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2017届高三化学总复习配餐作业34 基本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餐作业(三十四)基本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A组·全员必做题
1.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规范操作,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发生事故。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没设计尾气吸收装置
③做金属钠实验时,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④金属钠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⑤NaOH浓溶液溅在皮肤上,立即用稀硫酸清洗
A.②④⑤ B.①③
C.③⑤D.②③④
解析:①正确;无安全隐患;②氯气有毒,不进行尾气处理,可污染环境且易使人中毒;③正确,金属钠很活泼,随意丢弃会引起火灾,应放回原试剂瓶;④金属钠易和水反应,Na2O2易和水、CO2反应,故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应用沙子扑灭;⑤NaOH 浓溶液溅在皮肤上,若用稀硫酸清洗,酸碱中和放热,会加重对皮肤的损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

答案:A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A中易引发火灾;B中物质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易造成药品污染或腐蚀托盘,且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量取9.5 mL液体应用10 mL量筒,这样误差最小。

答案:C
3.(2015·安徽理综)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待恢复至室温后再转入容量瓶中,A 项错误;CO 中混有的CO 2气体在通过NaOH 溶液时被吸收,而CO 不能被吸收,可除去CO 中的CO 2,B 项正确;由于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含I 2的苯溶液应该在上层,故含I 2的苯溶液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C 项错误;滴定管的小刻度在上,即越向下,刻度越大,故读数应为11.80 mL ,D 项错误。

答案:B
4.(2016·成都模拟)读下列药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橡胶塞,A 项错。

根据公式c =1 000ρw M
,可知密度为1.84 g·mol -1,浓度为98.0%的浓硫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 -
1,D 项对。

答案:A
5.(2016·成都市模拟测试)从海带提取碘的实验中,下列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3.0 g 海带
B .在坩埚中灼烧海带
C .用分液漏斗分离海带灰和水溶液
D .在烧杯中用H 2O 2氧化I -
解析:海带灰难溶于水,应用普通漏斗和滤纸分离海带灰和水溶液。

答案:C
6.(2016·江西省南昌市)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处理或方法正确的是()
A.尾气(主要含氯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较好
B.把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制氯化氢
C.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时也要验纯
D.重金属盐有毒,如果不慎食入氯化钡,喝硫酸铜溶液即可
解析:澄清石灰水浓度较小,不能充分吸收尾气中的氯气,A项错;氢气和氯气的混合物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爆炸,B项错;硫酸铜也是重金属盐,对人体有害,D项错。

答案:C
7.(2016·山东淄博摸底考试)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C2H5OH和H2O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Cl2等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有关NH3实验的尾气处理
D.装置④可用于洗涤BaSO4沉淀表面吸附的少量氯化钠
解析: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项错误;H2、Cl2的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且H2、Cl2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B项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末端连接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C项正确;可以在漏斗中洗涤BaSO4沉淀表面吸附的少量氯化钠,D项正确。

答案:A
8.(2016·嘉兴模拟)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主要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答案:C
9.(2016·银川质检)实验室中保存下列化学药品的方法不妥当的是()
A.将AgNO3晶体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B.将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
C.金属钾、钠和非金属白磷保存在煤油中
D.浓硝酸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解析:AgNO3、HNO3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盛NaOH溶液的瓶塞不能用玻璃塞,而用橡胶塞;白磷应保存在水中,故A、B、D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C
10.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或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读取液体体积过滤倾倒液体吸收HCl
A B C D
解析:读取刻度时应平视,A项错;因气体进入烧瓶中的那一个导管伸入烧瓶内很长,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后不易产生倒吸,D项对。

答案:A
11.(1)图甲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其主要用途是________。

图甲图乙
(2)小明用某规格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液面位置如图乙,则其量得液体体积为________(用a、b来表示)。

(3)图丙是某研究性小组设计的一个储气装置。

①将气体存于Ⅱ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图丙
A.打开止水夹a和b,将气体从导管d通入,可将气体储存在Ⅱ瓶中
B.作为储气或取气时都无需在c处安装止水夹
C .该装置主要缺陷是c 导管上未装止水夹
D .该装置也可用作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②要从该储好气的装置中取用气体,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甲是胶头滴管,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的。

(2)量筒的数值从下向上逐渐增大,在刻度“a ”和“b ”间有4个小刻度,每2个相邻刻度间可量取液体的数值为(a -b )/5,据此可表示出所量取的液体体积。

(3)①Ⅱ瓶中导管深入液面以下,打开止水夹a 、b ,从d 端通入气体,可将液体排入Ⅰ瓶,随后关闭止水夹a 、b 而将气体储存在Ⅱ瓶中,A 项对;导管伸入Ⅰ瓶底部,液体不会流出,所以c 导管上不用加止水夹,B 项对、C 项错。

②打开止水夹a ,b ,Ⅰ瓶中液体流下将Ⅱ瓶中气体排出。

答案:(1)胶头滴管 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2)b +3(a -b )5或a -2(a -b )5
(3)①C ②打开止水夹a 、b ,气体即可由d 导出
12.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 、B 、C 、D 是实际操作中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 、B 、C 、D 分别与a 、b 、c 、d 相匹配的组合及其组合后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例如:C 和a 组合,用于制取气体。

(1)A 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________,
(2)B 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________,
(3)B 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________,
(4)D 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明确几种漏斗的用途,长颈漏斗主要是装配反应器,分液漏斗可以装配反应器,也可以进行分液操作,普通漏斗可用于过滤,也可以向容器中添加液体。

答案:(1)c 制备气体 (2)b 分液 (3)d 过滤 (4)d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 组·重点选做题
13.(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为使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用铜丝网包裹的锌粒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 g 食盐时,将食盐放在右盘中的纸片上称量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不用进行干燥
④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NaOH溶液,待溶液变成浅红色时即停止滴定
⑤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2)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在通风橱内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②实验中剩余的过氧化钠粉末用纸包裹好后,放入垃圾桶内
③闻氯气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④为了节约时间,锌与稀硫酸反应一开始有氢气放出,就直接做氢气点燃实验
解析:(1)①中操作会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正确;称量时,天平右盘是放砝码的,②错;容量瓶没有必要干燥,③对;④中应滴定至溶液呈无色,④错;⑤对。

(2)NO2有毒,①对;因Na2O2与H2O、CO2反应均会放热且生成O2,②操作可能会引起火灾;开始生成的H2中混有空气,易引起爆炸,④错。

答案:(1)①③⑤(2)①③
14.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

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下同)。

A.容量瓶B.洗气瓶
C.分液漏斗D.酸(碱)式滴定管
(2)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收集不到气体
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
D.引发爆炸事故
(3)为检查如图所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①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

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

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设计的方案如下:往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关闭活塞,用手捂住试管中上部,待漏斗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打开活塞让液面回落后,迅速关闭活
塞;松开手,见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乙同学方案设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ABCD
(3)①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一定量后,发现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乙同学操作在装置不漏气情况下,试管上部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故有“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