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加工系统建设及运行管理设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皮滩水电站右岸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建设及运行管理
设计文件(辅助资料6.11附件)
目录
第一章概述 (6)
1.1工程概况 (6)
1.2施工条件 (6)
1.2.1水文气象 (7)
1.2.2工程地质 (9)
1.2.3交通条件 (12)
1.2.4水、电供应条件 (13)
1.2.5主要材料供应 (13)
1.3砂石加工系统规模 (13)
1.4工期要求 (14)
1.5本次招标的工程范围和主要施工项目 (14)
1.5.1工程范围: (14)
1.5.2具体工程项目: (14)
第二章砂石生产系统设计说明 (16)
2.1 设计综述 (16)
2.1.1基本情况 (16)
2.1.2设计依据 (16)
2.1.3设计原则 (16)
2.1.4系统设计特点 (17)
2.1.5设计规模 (17)
2.2 生产工艺设计及说明 (21)
2.2.1工艺设计说明 (21)
2.2.2工艺平衡计算 (28)
2.3砂石加工设备选型及特点 (28)
2.3.1 粗碎车间规模选型计算 (28)
2.3.2 中碎一级筛分车间规模选型计算 (30)
2.3.3 细碎二级筛分制砂车间规模选型计算 (31)
2.3.4 棒磨制砂选型计算 (32)
2.3.5 成品料运输及装车工艺选型计算 (32)
2.3.6生产系统弃料处理和石粉细砂回收 (33)
2.3.7主要加工设备表 (33)
2.3.8 系统胶带运输机选型 (35)
2.3.9 系统设备选型特点 (36)
2.4砂石加工系统平面布置 (37)
2.4.1工艺平面及场地布置原则及特点 (37)
2.4.2 砂石加工系统综合技术指标 (38)
2.4.3 砂石加工系统主要土建工程量 (38)
2.4.4砂石加工系统开挖与回填 (41)
2.5结构设计 (42)
2.5.1结构设计内容 (42)
2.5.2设计原则 (42)
2.5.3.设计依据 (42)
2.5.4受料站结构设计 (42)
2.5.5砂石料堆场设计 (44)
2.5.6设备基础设计 (52)
2.5.7胶带机运输系统结构设计 (58)
2.6砂石加工系统辅助工程设计 (59)
2.6.1砂石加工区道路设计 (60)
2.6.2 供排水工程设计 (60)
2.6.3 供配电工程设计 (61)
2.6.4 废水处理厂设计 (63)
2.6.5 生产辅助设施设计 (66)
2.6.6 办公生活营区规划 (67)
2.6.7 施工照明设计 (67)
2.6.8 施工通讯设计 (69)
2.6.9 避雷设计 (70)
2.6.10系统环保设计 (71)
2.6.11 辅助工程量汇总及设计指标 (72)
第三章采石场及原料运输道路设计 (74)
3.1工程概况 (74)
3.2采石场开采规划 (74)
3.2.1概述 (74)
3.2.2 料场规划 (74)
3.3爆破开采设计 (76)
3.3.1梯段爆破开挖工艺流程 (76)
3.3.2手风钻开挖爆破参数 (77)
3.3.3潜孔钻开挖爆破参数 (77)
3.3.4.安全控制措施 (78)
3.4开采机械设备配置 (81)
3.4.1机械设备配置 (81)
3.4.2机械设备配置说明 (82)
3.5运输道路设计 (83)
3.5.1运输主干道设计 (83)
3.5.2场内临时出渣道路设计 (83)
3.6附属设施设计 (84)
第四章.施工组织设计 (85)
4.1施工组织设计综述 (85)
4.1.1编制依据 (85)
4.1.2主要施工项目工程量及砂石料供应计划 (85)
4.1.3总体施工程序 (86)
4.2施工总平面布置 (87)
4.2.1 现场施工总布置图及说明 (87)
4.2.2 总布置的原则 (87)
4.2.3 生活营地及办公系统布置 (88)
4.2.4 施工道路布置 (89)
4.2.5 供风、供水、供电及通讯系统 (89)
4.2.6砼拌和系统 (92)
4.2.7 综合加工厂 (92)
4.2.8 机械检修厂、修钎厂 (92)
4.2.9炸药库、油库材料及配件库房布置 (94)
4.2.10其它生产临建设施 (94)
4.2.11污水处理排放和垃圾处理 (95)
4.3施工总进度 (95)
4.3.1 编制原则 (95)
4.3.2 施工关键线路 (96)
4.3.3 主要项目的施工进度分析 (96)
4.3.4主要施工强度指标安排及分年度完成工程量 (98)
4.4施工组织 (98)
4.4.1施工组织机构 (99)
4.4.2 职责分工 (100)
4.5 右岸观景料场覆盖层剥离及弃渣场规划及管理 (102)
4.5.1.工程概况 (102)
4.5.2.施工现场临时布置 (102)
4.5.3施工方法 (105)
4.5.4安全控制措施 (107)
4.5.5质量控制 (111)
4.5.6劳动力配置与设备配置 (112)
4.5.7开挖进度计划 (113)
4.5.8弃渣场规划及管理 (114)
4.6砂石加工系统机电设备安装 (114)
