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税务稽查时代,市场主体税务合规刻不容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税务稽查时代,市场主体税务合规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2-07-27T03:39:53.66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6期作者:李尉彰[导读] 随着国家税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税务合规已是所有市场主体(本文指纳税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及个体工商,下文简称市场主体)都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现实当中,绝大多数市场主体
李尉彰
西北民族大学 730106
摘要
随着国家税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税务合规已是所有市场主体(本文指纳税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及个体工商,下文简称市场主体)都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现实当中,绝大多数市场主体,由于多种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税务风险。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在2025年建成智慧税务[1]。
对市场主体而言,税务合规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市场主体;税务风险;税务合规。
作者简介:李尉彰,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前言
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联合天眼查发布的《中国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至2021年末,中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54 亿户。
2021年新增企业901万余户,新增个体工商户近1986万户,新增注册市场主体共2887万户,同比增长15.42%。
[2]
上述数据中,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实际控制人懂税法的并不多。
会计们的工作在于如何把账做好,会计准则与税务相关的法律规定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
此外,真正懂税法的会计也不多,而且会计们在实际经营中通常无决策权,即便懂税法,也难以应用。
所以,相当比例的市场主体,或多或少都存在税务风险。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做生意,首先考虑的是赚取利润,因而往往忽略税务问题。
若非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国人似乎没有主动申报纳税的意识和习惯。
损公肥私、偷逃漏税、买卖发票等现象,现实中也是时有发生。
有些市场主体存在内外两套账,有票据的入外账,无票据的入内账,这种税务不合规的做法,将会带来潜在的偷逃漏税风险和巨额滞纳金损失。
部分市场主体心存侥幸,赌徒心理,在税务问题上抱着铤而走险的心态,“查到了就认倒霉,查不到就是赚到”;还有的幻想法不责众,从众心理,互相攀比,税务稽查临门就哭天抹泪,叫苦叫穷。
实际上,国家对市场主体税收不合规状态基本上是清楚的,在打击偷逃税问题上,既讲法理,也讲道理,更念情理;既给合规自纠的时间,也给改过自新的机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从八个方面描绘了到2025年建成强大智慧税务的宏伟蓝图。
按照《意见》给出的年度目标,到2023年,国家要基本建成“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新的税收执法体系,实现从经验式执法向科学精确执法转变,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确监管转变。
到2025年,国家要基本建成智慧税务,形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化行政应用系统,全方位提高税务执法、服务、监管能力。
税收将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全面升级。
进而实现警税双方制度化、信息化、常态化联合办案,畅通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工作机制。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一般来说都是关乎国家长远利益的重大事项,此次发文专门针对国家税收,可见,国家对于税收问题,已经到了亟需下大力根治的程度。
市场主体税务合规也已刻不容缓。
二、市场主体在税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市场主体税务不合规,其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账实不符。
(一)通过隐匿收入,虚增成本等手段,将利润做低,偷逃所得税。
在收入方面,例如:销售价款绕开公账,而利用个人账户、微信、支付宝等收取;收取价款却不开发票等。
以此隐匿部分收入。
在成本费用方面,例如:公司没有车或车辆很少,却存在大量的加油费;差旅费、招待费、咨询服务费等各项费用高于同行;多结转成本,后期红冲或补发票等。
以此虚增成本费用。
在利润方面的异常体现为:营业成本长期大于营业收入,连年亏损,却一直正常经营;与同地区、同行业相比利润明显偏低等。
(二)通过少计销项税,虚增进项税等手段,偷逃增值税。
在销项税方面,例如:销售收入(含税)冲减成本费用;采取以物易物、以旧换新、以物抵债等方式销售货物,但不按照视同销售规定计提销项税等。
以此少计销项税。
在进项税方面,例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购入货物用于或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及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相应的进项税不做转出而申报抵扣;因进货退回或折让而收回的增值税不从进项税中扣减等。
[3]以此虚增进项税。
在应缴纳增值税方面的异常体现为:增值税收入长期小于所得税收入;增值税申报表的数值小于开票收入;进项税额转出为负值等。
三、税务违规的认定及违法成本
