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倾听与思考。
请认真听录音两遍,之后完成下列选择题。
(5分)
倾听与思考。
请认真听录音两遍,之后完成下列选择题。
1.“前海模式”以()为核心任务。
A.提倡发展最快B.强调质量最高C.力争效益最好D.聚焦制度创新2.面向未来,前海将建设并打造成为()(多选)
A.港资企业聚焦区B.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区
C.创新企业示范区D.深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
3.林场彬自主研发的项目解决的难题是()
A.废纸回收环节多、效率低B.根据废纸回收价及时折算返现
C.实现废纸回收物联网化D.以上都是
4.林场彬和姚刚的创业案例,可以证明()
①越来越多的创新型青年将深圳视为创业的首选城市。
②每位来深的创业者的个人梦想都与深圳这座城市紧密相连。
③深圳有国际一流的创业资源、优惠政策和创业氛围。
④敢想敢干、创业创新的“前海模式”很大程度上能够成就创业者的梦想。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
二、积累与运用。
(27分)
5.看拼音,写词语。
ㅤㅤ匆匆六年的时光,它踮着脚慢慢nuóyí了,如薄雾,被初阳zhēng róng了。
有yòu zhì的笑,有yōu shāng的泪,有pái huái也有奋进,让我们zhēn cáng
记忆中的美好,带着bǐcǐ真诚的祝福,不惧qiān chuíwàn záo,敢于乘风破浪,为明天diǎn rán激情与梦想!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燕.(yān)山坚劲.(jìn)结.(jiē)实B.勉强.(qiáng)鸿鹄.(hú)花圃.(pú)
C.憎恶.(wù)调.(tiáo)节兴.(xīng)旺D.疙.(gē)瘩恐怖.(bù)夹.(jiá)紧
7.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与之俱学,弗若
..(不如)之矣。
B.为.(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两小儿笑曰:“孰为.(说)汝多知乎?”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
..(任凭我)东西南北风。
8.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1)《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诗中“,”写出了春雨悄然无声的特点,诗人倾耳细听,满心欢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欣悦之情;《清平乐》是宋代著名文
学家、书法家写的,词人不舍春归,词中“,”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求之不得的无奈。
(2)古诗中“何当金络脑,”表达了诗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不怕千难万险、保持忠诚清白的品格。
(3)古诗中富有哲理。
老师常常告诫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让我们及时孝敬父母、陪伴父母;现在的生活富裕了,但要懂得节约的好传统“,莫把无时当有时”;老师的话意味深长:“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我们改正缺点。
”这让我想起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三、阅读与理解。
(38分)
课内选文考查
那个星期天(节选)
ㅤㅤ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那个星期天。
就在那天。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9.请找出选文中对光线的描写,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要如此细致地描写光线呢?
10.文段中出现了两次“男孩儿”和一次“他”,仔细品一品,这样的人称与视角的变化,对表达人物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以旁观者的口吻,更能表达对文中“我”的同情。
②以旁观者的视角,更加突出“我”此刻内心的绝望。
③“男孩儿”和“他”都是文中的“我”,互相转换只是为了增强神秘感,引发读者的好奇。
④这种人称的转换,就仿佛如今的“我”在回顾小时候的“我”,替当初那个无助的自己感到难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画线句子中作者用了两个句号,下面选项理解有误的是()。
A.强调这普通的一个星期天却令“我”极其难忘。
B.通过句号的停顿突出“我”的复杂心情。
C.暗示这个星期天非比寻常,有大事发生。
D.与文章题目和开头相呼应。
共读书目考查
ㅤㅤ我这样坐着时,发现天色阴沉,乌云密布,似要下雨。
很快风就一点一点地吹起,不到半小时就刮起了最可怕的台风。
顷刻之间,海面上满是泡沫,海岸上水花四溅,树被连根拔起,真是一场可怕的大风暴。
这持续了三个小时,然后才开始减弱。
