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 文化积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二则文化积累
1.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2.文体知识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文中成功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

鲁迅评论庄子时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次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司马迁说《庄子》:“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

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寓言有的以人为主人公,也有的以拟人的动植物为主人公,或以“神”为主人公)加以譬喻,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道理,获得教训。

特点:故事短小精悍,譬喻讽刺,寓意深刻。

3.文化常识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

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