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42例(4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矫正视力0.1~0.4者12眼(27.91%),0.5~0.9者24眼(55.81%),≥1.0者6眼(13.95%),<0.1者1眼(2.33%)。

39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4眼加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后眼控制在正常。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视力,许多医生在寻找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1]。

当同时患有白内障和青光眼,白内障和青光眼同时手术可以节省时间,减少费用,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白内障与青光眼联合手术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2]。

近年来,我院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2例(43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43眼),其中男20例(20眼),女22例(23眼)。

年龄39~75岁,平均(55.3±3.14)岁。

开角型青光眼1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10眼,皮质类固醇青光眼4眼。

入院最佳矫正视力:光感(光定位准)2例(2眼),眼前手动8例(8眼),指数/30 cm9例(9眼),0.01~0.0811例(11眼),0.1~0.2 12例(13眼),眼压25.81~30.39 mm Hg(1 mm Hg=0.133 kPa)21例(22眼),32.97~40.18 mm Hg18例(18眼)43.38 mm Hg以上者3例(3眼),平均眼压(33.05±3.25)mm Hg。

晶体核硬度:Ⅰ级8眼,Ⅱ级18眼,Ⅲ级14眼,Ⅳ级2眼,V级1眼。

1.2 术前检查及准备常规作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镜,视野,眼底,眼科A、B超,角膜曲率检查。

根据spkⅡ公式计算晶状体屈光度数,术前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术前24 h停用缩瞳剂,术前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口服消炎痛25 mg,术前0.5 h托品酰胺滴眼液滴眼3~4次。

1.3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用球周麻醉和压迫降眼压,开睑器开睑。

作10~2点位处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于11点方位作1/2巩膜厚度,4.0 mm×4.0 mm板层巩膜瓣,分离到距离角膜灰白缘后1.5 mm,然后向前作巩膜隧道,分离达透明角膜内1.0 mm,于隧道切口刺入前房,前房内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用截囊针在前囊中央进行6.0 mm的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水分离晶状体囊、皮质及核,扩大切口至4.0 mm,用定位钩将核松动
并脱入前房、晶状体前及后囊间注入透明质酸钠,自隧道切口进入晶状体圈匙托住晶状体核,若核小,可直接取出,若核大,用劈核器将核劈成2份或3、4份,再依次娩出,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将切口扩大至5.5 mm,植入直径长约5.5 mm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或睫状沟固定,人工晶状体双袢调整到3点及9点位,匹罗卡品缩瞳,巩膜瓣下切除2.0 mm×2.0 mm小梁组织,并作相应部位的虹膜根部切除。

吸除前房及囊袋残留透明质酸钠。

10-0尼龙线巩膜瓣两角各缝合1针于巩膜上,结膜瓣使用8-0可吸收缝线缝合2针。

1.4 术后处理术后1周,术眼滴用氧氟沙量滴眼液4次/d,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口服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3 d,术后1周内,每天查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检查等。

术后1个月内每周及此后每隔1~3个月进行随访,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2.02±2.25)个月。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术后1周矫正视力,0.1~0.4者12眼(27.91%),0.5~0.9 24眼(55.81%),≥1.0者6眼(13.95%),<0.1者1眼(2.33%),术后较术前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7,P<0.01)。

2.2 眼压3个月及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7.25±3.48)mm Hg和(16.02±3.67)mm Hg,两组与术前平均眼压(33.05±3.25)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其中4眼术后1周发生暂时性高眼压,经滴用噻吗心安滴眼液1周,2次/d,眼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眼压正常,无需药物控制。

2.3 滤过泡结膜滤过泡按Kronfeld分型:Ⅰ型为微小囊泡型,Ⅱ型为弥漫扁平型,Ⅲ型为缺如型,Ⅳ型为包裹型,其中Ⅰ、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Ⅲ、Ⅳ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

本组患者术后32眼为弥漫扁平型(Ⅱ型),5眼为微小囊泡型(Ⅰ型),功能性滤过泡(Ⅰ型、Ⅱ型)共37眼,占86.05%,另有6眼无明显滤过泡,占13.95%。

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滤过泡无明显差别。

2.4 角膜散光43眼角膜平均散光度术前为(1.13±0.90)D,术后1周(1.32±0.94)D(t=0.41)。

术后3个月为(1.13±0.75)D(t=0),术后角膜平均散光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虹膜限局性萎缩43眼中上方虹膜限局性萎缩3眼,占6.98%。

2.6 并发症全部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其中2眼出现浅前房,经眼部加压包扎3~5 d(每天换药)恢复正常,1眼出现少量前房积血,并有少许前房纤维样渗出,经静脉滴注菌必治4.0加地塞米松5 mg,3 d后消失。

3 讨论
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因一次手术就可降低眼压恢复视力,避免和减轻分期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并缩短了复明时间,避免了多次手术造成的眼部损伤,减少了并发症,避免了滤过术后白内障加速发展引起视力下降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2],也避免了分期手术时白内障手术影响前次抗青光眼手术效果,或抗青光眼手术增加以后行白内障手术难度的现象[3]。

因此,三联术已被广泛使用[4]。

早年国内外多采用传统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缺点为远期滤过泡失败率高,达59%~78%,而且组织损伤大,术后视力恢复慢,角膜散光度较大[5],本组病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切口小,为5.5 mm,组织损伤较小,术后视力恢复较快,术后1周视力≥0.5有30眼,占69.76%。

手术前后眼后的变化是评估三联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6],本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33.05±3.25)mm Hg。

术后随访3个月和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7.25±3.48)mm Hg和(16.02±3.67)mm 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显示该三联术有良好的降眼压作用,这可能与植入晶状体的厚度明显小于原晶状体厚度,使术后前后房加深,减少了瞳孔阻滞,房角重新开放有关。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全部为小切口巩膜隧道进入前房,降眼压作用良好,角膜散光: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滤过泡: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7眼(86.05%),并发症少。

因此,我们认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效果好,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在没有超乳机的基层医院,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顾炎芝.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时机和方法选择比较.临床眼科杂志,2005,13(2):143-145.
[2]张宏亮,贾琳,张红霞.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效果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6):439-440.
[3]吴洪梅,年越.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10(23):1112-1113.
[4]马科.青光眼与白内障的联合手术.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7,21(4):229-232.
[5]Wedrioh A,Menapace R,Radax U,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and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Cataract Refract Sury,1995,21(1):49-54.
[6]叶星,周颂华.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乳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217-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