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21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工21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
求
大工21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
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
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
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以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高层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建于天然地基上,基底标高为-6.0m,地下水埋深为-8.0m。
地震烈度为8.0度,基本地震加
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为判定液化等级,进
行标准贯入试验并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10)计
算液化指数并划分液化等级。
解答:液化判别深度为20m,各点临界标准贯入击数N
cr 为:
10m处:8
12m处:10
18m处:6
各测试点代表的土层厚度d i 为:
10m处:2m
12m处:3m
18m处:6m
根据计算公式,液化指数为I c = 0.14,液化等级为Ⅰ级。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7度区域,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结构首层层高为4m,
其余各层层高为3m。
经质量集中后,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分别为G 1 =900kN,G 2 =G 3 =G 4 =G 5 =700kN,G 6
=650kN。
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65s,阻尼比为ξ=0.05.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答:按照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如下:
1层:V 1 =0.14G 1 =126kN
2层:V 2 =0.14G 2 +0.14G 1 =196kN
3层:V 3 =0.14G 3 +0.14G 2 =196kN
4层:V 4 =0.14G 4 +0.14G 3 =196kN
5层:V 5 =0.14G 5 +0.14G 4 =196kN
6层:V 6 =0.14G 6 +0.14G 5 =189.5kN
题目三:简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的计算范围及计算方法。
解答: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的计算范围应包括结构的全过程,即从弹性阶段到破坏阶段。
计算方法为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即在结构弹性阶段采用线性分析
方法,而在结构进入非线性阶段时,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考虑结构的塑性变形。
题目四: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哪些要求?
解答: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以下要求:
1.楼层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且不应超过规范允许的最大
高度。
2.楼层结构应采用规范要求的抗震构造形式,且应满足规
范要求的抗震性能等级。
3.楼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承受地震作用。
4.屋盖应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承受地震作用。
题目五:简述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及设计的基本假定。
解答: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框架结构的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且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抗震墙的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且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设计应满足规范要求的抗震性能等级。
4.设计应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
设计的基本假定包括:
1.结构的材料和构件应符合规范要求。
2.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3.结构的几何尺寸和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4.结构的构造和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题目四:多层砖砌体房屋楼、屋盖的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屋盖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必须不小于120毫米。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毫米,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毫米,或者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毫米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
3.当板的跨度大于
4.8米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基液化指数,判别深度为20米,液化等级为中等。
同时需要注意各土层中点深度和各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