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介绍
质谱,分析每一个峰对应的结构信息。

两者联合起来,就成了复杂混合物定性、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

色谱通过分离功能,成为质谱的进样器,满足了质谱对样本纯度高的要求。

质谱,作为色谱的检测器,对
色谱出的每一个峰拿到质谱图,通过质谱图对结构进行鉴定,弥补了色
谱定性弱的不足。

两者联用成了现在复杂体系定性定量的强有力的工具。

色谱-质谱联用最大的挑战,质谱是在高真空状态下运行,而色谱是在
常压,有时在高压下运行。

如何将两个技术进行衔接,关键点就是接口技术。

将样品导入质谱仪可分为直接进样和通过接口两种方式实现。

1、直接进样
在室温和常压下,气态或液态样品可通过一个可调喷口装置以中性
流的形式导入离子源。

吸附在固体上或溶解在液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可通
过顶空分析器进行富集,利用吸附柱捕集,再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使之解吸,经毛细管导入质谱仪。

对于固体样品,常用进样杆直接导入。

将样品置于进样杆顶部的小坩埚中,通过在离子源附近的真空环境中加热
的方式导入样品,或者可通过在离子化室中将样品从一可迅速加热的金
属丝上解吸或者使用激光辅助解吸的方式进行。

这种方法可与电子轰击
电离、化学电离以及场电离结合,适用于热稳定性差或者难挥发物的分析。

2、接口技术
目前质谱进样系统发展较快的是多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
术,用以将色谱流出物导入质谱,经离子化后供质谱分析。

主要技术包括各种喷雾技术(电喷雾,热喷雾和离子喷雾);传送装置(粒子束)和粒子诱导解吸(快原子轰击)等。

(1)电喷雾接口
带有样品的色谱流动相通过一个带有数千伏高压的针尖喷口喷出,生成带电液滴,经干燥气除去溶剂后,带电离子通过毛细管或者小孔直接进入质量分析器。

传统的电喷雾接口只适用于流动相流速为1~5μl/min的体系,因此电喷雾接口主要适用于微柱液相色谱。

同时由于离子可以带多电荷,使得高分子物质的质荷比落入大多数四极杆或磁质量分析器的分析范围(质荷比小于4000),从而可分析分子量高达几十万道尔顿(Da)的物质。

(2)热喷雾接口
存在于挥发性缓冲液流动相(如乙酸铵溶液)中的待测物,由细径管导入离子源,同时加热,溶剂在细径管中除去,待测物进入气相。

其中性分子可以通过与气相中的缓冲液离子(如NH4+)反应,以化学电离的方式离子化,再被导入质量分析器。

热喷雾接口适用的液体流量可达2ml/min,并适合于含有大量水的流动相,可用于测定各种极性化合
物。

由于在溶剂挥发时需要利用较高温度加热,因此待测物有可能受热分解。

(3)离子喷雾接口
在电喷雾接口基础上,利用气体辅助进行喷雾,可提高流动相流速达到1ml/min.电喷雾和离子喷雾技术中使用的流动相体系含有的缓冲液必须是挥发性的。

(4)粒子束接口
将色谱流出物转化为气溶胶,于脱溶剂室脱去溶剂,得到的中性待测物分子导入离子源,使用电子轰击或者化学电离的方式将其离子化,获得的质谱为经典的电子轰击电离或者化学电离质谱图,其中前者含有丰富的样品分子结构信息。

但粒子束接口对样品的极性,热稳定性和分子质量有一定限制,最适用于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有机小分子测定。

(5)解吸附技术
将微柱液相色谱与粒子诱导解吸技术(快原子轰击,液相二次粒子质谱)结合,一般使用的流速在1~10μl/min之间,流动相须加入微量难挥发液体(如甘油)。

混合液体通过一根毛细管流到置于离子源中的金属靶上,经溶剂挥发后形成的液膜被高能原子或者离子轰击而离子化。

得到的质谱图与快原子轰击或者液相二次离子质谱的质谱图类似,但是本底却大大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