4.6.1机电设备及电气安装工程范围 (114)
4.6.2 机电设备安装程序及其工艺 (115)
4.6.3 电气安装工程 (121)
4.6.4控制系统 (124)
4.7 砂石加工系统调试与试运转 (127)
4.7.1调试与试运转工作范围 (127)
4.7.2技术要求 (127)
4.7.3设备调试与空负荷试运行 (128)
4.7.4电气及其操作控制系统调整试验 (128)
4.7.5润滑系统调试 (128)
4.7.6液压系统调试 (129)
4.7.7气动、冷却或加热系统调试 (129)
4.7.9设备空负荷试运行 (130)
4.7.10空负荷试运行结束后的各项工作 (131)
4.7.11设备满负荷试运行 (131)
4.7.12设备试运行验收 (131)
4.8临时设施施工 (131)
4.8.1概述 (132)
4.8.2临时设施的施工组织措施 (132)
4.8.3临时设施的施工设备配置 (133)
4.8.4临时设施的施工人员配置 (134)
4.9.三叉口混凝土生产系统场地平整工程 (134)
4.9.1.工程概况: (134)
4.9.2.施工现场临时布置 (136)
4.9.3施工方法 (138)
4.9.4.资源配置 (145)
4.9.5施工进度计划 (147)
4.10.地面开关站及道路工程 (147)
4.10.1.工程概况: (147)
4.10.2.施工现场临时布置 (148)
4.10.3施工方法 (151)
4.10.4.主要施工方法 (159)
4.10.5.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173)
4.10.6.施工机械、检测设备配置 (174)
4.10.7劳动力配置表 (176)
4.10.8施工进度计划 (176)
4.11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 (176)
4.11.1场地和基础(廊道)土石方开挖和填筑 (177)
4.11.2 砌石工程 (180)
4.11.3 边坡喷锚支护工程 (183)
4.11.4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191)
4.11.5 钢结构制安工程 (205)
4.11.6 房屋建筑工程 (214)
第五章砂石加工系统运行管理 (215)
5.1组织机构 (215)
5.1.1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215)
5.1.2 职责分工 (215)
5.1.3 各厂(队)工作内容 (216)
5.2毛料开采与运输 (216)
5.3系统运行与维护 (216)
5.3.1工作内容 (216)
5.3.2 合同工期 (217)
5.3.3 砂石料生产 (217)
5.3.4砂石料的供应 (218)
5.4骨料检验与试验 (218)
5.4.1成品骨料的质量标准 (218)
5.4.2质量自检 (219)
5.4.3 试验室 (219)
第六章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情况及应对措施 (220)
6.1 建设期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及应对措施 (220)
6.1.1设计变更 (220)
6.1.2工期滞后 (220)
6.1.3洪涝灾害与防汛渡汛 (220)
6.1.4材料供应 (220)
6.1.5不同标段施工干扰 (220)
6.1.6业主特殊要求工期的影响 (221)
6.1.7 系统加工设备进场滞后 (221)
6.1.8其他施工干扰 (221)
6.2 运行期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及应对措施 (221)
6.2.1砂石成品骨料各级配需求量不平衡 (221)
6.2.2人工砂生产粉尘含量和细度模数调整 (221)
6.2.3碎石成品不合格(超逊径或针片状含量偏多) (222)
6.2.4毛料供应 (222)
6.2.5设备故障 (222)
6.2.6毛料质量 (222)
6.2.7 对工程计划外供应骨料 (223)
6.2.8 其他可能预见的问题 (223)
第七章保障合同工程质量的技术、管理、组织、经济措施 (224)
7.1 质量保证计划大纲 (224)
7.1.1 质量保证计划的编制 (224)
7.1.2 质量保证计划编写流程 (224)
7.1.3 质量计划内容 (224)
7.2 质量目标 (225)
7.3 质量保障的组织措施 (225)
7.3.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225)
7.3.2管理部门的职责 (226)
7.4 质量管理措施 (228)
7.4.1质量管理制度 (228)
7.4.2 完善自检体系,加强质量管理 (228)
7.4.3 健全机构、人员配置 (233)
7.4.4 编制《质量计划》 (233)
7.4.5 建立内部“三检制”和验收把关制度 (233)
7.4.6 配足设备、及时校验 (233)