接着两小时相当平静,却开始下起倾盆大雨,在这段时间里我都坐在地上,惊恐万分,十分_________。
忽然我想到,这番风雨定是地震引发的后果,地震本身却已过了,
我可以再度回到洞室。
有了这个想法,我的精神就开始复苏了,雨水也在帮着说服我,我就回到帐篷坐了下来。
但是雨水太猛,帐篷快要被它压倒,我不得不走进洞室,不过还是十分_________,怕山洞从头顶塌下来。
ㅤㅤ这场骤雨促使我去做一件新的工作,就是在新修的围墙下开一个洞,像一个排水口,把水排出去,否则水会把洞淹没的。
我在洞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感到不会再有地震了,就开始变得_________了,为了打起精神,也因为确实想要喝,我走到我那个小小的储藏室,喝了点甘蔗酒。
这酒我平时是很少喝的,清楚一旦喝完就不会再有了。
ㅤㅤ那晚整夜都在下雨,第二天大半天也在下雨,因此我不能出门,但我心里平复多了,开始考虑接下来要做什么,结论是,假如这座岛经常发生地震,那我就不能住在山洞里,而必须在一块开阔的地方盖一座茅屋,用墙把它围起来,就像在这里一样,避开野兽或野人的攻击,获得安全。
我总结出,假如我待在现在这个地方,我迟早会被活埋掉的。
ㅤㅤ有了这些想法,我决定把帐篷从现在所在的地方搬走。
它正好处在小山的悬崖之下。
倘若再发生一次地震,帐篷肯定会被压塌的。
在接下来的两天,即4月19日和20日,我都在思考把我的住所搬到哪里去以及怎么搬过去。
ㅤㅤ由于害怕被活埋,我总是睡不踏实,而睡在外面,没有任何围墙护卫,也同样令我无法入眠。
当我环顾四周,看到一切东西都井井有条,想到自己隐藏在这里是多么_________,多么安全而远离了危险,我又不情愿搬走了。
ㅤㅤ与此同时,我又想到,要搬家是会需要大量的时间的,我目前还是必须得住在这里,直到建好了一个新的营地,建得安全无虞了,我才好搬过去。
这样决定之后,我心里一时就安定多了,决心以最快的速度干活,先用木桩和锚索建一堵围墙,像以前那样,围墙建好后再在里面搭起帐篷。
不过在那边完工及适合搬家之前,我还是得冒险住在原地。
12.这段文字节选自《》这本书,选文中的“我”的名字叫做。
13.请将下列词语填写到文中恰当的位置(填写序号)。
A.镇定B.沮丧C.惶恐不安D.惬意
14.选文中“我”决定搬家,因为()
A.岛上雨下得太猛,“我”的帐篷被压塌了。
B.“我”担心地震会引起山洞倒塌,自己被活埋。
C.“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容易受到野兽和野人的攻击。
D.“我”更喜欢居住在开阔地的茅屋里。
1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选文中至少找出两条依据来说明。
16.意大利当代作家卡维诺认为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整本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说明。
课外选文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ㅤㅤ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的代表。
ㅤㅤ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ㅤㅤ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
ㅤㅤ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ㅤㅤ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ㅤㅤ后来他在一个店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ㅤㅤ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ㅤㅤ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
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ㅤㅤ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
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ㅤㅤ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原载1924年6月28日《申报》,本文有改动)
1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人皆晓
..,处处闻名。
(都知道)
B.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
...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道歉)
C.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
..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重要)
D.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
....了。
(指人要死了)
18.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是()
A.“何必太精明呢?”B.“不是差不多吗?”