金税四期将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以数治税”的分类精确监管,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的对市场主体进行监控。
以大数据为依托、以大风控为基础、以大稽查为震慑的现代征管手段,一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贴合纳税人需求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纳税服务提醒,另一方面有效的打击了偷漏税行为,保障了国家税收。
(一)大数据税务稽查,通常从以下方面综合认定税务是否合规。
1.资金往来
税务机关核查申报的数据,同时核查市场主体的银行账户、相关人员的个人账户、上下游关联方的相关账本数据、同行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等情况来分析比对,综合认定市场主体的资金往来是否异常。
2.资产
线上大数据监控与线下税务人员稽查两者并举,市场主体的资产诸如厂房、办公场所、设备、存货等会进一步透明化。
购进了多少设备、原材料,从哪进货,产出了多少商品,卖给了谁,税务机关通过对此的动态监控,综合判断市场主体是否账实一致,是否存在账外经营。
3.税负
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的差值长期较大(±20%);税负平均率上下浮动20%以上;职工薪资长期低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职工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中的薪资与企业申报的数据不一致等。
税务机关会认定其税负率异常,进而对其重点调查。
4.社保
社保入税后,数据将由税务机关来监管。
员工个人所得税申报的数据,与企业社保申报的数据,都在监控之下。
税务机关检测到两者数据不一致时,会对其重点调查。
(二)税务违规的违法成本。
倘若市场主体为贪图利益选择铤而走险,要评估一下税务违规造成的违法成本,考虑一下自己能不能承受相应的经济损失,能不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1.经济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市场主体税务不合规大体上可以归纳总结为形式上的税务不合规和实质上的偷逃漏税两种情形。
存在形式上的税务不合规而不存在实质上的偷逃漏税情形,罚款2千-1万元;情节严重的,罚款1万-5万元。
存在实质上的偷逃漏税情形,对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进行追缴,并就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部分按50%-500%开具税务罚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2021年12月20日,黄薇(网名:薇娅)偷逃漏税案件,税务机关对其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开具大额罚单,共13.41亿元。
罚款部分明细如下:对主动补缴的5亿税款和主动报告的少缴的0.31亿税款,按60%罚款3.19亿元;对未主动补缴的0.27亿元,按400%罚款1.09亿元;对以虚构业务手段少缴的1.16亿元,按100%罚款1.16亿元。
[5]
2.刑事责任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6]
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
[7]
四、市场主体税务合规的正确途径
税务合规,即涉税事项应当符合与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面对大数据税务稽查手段,最好的应对方式便是杜绝偷逃漏税行为。
不能为利益而抱有侥幸心理,不能为利益打“偷逃漏税”的擦边球,而应分析、评价企业现状,设计税务合规的整体方案。
(一)核查自身是否存在账实不符、账外经营及两套账等情形。
市场主体账外经营产生的资金,重新投入到日常经营活动时会形成账外资产,如账外的固定资产、生产设备、原材料等。
在此情形下,一方面,税务机关核查时,会发现实际资产大于账面数值,以此认定账实不符;另一方面,账外资产无法计提折旧和摊销,无法计入成本和费用,因而会导致账面的成本费用低于实际,账面利润高于实际利润,进而会多缴纳所得税。
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选择偷逃漏税而“节省”出的利润,后续的财务处理和纳税申报要东拼西凑,才有可能弥补、掩盖一个偷逃漏税的事实。
而在东拼西凑的过程中又需要多缴纳增值税或所得税,前行为“节省”出的利润,后续都“还给”了税务机关,得不偿失。
因此,如果市场主体自身存在账实不符等情形,一定要及时整改,整改合规后,能避免很多麻烦。
(二)以《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建立税务合规机制。
市场主体要及时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核查,定期核查纳税情况。
依目前多数财务人员的状况,要想通过自查而实现税务合规,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市场主体每个纳税年度至少聘请一次外部的税务师、律师,来调查分析本年度的经营活动,识别税务风险,规范自身的经营和发展,防患于未然。
企业要让员工意识到税务违规的风险。
偷逃漏税行为一旦被认定为犯罪,企业要受到罚款、罚金,相关的责任人员也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聘请外部人员来审查税务风险,这必然会增加费用。
但在税务合规方面花相对较少的钱,可以降低税务风险,避免因税务不合规而被开具大额罚单,这是值得的。
经营者们也该转变观念,做生意确实要考虑降本增效,但若在税务合规方面省钱,实质上是在为自身的未来埋雷。
五、结束语
市场主体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关乎民生、关乎国力,涉税无小事。
国家已经明确了税收合规计划的时间点,市场主体税务合规刻不容缓,只有税务合规,才能稳当,唯有税务合规,才有出路。
参考文献:
[1]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
[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联合天眼查发布《中国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研究报告(20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
[5]2021-12-20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发文依法对黄薇偷逃税案件进行处理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