7.4.7 建立例会制度、开展技术培训 (233)
7.4.8 严格控制质量、自觉接受监督 (234)
7.4.9 设备、材料质量控制 (234)
7.5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 (234)
7.6 质量保障技术措施 (234)
7.6.1 质量薄弱环节描述 (235)
7.6.2 质量保护技术措施 (235)
7.6.3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236)
7.7.保证施工质量的经济措施 (241)
7.7.1 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充足、合理的费用 (241)
7.7.2实行“质量一票否决” (241)
7.7.3实行优质优价、奖惩分明 (241)
第八章保障合同工期的技术、管理、组织及经济措施 (242)
8.1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242)
8.2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242)
8.3进度管理保证措施 (243)
8.4施工资源管理保证措施 (243)
8.5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243)
8.6排除施工干扰,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244)
8.7关键线路重点项目进度保证措施 (244)
第九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46)
9.1 安全管理目标 (246)
9.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246)
9.2.1安全组织机构 (246)
9.2.2 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的主要职责 (246)
9.3 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250)
9.4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251)
9.5 重要施工方案和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253)
9.5.1 土石方开挖安全控制 (253)
9.5.2 混凝土施工 (255)
第十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255)
10.1因施工可能引起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255)
10.2 提出环境保护的目标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255)
10.2.1 环境保护的目标 (255)
10.2.2 环保措施 (256)
10.3 文明施工的目标、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 (259)
10.3.1 文明施工目标 (259)
10.3.2 组织机构设置 (259)
10.3.3 文明施工实施方案 (259)
10.4 文明施工考核及管理办法 (261)
第十一章十一局关于水电工程项目供应商品砼、商品砂石料的经验与认识 (264)
第十二章承诺书 (267)
12.1施工工期承诺 (267)
12.2 施工质量承诺 (267)
12.3资源承诺 (267)
12.4资金保证 (267)
12.5其它承诺 (268)
附件:主要设备图片 (269)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概况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余庆县构皮滩口上游1.5km的乌江上,上游距乌江渡水电站137km,下游距拟建的思林水电站89km,距河口涪陵455km,为乌江开发的第六梯级,是贵州省和乌江干流最大的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中承东启西、承南启北骨干支撑电源点,已列为国家“十五”期间的开工建设项目。
构皮滩水电站最大坝高232.5m,正常蓄水位630m,总库容55.64亿m3,系年调节水库。
为一等建筑,大坝、泄洪建筑物、电站厂房等主要永久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
工程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发电、航运、防洪兼顾其他,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000MW。