C.“何必太认真呢?”D.以上都不对。
19.本文写了差不多先生的5件事,分别反映出差不多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弊端?请连线。
红糖白糖买错知识掌握不严谨
陕西山西不分对生命不负责任
“十”字“千”字混用生活不拘泥小节
迟到没赶上火车基本地理常识不过关
牛医看病要了命缺乏时间观念
20.作者写这5件事的目的是()(多选)
A.从不同侧面反复渲染“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这样一种病态的人生态度。
B.通过具体事例,证实这种敷衍一切的态度会贻害终生。
C.这是作者诙谐幽默的笔法,赞赏差不多先生看得破,想得通,有德行。
D.为下文“圆通大师”的得名做好铺垫。
21.选文最后一段中的两个双引号,其作用都相同,联系上下文思考,其作用是()
A.用于话语之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否定和讽刺)。
D.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22.“差不多先生”到底指的是谁?你从哪看出来的?在文中至少找出两处句子作为佐证。
23.这篇文章是我国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胡适先生在1924年发表的,他针对当时敷衍懒散的“国民性”弱点,用艺术的手法强调这种混世哲学的危害性,即使放在今天的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引起人们的警醒。
作者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请结合你自己或身边人的类似事例,谈一谈你对这类人或这种生活态度的看法。
四、生活与表达。
(30分)
24.生活与表达。
(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发射升空。
除陈冬、刘洋外,宇航员蔡旭哲也实现了自己飞天的心愿。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愿。
即将步入中学的你,又有着怎样的心愿呢?请以《心愿》为题写
一篇记叙文,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2)六年的小学生活丰富多彩。
翻看着毕业纪念册,一幕幕校园生活的画面一定浮现在你的脑海。
请选择自己小学生活中难忘的场景,和大家分享自己即将毕业的情感吧。
题目自拟。
ㅤㅤ要求:选择一个内容完成作文,文中涉及班级、老师或同学的名字请用“xxx”或健康的昵称代替;不少于450字;网络流行语言慎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B;D
3.D
4.C
【解析】【点评】本题为听力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听力阅读和理解能力。
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材料内容】
在深圳所有的改革发展探索中,2012年之前还是一片滩涂的深圳前海改革发展极具代表意义。
短短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并以聚焦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创造了创新发展的“前海模式”。
截止到2019年5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达到17.36万家,注册资本达到95459.28亿元。
未来,前海将建设成为港资企业的聚集区、转型升级的引领区,切实扩大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为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发挥杠杆作用。
此外,前海将聚集国际高端金融资源,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世界金融中心,成为深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
作为参与前海发展的见证者,今年27岁的林场彬已经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里创业了2年。
就在这几天,由他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废纸回收机成功上市,目前已在深圳投放了50台。
对林场彬来说,项目的落地完成,不仅打破了传统废纸回收模式,更是有效解决了废纸回收环节多、效率低这一难题。
“每台机器每月可回收一吨废纸,市民将废纸进行投放后,机器会根据当地废纸的相关回收价将所投递的垃圾折合成人民币返现到投放用户的微信账户中。
”
和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创新型青年将深圳视为创业的首选城市,在深港青年梦工场里,随处可见聚精会神研发项目的年轻人。
两年前,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的计算机博士姚刚来到“梦工场”,并研发了一款集合了无人机+通信+全息投影技术的产品。
姚刚说,国内有很多创业基地,但吸引他来前海的原因是这里国际一流的创业资源、优惠政策和创业氛围。
“在前海创业,我们每位创业者的个人梦想都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用科技创新成就梦想。
”姚刚说。
在深港青年梦工场里,吸引了很多像林场彬、姚刚一样拥有创业梦想的创新青年。
截至目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为港澳台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000个,接待来访考察交流的港澳台青年超3万人次;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88个,其中港澳团队190个。
1.结合材料内容,“前海模式”以聚焦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结合材料内容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D
2.结合材料中的表述,“未来,前海将建设成为港资企业的聚集区、转型升级的引领区,切实扩大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为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发挥杠杆作用。
此外,前海将聚集国际高端金融资源,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世界金融中心,成为深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
”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判断。
故答案为:ABD
3.结合材料内容,林场斌的项目打破了传统废纸回收模式,基于物联网系统的废纸回收机成功上市,更是有效解决了废纸回收环节多、效率低这一难题,市民将废纸进行投放后,机器会根据当地废纸的相关回收价将所投递的垃圾折合成人民币返现到投放用户的微信账户中。
阅读各项的表述做出正确选择。
故答案为:D
4.结合材料中对林场斌和姚刚的创业案例的分析和介绍,题目中各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5.【答案】挪移;蒸融;幼稚;忧伤;徘徊;珍藏;彼此;千锤万凿;点燃
