
五代时燕山富商窦禹均尽心尽力培养
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在父亲的教导下都学业有成并入朝做了官。
图中还有一幅
对联:“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称赞教子有方的父亲和五个努力学习的
儿子。
古代文人不仅要读四书五经,同时非常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死
读书只能被戏称为“书呆子”。
所谓“才子”,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五子登科图”周围的四幅彩画就是古代才子们必须精通的“四艺”:琴、棋、书、画。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才子呢?请看琴、棋、书、画的外围分别绘有农
夫躬耕、渔人钓鱼、文士读书、樵夫晚归。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古人用
彩画告诉后人:无论一个人是何出生作何营生,只要一心向学,努力读书,都
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要成为有用的人才,就要向古人学习。
请看这边的彩画:“孙敬悬梁”、“苏
秦刺股”、“车胤囊莹”、“孙康映雪”、“李密挂角”,这些都是《三字经》中的一个个典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孜孜不倦古代学
子后来都名垂史策。
仓颉阁也是一间藏书阁。
除右厢的明藏书阁外这里另外一个暗藏书阁。
古人巧
妙地将暗藏书阁设计在难以发现的所在,不知给位团友能不能找到暗藏书阁的
门呢?这间仓颉阁除天花板布满彩画,四面的墙裙也绘上了壁画。
大家可以看
到左右两边的壁画互相对应,右边有一幅壁画是一个刻苦学习的读书人,左边
对应处则绘有一个垂钓的渔夫。
原来书生与渔夫的身后就是暗藏书阁(打开暗
阁门),大家没有想到暗阁就在我们的周围吧!
二楼的壁画除富有教育意义外,还有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请看入口处这幅
壁画:画中一只体态丰满的猴子高居枫树枝头,用手去捅一只挂在枝头的马蜂窝。
这幅画取“蜂”与“封”谐音, “猴”与“侯”谐音,画名即为“封侯图”。
若想封侯,随我上楼,更上一层楼,诸君皆封万户侯。
三楼是当年的魁星阁。
相传魁星手执朱笔,专司“点斗”的工作,他就是神话
传说中点状元的神。
只要他的朱笔勾到哪个读书人的头上,这个幸运儿就能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从此青云直上了!
魁星阁天花板正中这一幅图就是《青云直上图》了。
图中绘的是一条下正在行
云布雨的龙,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围绕在龙身边的云彩则象征着皇帝的臣子们。
“风云今际会,读书帝王家”,当你成为国家栋梁,效命于帝王时,有丰富的学识是不够的。
按儒家的教育思想,身为人臣还必须具备“忠、孝、节、义”等品质。
因此“青云直上图”左右两边分别为忠臣和孝子的典故: “文太师平定诸侯图”、“雷震子救父”。
下首“苏武牧羊图”描绘的是苏武坚贞守节的典故:汉武帝时,苏武奉旨出使匈奴,却被匈奴单于流放在北海放羊长过13年。
面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