主体建筑物主要有:双曲拱坝、左岸泄洪洞、右岸地下式发电厂房、左岸三级垂直升船机(缓建)和基础防渗帷幕等。
为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右岸上游烂泥沟建设砂石加工系统,负责生产工程所需的部分混凝土骨料。
系统布置于右岸上游进场公路右侧,15#公路烂泥沟一带,发包人已对场地进行了定界。
烂泥沟砂石系统的石料开采场观景料场位于右岸进场公路右侧,距坝址4km,整个料场呈近东西向分布,地形坡度一般20~35度,地面高程700~880m,有用层总储
量4024万m3(自然方),
构皮滩水电站右岸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向三叉口混凝土系统、黄金榜混凝土系统供应混凝土骨料,计划拌制混凝土总量388.11万m3,需砂石净料总量576.81万m3,其中碎石409.38万m3,砂167.43万m3,
三叉口混凝土系统承担左、右岸非溢流坝段、河床溢流坝段、电站厂房进口及进水塔、引水隧洞、地面开关站、右岸大坝缺陷处理(上游部分)、上游RCC围堰和右岸渗控工程等部位混凝土的生产任务;黄金榜混凝土系统承担上、下游RCC围堰、厂
房RCC围堰、引水隧洞、地下厂房、尾水洞和右岸护岸等部位混凝土的生产任务。
右岸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能力需满足高峰月浇筑强度15万m3混凝土所需骨料的生产任务,其中RCC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6.5万m3。
右岸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计划2004年5月1日开始向三叉口混凝土系统和黄金榜混凝土系统供应混凝土骨料,运行至2010年4月30日。
1.2施工条件
1.2.1水文气象
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湿润多雨。
根据工程所在地余庆县气温资料,多
年平均降雨量为1127.5mm,5~10月为雨季。
多年平均气温为16.3℃,全年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月份为2.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为27.5℃,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1℃,极端最低气温为-9.2℃。
根据1960~1994年实测气温资料,夏季5~9月,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天数平均每年4.1天,冬季12~2月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平均每年52.7天,
乌江流域全年地面盛行偏北风,夏季偏南风略占优势。
年平均风
速1.7~2.0m/s,上游大于下游,局部地区大风时有发生,最大风速30.2m/s。
乌江流域洪水系暴雨形成,5~10月为汛期,6~7月为主汛期。
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6340m3/s,实测最小流量为144m3/s。
水文气象综合特性表
8
1.2.2工程地质
1.2.2.1料场地质条件
观景料场呈近东西向分布,东以沙沟为界,西侧可延伸到牛耳坑附近,长约3km。
地形呈南高北低,南侧地形起伏较大,受南北向沟谷切割,谷峰相间,神仙窝-马鞍桥一线峰顶高程700~800m,小尖山、康家山一带峰顶高程
达850~880m,相对高差一般为100~150m,属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山坡坡度一般20~35度,近山顶或邻沟谷坡度较陡。
料场出露地表层岩性组合和出露层厚度见料场地层简表
料场地层简表
场区剥离层厚度5~10m,局部可达13~25m,对各有用岩性进行物理、力学分析,无明显差异。
岩石的抗压强度大于50MPa,软化系数大于0.8,部分接近0.8。
岩石的矿物成份鉴定均在理想范围之内。
碳酸盐骨料碱活性试验圆柱体试件84天龄期的膨胀率都在评定危害标准的0.1%以下,作为混凝土骨料,不会产生碱-骨料反应。
SO3及有机物含量均符合质量要求。
根据场区岩溶发育特征,剥离层厚度,层位稳定性及开采运输条件等,进行质量分区,初拟主要开采区为甲-1区和乙-1区,以甲-1区为主,乙-1区为补充,并尽可能开采到640m高程。
质量分区说明表
系统位于观景料场和神仙窝南侧的烂泥沟一带,分布高程在615~640m之间谷底地形较为平缓,覆盖层较厚。
1.2.2.3开关站地质条件
开关站位于地下厂房进口SW侧的大山一带。
地形为NW一向倾斜的斜坡,斜坡较顺直完整,中部微凹,坡顶地面高程815m,相对高差145m,地形坡
度30~36度,SE侧745m高程以上局部地形稍陡,坡底为一条浅切冲沟,区内冲沟底高程640~680m,沟底地形较宽缓,纵坡8~10度。
