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精编新修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书写习惯。

(3分)
要求:卷面整洁美观,没有涂改得3分;少于3处涂改,字迹较端正得1至2分;3处涂改以上,字迹潦草得0分。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

(32分)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端正、美观。

(5分)
huǐmièbǎo lǎn xiāo huǐbiān jiāng qízhēn yìbǎo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乃翁.府邸.祭.器恃.风雷万马齐喑.
A. wēng dǐjìshìān
B. wōng dǐjìshìān
C. wēng dǐjìshìyīn
D. wōng dǐjìshìyīn
3.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一泻汪洋潜龙腾渊地履其黄与国无疆
B.不可估量金壁辉煌诗情画意亭台楼阁
C.如弃如诉铃珑剔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D.兴高彩烈足智多谋人寿年丰路不拾遗
4.下列各组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勇往直前拈轻怕重温声细语人云亦云
B.坚强不屈雍容典雅众星拱月挑拨离间
C.臭名远扬得意忘形诡计多端处心积虑
D.不折不挠精益求精呕心沥血投机取巧
5.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2分)
A.王师
..北定中原日。

(皇上的老师) B.家祭无忘千乃翁..。

(我的父亲)
C.九州生气
..杭州作汴州。

(一直把)..恃风雷。

(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D.直把
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C.死云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中“□”里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2分)
A ,、、,,。

B 、、、,,。

C ,、、、、。

8.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5分)
(1)读课文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2)“《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写的。

”这句话没有语病。

()(3)“丰衣足食,多事之秋,夜不闭户”这几个词都可以用来形容太平盛世。

()(4)“圆明园中尽管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句中的关联词使用错误。

()
(5)”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
9.课文内容我会填。

(10分)
(1)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乳虎啸谷,。

鹰隼试翼,。

(2)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同样关心着祖国。

宋代诗人陆游在其绝笔中写下
“,”,传达出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林升写道“,”,述说着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的担忧;“,
”,表达了龚自珍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三、口语交际。

(4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结合资料,能帮助我们更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
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到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和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阅读积累及运用。

(31分)
(一)课内阅读盘点。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10分)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和各种。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进)入北京,(闯驻)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
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取)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
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消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
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
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按原文填空。

文中画“”的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选项上打“√”。

(2分)
3.文段中的“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最后一段主要写了,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以及对侵略者的。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9分)
阅读非常重要,为了解小学课外阅读情况,某学校对六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阅读时间读书计划读书笔记
每天阅读时间百分比有无计划百分比是否做读书笔记百分比1小时左右10% 有计划10% 每读必做5%
半小时左右40% 有时有计划20% 有时会做25% 没有阅读50% 没有计划70% 老师要求才做70% (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小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

(6分)
一是,二是;三是。

(2)有的认为看课外书对各科的学习都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有的认为看课外书,挤
占了学习课本的时间,影响学习。

如果围绕“看课外书是否影响学习”进行辩论,请有条理
地说出你的观点。

(3分)
(三)课外阅读。

(12分)渡河少年
①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②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

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

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老人正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③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的立在岸上。

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在蹙一起。

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
在了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④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

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

撑船的老汉愣愣
的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⑤孩子好象没有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的把头别过去。

⑥“上船吧——别冻坏了。

”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⑦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

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
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⑧终于到了对岸,孩子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

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

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地跑了。

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
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⑨后来我听说,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

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
练……
1.第①~⑧段的主要内容表达最准确的是()。

(2分)
A.少年没钱坐船,在秋水中游到了河对岸。

B.少年游过河时,对拒绝他坐船的老汉不理睬。

C.少年没钱坐船,遭到拒绝后脱衣服过河,后来老汉免费让他坐船,他倔强地游到了对岸。

D.老汉因为少年没钱不让他坐船,少年脱衣游过河,老汉看不过去,免费让少年坐船。

2.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应插在短文第()段前最合适。

(2分)
A. ④
B. ⑥
C. ⑧
D. ⑨
3.第③段中“滑进了河里”的“滑”字用得真好,理解最准确的是()(2分)
A.“滑”说明少年会游泳。

B.“滑”说明少年动作很快。

C.“滑”是写少年在光溜的物体上溜动。

D.“滑”的意思在光溜的物体上溜动,说明少年入水的突然,凸显他的倔强。

4.少年之所以称“老人”是“启蒙教练”,理解最准确的是()。

(2分)
A.老人让他明白了遇到困难要靠自己解决。

B.老人拒绝帮助他,他很不高兴,写信报复老人。

C.老人拒绝帮助他,给他每天锻炼的机会,教会他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D.老人拒绝帮助他,他只好每天游泳去上学。

5.这个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的启蒙教练很重要。

B.只要有力气,就能解决问题。

C.遇到困难,要自己独立解决。

D.面对困难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道路。

6.你喜欢这个“渡河少年”吗?为什么?(2分)
五、习作天地(30分)
题目:二十年后的我
二十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

在这二十年中,身高、外貌可能会改变,甚至个性、想法也可能变得不一样;而二十年后,会身在哪里,会做什么事情,没人知道,也没人预料。

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你的心声吧。

字数4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