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十四节气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天文与人文合一的历法现象。
二十四节气正式形成于秦汉之前[2],有学者认为圭表测日是二十四节气观测确定最主要的方法,通过长时间地观测一年当中日影的变化,古人发现了日影最长的冬至日和日影最短的夏至日这两个极点,并且准确掌握了一年日影变化的周期性[3],进而将地球上因为太阳运行所主导的天气演变周年(365天)重复现象,分成二十四份,称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气候的变化。
把节气联系起来看,就能看到一年中雨雪、冷暖的情况,以及四季的转变,各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等等[6-8]。
本文旨在通过二十四节气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研究广东近四十年的气候变化。
1二十四节气时间确定每个节气对应的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一个精确点,这个精确点的位置是固定的。
随着太阳历的出现,现在的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基本是固定不变的[9]。
不过现在的公历纪年法中有平年、闰年之分,所以每年感受到的二十四节气时间在1至3天之内振荡。
在本文的后续研究当中,为了方便长期数据的统计,为每个节气取定了代表日期。
变动日期为2天的,选取最后一天为代表日期,如立冬,常年来看是11月7日或8日进入立冬,文中则选取11月8日为立冬的起始日。
变动日期为3天的以中间日期为代表日期,如处暑,一般是8月22-24日期间进入处暑,文中则以8月23日作为处暑的起始日。
按此方法,得到24个节气对应的具体日期表1。
表1节气及其具体对应日期
2节气气象要素变化本研究采用广东省数据探测中心提供的86个气象站1981-2020年4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累计雨量、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
气象学上一般将30年或更长时间的,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称为气候变化[10],本文选取了1981-2010年时段的气候状态与1991-2020年时段的气候状态相对比,以此来研究广东近四十年来的气候变化。
2.1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图1节气全省平均气温从各节气全省的平均气温对比来看,1991-2020年较1981-2010,除寒露节气的平均气温降了0.1℃以外,小暑、立秋、处暑时节的平均气温持平,其余20个节气的平均气温均有所上升。
其中升幅最大的是雨水节气,较前30年足足上第3页升了1.1℃。
其余大部分节气的升温幅度介于0.1-0.5℃之间。
从全省的平均气温来看,进入21世纪后,广东省的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2.2二十四节气累计雨量变化
图2节气全省平均累计雨量图2为各个节气期间广东省平均的累计雨量。
从图可以看出,1991年-2020年期间,有11个节气的全省平均累计雨量比1981-2010年期间下降。
其中小满时节的降幅为11.8mm,是降幅最大的节气。
另外,有13个节气的全省平均累计雨量比1981-2010年期间是上升的。
升幅最大的是芒种,达到了20.3mm。
将1991-2020年的累计雨量与1981-2010年的累计雨量做差额,得到各节气全省平均累计雨量的差值。
可以看到:1991年-2020年期间,平均累计雨量增长的节气雨量升幅总和为75.7mm,平均雨量下降的节气雨量降幅总和为67.1mm。
其中,春季期间的6个节气内,有5个节气的累计雨量呈现下降趋势,更加验证了“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进入夏季后,近三十年累计雨量整体呈现增多的趋势,这与近些年时常出现的汛期洪涝灾害相吻合。
总体来看,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相对比,各节气全省平均累计雨量呈现出春季雨量明显下降,夏秋季节雨量明显增多的趋势。
2.3二十四节气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图3为各个节气期间广东省平
均的空气相对湿度。
可以看到惊蛰、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立冬和小雪这7个节气期间的相对湿度,在近三十年呈现上升趋势以外,其余节气期间的相对湿度呈现持平或下降的趋势。
图3节气全省平均相对湿度也就是说,近三十年广东省的空气湿度比1981-2010年期间整体偏干。
3结论
1)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的全省平均气温相比,有20个节气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雨水节气升温最明显,升幅达到1.1℃。
整体来看,进入21世纪后,广东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2) 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的全省平均累计雨量相比,雨量减少与增多的节气相当。
但在春季的节气里,雨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进入夏季后,近三十年的雨量比前三十年的雨量明显增多,其中芒种时节的雨量增长最为明显,为20.3mm。
即为在“春雨贵如油”的春季,应当更加注重农业储水和抗旱等工作;而在汛期,要更加注重预防城市内涝、山洪等次生灾害的爆发。
3)广东省近三十年的空气相对湿度较前三十年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广东省近三十年的空气变得更加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