开关站场地地形为一开阔的斜坡,斜坡较为顺直完整,走向42~45度,向NW(冲沟侧)倾斜,地面高程695~740m。
地形坡度30~36度。
开关站地基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其中SE向边坡岩体为P2w 2-1层、与P1m 1.2层,P2w 2-1层为灰、深灰色中厚层薄层含炭、粘土质生物碎屑灰岩及含绿泥石、粘土质生物碎屑灰岩、硅质微晶生物碎屑夹岩,夹粘土岩、硅质岩及泥、微晶生物碎屑灰岩; P1m 1.2层上部为深灰色、灰色厚层、中厚层微晶生物碎屑灰岩。
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近于平行,为顺向坡。
NE侧边坡岩体亦为P2w 2-1~P1m 1.2层,SW侧边坡位于P2w 2-1层,均为横向坡。
开挖边坡范围内地表无较大的断层发育。
P2w 2-1层岩溶发育较弱,近地表多发育溶沟、溶槽,局部可能有小型岩溶洞穴。
P1m 1.2层属强岩溶岩组,有规模不大的溶洞、溶穴发育,洞高一般小于1m,大的达到2m以上,多无充填,部分粘土夹碎石充填。
P2w 2-1层与P1m 1.2层中近地表岩体风化较强,强、弱风化深度一般15~20m,其中强风化深度8~12m,边坡大部分处于强风化~弱风化状态,岩体多呈碎裂结构,层间结合较差。
开关站场地SE侧开挖边坡为顺向坡,边坡大部分处于强风化~弱风化状态,岩体完整性及层间结合较差。
边坡中存在层间错动、柔软夹层,极易产生顺层滑塌破坏。
NE侧和SW侧边坡为横向坡,强风化岩质边坡稳定条件较差,因此边坡开挖时应充分注意。
1.2.2.4 三叉口混凝土生产系统场地地质条件
三叉口混凝土系统拟建于乌江右岸三叉口-龙洞田-坪子一带,该地区地貌呈典型的溶蚀、剥蚀中低山与岩溶槽、沟相间的岩溶地貌特征。
龙洞田沟为一走向约NE43°的岩溶干沟,其断面呈“U”字型;沟底地形较宽缓,其地面高程645~675m,宽20~60m,纵比降为15%。
冲沟汇水面积
约8300m2,除大雨后沟底有短暂的地表水流外,其余时间冲沟内基本无水流。
龙洞田沟两侧总体为向冲沟倾斜的斜坡,其中南东侧大山一带斜坡走
向NE38°~NE60°,倾向NW,地形坡度25°~36°,坡顶高程810m左右,斜坡完整,冲沟不发育;北西侧除三叉口一带地形相对低凹外,其余地段斜坡较陡,平均坡度30°~40°,高程665~715m,坡顶山脊走向NE45°左右,脊顶地形较平坦,其中坪子一带脊顶为宽约30~50m的缓坡平台;除西北侧三叉口一带受冲沟切割地形较破碎外,其余地段斜坡总体完整性均较好。
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P)和三叠系(T),第四系坡积层(dlQ)主要分布与龙洞田沟底。
工程区处于中寨向斜近翘起端的南东翼。
岩层总体走向一般45°~55°,倾向NW,倾角35°~42°。
工程区发育断层F154,断层走向275°~300°,倾
向SW,倾角大于60°,长度大于150m,为左型平移断层,切错地层T1y1~P2W2-1;因地表覆盖,断面不清,推测断层水平错距10~15m。
裂隙为工程区主要构造形迹。
工程区不同的层位,其裂隙的发育方向、规模及填充物等均有一定的差别。
区内除大雨后于冲沟中见短暂的地表水流外,无常年性地表流水,大气降水多渗入地下裂隙岩体或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形成地下水。
乌江蚀本区地表、地下水最低排泄基准面。
场区内泉水及地下水一般为HCO3-Ca、HCO3-Ca.Mg型中硬水,呈中~弱碱
性,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据地表地质调查及勘探揭露,场区岩体风化总体上是两侧坡地带风化层厚度较大,冲沟内下伏基岩风化层厚度相对较薄的特点,其中北西侧斜坡地带岩体强风化层厚度约~5m,东南侧斜坡厚度达8~12m;强风化的粘土岩、粘土质生物碎屑灰岩等多呈土状,或碎屑状,遇水易崩解。
场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溶。
场区以碳酸盐为主,其中P2C、P2W1为强岩溶岩组,其余为岩溶弱发育或不发育岩组。
场区主要的岩溶形态有溶洞及地表溶沟、溶槽等。
1.2.3交通条件
1.2.3.1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目前有2条对外交通公路:
1)
遵义→湄潭→箐口→工地,全长140km。
(贵阳-遵义156km,全封闭高等级公路)其中遵义→虾子段,长31km,为II级标准公路,虾子-
箐口段,长98km,为III级标准公路,箐口-坝址段,长11km,现在
按II级道路标准改建。
2)
马场坪→瓮安→草塘→构皮滩镇→工地,全长128km。
(贵阳至马场坪100km全封闭高等级公路),马场坪→瓮安,长61km,按II级道路
标准改建,瓮安→草塘→钵上,长37km,为IV级标准公路,钵上-构皮
滩镇,长21km,为乡间道路。
构皮滩镇-坝址,长9km,按III 级道路
标准改建.