【解析】【分析】“挪移”的“挪”是提手旁,右边是“那”;“蒸融”的“融”右边是“虫”;“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忧伤”的“忧”是竖心旁,右边是“尤”;“徘徊”都是双人旁,左右结构;“珍藏”的“藏”是草字头,上下结构;“彼此”的“彼”是双人旁,左右结构;“千锤万凿”的“锤”是金字旁,右边是“垂”;“点燃”的“燃”是火字旁,右边是“然”。
故答案为:挪移;蒸融;幼稚;忧伤;徘徊;珍藏;彼此;千锤万凿;点燃;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
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6.【答案】C
【解析】【分析】A项中“坚劲.(jìn)”应读作jìng;
B项“勉强(qiáng)”应读qiǎng;
C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D项“夹.(jiá)紧”应读jiā。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
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7.【答案】D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ABC三项中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D项中“任尔”指“任凭你”的意思,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
义。
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选择。
8.【答案】(1)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黄庭坚;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快走踏清秋;粉骨碎身浑不怕
(3)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将有日思无日;忠言逆耳利于行
【解析】【分析】(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春夜喜雨》,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出自黄庭坚《清平乐》,意思是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描写了“马”,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粉身碎骨都不害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间。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创作方法,歌颂了石灰的优秀品质和坚贞不屈精神。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故答案为:(1)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黄庭坚;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2)快走踏清秋;粉骨碎身浑不怕;(3)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将有日思无日;忠言逆耳利于行;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格言警句的内容。
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答案】9.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作者表面上写光线的变化,实际上在写越来越绝望的心情。
作者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
10.B
11.C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9.“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这句中对光线的描写,写出了
时间的流逝非常迅速,从侧面衬托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句中对光线的描写,则暗示了我绝望的心情。
文中通过对光线的描写,衬托了人物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把情感表达寓于环境描写之中,增强了感染力。
故答案为: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作者表面上写光线的变化,实际上在写越来越绝望的心情。
作者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
10.文段中出现了两次“男孩儿”和一次“他”,这种人称的变化,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情感的抒发,便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写出男孩内心的绝望和心理的变化;通时与现在的“我”进行区分,写出了在现在“我”的视角中童年时的情感的变化。
结合各项句子的表述,①②④项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11.“那个星期天。
就在那天。
”这句中的两个句号,说明那天事情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情,与标题《那个星期天》相呼应。
阅读各项的表述,做出选择。
故答案为:C
【答案】12.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
13.B;C;A;D
14.B
15.鲁滨逊是一个这样的人:畏惧又勇敢,地震来临,心惊胆战,但是又勇于面对;有智慧,知道震后有暴雨,雨后查看洞室,并且凿排水口;胆大、心细,独自面对天灾,四处查看,排查安全隐患。
16.我认同他的观点。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精彩的书之一,它讲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风暴,流落到一个荒岛上,并在岛上顽强生活了28年的故事。
我很敬佩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从书中受到了很多鼓舞。
同时,这本书还讲了很多之前我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2.结合短文内容,短文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我”指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
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
13.结合上下文,“在这段时间里我都坐在地上,惊恐万分,十分_________”这句应选“沮丧”,指灰心失望的意思;“但是雨水太猛,帐篷快要被它压倒,我不得不走进洞室,不过还是十分_________,怕山洞从头顶塌下来”这句应选“惶恐不安”,是非常害怕的意思;“我在洞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感到不会再有地震了,就开始变得_________了”这句应选“镇定”,指内心平静不慌张;“想到自己隐藏在这里是多么_________,多么安全而远离了危险”这句应选“惬意”,指满意;称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