1.2.3.2场内交通条件:
1)场内主干道:
左岸主干道全长1.12km,布置在乌江大桥桥头至营盘山至箐口的对外公路,路面宽9.0m,荷载标准汽超-20。
右岸下游主干道全长2.5km,布置在乌江大桥右岸桥头至通木坪区,路面宽9.0m,荷载标准汽超-20。
右岸上游主干道全长2.45km,布置在通木坪至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路面宽9.0m,荷载标准汽超-20。
2)两岸交通联系:
构皮滩乌江大桥,宽11m,荷载标准汽超-20。
临时索桥:预计2003年4月1日通车。
1.2.4水、电供应条件
施工供电:业主架设自通木坪110KV变电所至烂泥沟砂石料加工系统的双
回10kV砂石I、II线供电线路,可供应施工、运行期用电。
砂石I、II线供电线路的走向:通木坪变电所出线架-赶场坳-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
承包人可在发包人指定地点T接10kV 分支线路,至系统各10/0.4kV变电所的单回线路长度约500m。
用水:发包人在系统附近设有观景水厂,高位水池高程675~680m,距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在1km范围内,可供砂石生产运行期使用。
建设期生产、生活用水:现场设临时供水系统,水源初拟为乌江河水。
1.2.5主要材料供应
油料:施工期承包人自行解决,生产运行期使用的柴油,由发包人集中供应;
施工使用的水泥、钢材等主材承包人自行解决;
火工材料:火工材料总库形成前承包人自行解决,总库形成后承包人直接到炸药库购买,并负责运输和装卸。
1.3砂石加工系统规模
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共需加工砂石净料总量576.81万m3,其中碎石409.38万m3,砂167.43万m3,生产能力应满足高峰月浇筑强度15万m3混凝土(其中RCC 混凝土6.5万m3)所需骨料,其中碎石加工能力为15.82万m3/月,制砂能力为7.5万m3/月。
砂石加工系统规模为:石料开采(自然方)26万m3/月;砂石料加
工1300t/h;料场成品料储备能力10万m3。
1.4工期要求
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计划开工时间2003年4月1日,系统建设2004年5月1日完工,开始向黄金榜混凝土系统和三岔口混凝土系统供应混凝土骨料,系统建设期13个月。
三叉口混凝土生产系统的场地平整和地面开关站及道路的场地平整于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10月31日完成。
系统运行至2010年4月30日。
1.5本次招标的工程范围和主要施工项目
1.5.1工程范围:
(1)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土建、安装工程(包括向三叉口混凝土系统的供料胶带机和与三叉口、黄金榜混凝土系统的接口)和系统生产运行管理;
(2)三叉口混凝土系统场地平整;
(3)地面开关站及其道路的开挖。
1.5.2具体工程项目:
(1)右岸观景石料场的开采规划(包括料场的剥离)、施工道路、运输洞的设计及施工、环境恢复。
(2)右岸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包括供水、供电和系统内道路等配套设施)、拆除、清场和环境恢复。
(3)右岸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成品料堆场至三叉口混凝土系统净料胶带运输系统土建安装工程及其拆除、清场和环境恢复。
(4)右岸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的生产运行和维护管理,包括毛料开采运输、砂石料生产、设备维修等,并按需、按质、按时、按量向用户出售合格的成品人工砂石料。
(5)右岸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建设所需的临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和拆除。
(6)三叉口混凝土系统场地平整。
(7)地面开关站及其道路的一期开挖和边坡支护。
3)完成的具体内容:
(1)所有合同工程施工、完成、维护和缺陷修复;
(2)提供工程材料或设备(合同规定由发包人提供的出外);
(3)为完成本合同工程项目所需的所有施工辅助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拆除、撤退等。
(4)为完成本合同工程项目所有与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工作。
第二章砂石生产系统设计说明
2.1 设计综述
2.1.1基本情况
构皮滩水电站最大坝高232.5m,正常蓄水位630m,相应库容为 55.64
亿m³,电站装机3000MW,为一等工程,大坝、泄洪建筑物、电站厂房等主要永久建筑物为Ⅰ级建筑物。
为保证构皮滩工程项目的施工用骨料,在右岸上游烂泥沟建设砂石加工系统,生产供应工程所需的部分混凝土骨料。
系统布置于右岸上游进场公路右侧,15#公路烂泥沟一带。
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向三叉口混凝土生产系统、黄金榜混凝土生产系统供应混凝土骨料,混凝土总量为388.11万m³,需砂石净料总量为576.81万m³,其中碎石409.38万m³,砂167.43
万m³。
烂泥沟砂石加工系统设计生产能力满足高峰月浇注强度15万m³混凝土骨料的生产要求,其中RCC高峰月浇注强度6.5万m³,并考虑一定的负荷率。
2.1.2设计依据
1)工程需要成品砂石骨料总量约576.81万m3,其中碎石409.38万m3,砂子167.43万m3;
2)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15万m3,其中RCC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6.5
万m3 ;
3)工程所需混凝土为四级配、三级配、二级配,它们的比例关系为四级配/三级配/二级配=1.00/0.445/0.288;
4)招标书中有关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等。
2.1.3设计原则
1)合理进行工艺设计,减少生产系统弃料,提高原料利用率;
2)结合实际地形进行布置,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占地及基建工程量;
3)采用先进的骨料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并考虑一定的设备负荷率和备用量;
4)采用先进、合理的骨料加工工艺,增强生产调节能力,保证工程对各级成品料的需求;
5)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控制系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
2.1.4系统设计特点
1)系统大部分主要加工设备选用美卓矿机制造的设备,其余设备采用国产设备,既保证系统运行可靠性,又可减少设备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2)系统中合理配置给料机的使用数量,设置胶带运输机跑偏自动控制系统,使系统的运行自动化程度提高;
3)增加了石粉回收及水处理(浓缩机)系统,既解决了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石粉移做它用;
4)系统中碎车间、细碎车间、棒磨制砂车间都设有调节料仓,用来调节各生产环节供料的均匀性,便于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充分调整出料粒度符合骨料级配需求;
5)为保证成品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标书要求的范围内,系统配置棒磨机制砂调整立轴破制砂,从而可充分调整砂子的级配,解决立轴破制砂细度模数偏大的缺点;
6)系统拟采用计算机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力投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理论上可实现无人操作。
7)工艺系统中的分料器采用电动推杆分料器,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自动化程度。
8)加工系统设两级筛分车间,不设筛份楼,减少钢结构加工量,降低结构设计难度。
9)系统设计基本上是两条平行的生产系统,并考虑设备的备用,部分设备的检修基本不影响系统的正常生产。
10)整个系统的设计为闭式循环系统,减少系统的弃料。
2.1.5设计规模
1)生产班制
生产班制采用两班制,日工作小时数取14h,月工作天数取25天,月工作小时数为350小时。
2)加工规模计算
根据标书提供资料混凝土高峰月浇注强度为Qmc=15万m³/月。
成品砂石料的月需要量为Q1
Q1=Qmc×A=15(万m³/月)×2.2(t/ m³)=33(万t/月)
计算月设计成品料生产能力Qm
Qm= Q1[(1-γ)/η1+γ/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