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师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探索生命的器具(认识、使用显微镜)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能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2.尝试使用显微镜。

1.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并能使用显微镜进行操作。

2.能够使用显微镜来认识微观世界。

知识点01: 认识显微镜
名 称
作 用 图 示 目 镜 接近眼睛的镜头
放大标本和成像
说明:
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
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镜
筒→目镜(再次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关系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
3、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小而暗,细胞
是大而少;而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
大而亮,细胞是小而多。

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
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大。

物 镜 接近玻片的镜头 镜 筒 上面装目镜,下面连转换器 转换器 上面装有1~3个倍数不同的物镜,用于调换物镜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通光孔
在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普通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能
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调小
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
反光镜 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
时,用凹面镜) 粗准焦螺 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

调 节 焦 距 细准焦螺 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
小 例题1.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10 X 和40 X
B. 10 X 和10 X
C. 5 X 和10 X
D. 5 X 和40 X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相反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A 、放大的倍数是10×40=400倍;
B 、放大的倍数是10×10=100倍;
C 、放大的倍数是5×10=50倍;
D 、放大的倍数是5×40=200倍。

综上所述,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 选项,也是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

故答案为:C
知识点02 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1)一手握镜壁,一手托镜座。

(2)将显微镜放在试验台略偏左的位置,安放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4)转动反光镜,找到白亮视野。

3、观察。

(1)放置玻片标本到载物台,用压片夹固定。

(2)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先下降后上升,找到物像。

(3)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存放。

(1)擦拭显微镜,将物镜偏向两旁,使镜筒下降到最低处,使反光镜竖立。

(2)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例题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A.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C. 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
D. 对光时,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解析】A.D.显微镜的对光的步骤为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然后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AD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所观察的细胞越大数量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所观察的细胞越小数量越多,B符合题意。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头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重点提示: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要注意四个“先后”
1、先低后高:观察时,先使用低倍物镜,再使用高倍物镜。

2、先大后小:对光时,先试用大光圈,再使用小光圈。

3、先下后上:观察时,先使镜筒缓缓下降,再使镜筒缓缓上升。

4、先粗后细:观察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重点讲解
1、考点: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判断
例题3.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A. 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 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 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
【解析】A.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使镜筒升降幅度较小,A不符合题意。

B.在显微镜中成倒立的物像,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

观察的物像偏右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B不符合题意。

C.若视野较暗,可以选用平面镜的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提示】显微镜的使用是历年考试必考内容,要注意积累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高显微镜的使用水平。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而且是放大的物像,物像放大的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如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2.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先用低倍镜是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物镜看到的只是低倍物镜视野的中心部分,当左眼看目镜内时,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题干说法正确。

3.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物体,放大镜的倍数越大越好。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解析】为了看清楚所要观察的物体,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可能更模糊了,可能要观察的结构不在视野中,并非放大倍数越大越好;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选用合适的放大倍数,才能更好地看清观察的物体
4.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粗细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小。

因此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题干说法正确。

5.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进行匹配。

稳定显微镜________ A、镜臂
手握镜的部位________ B、镜座
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________ C、物镜
玻片标本放置的部位________ D、粗准焦螺旋
能使镜筒迅速升降得结构________ E、载物台
光线较强时用________ F、大光圈
光线较弱时用________ G、平面镜
能调节通光孔进光量________ H、遮光器
【解析】A镜壁:握镜的部位;B镜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C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D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E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F大光圈光线较弱时用;G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H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故答案为:B;A;C;E;D;G;F;H
6.显微镜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工具。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备选答案的代号,横杠上填写答案)
(1)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____)
A.结构11
B.结构12
(2)物镜是指图中的(____)
A.结构1
B.结构4
(3)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____)
A.结构13
B.结构10
(4)如果把英文字母“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所见到的物像是________。

(5)若观察时所使用的目镜是“8 X”,物镜是“15 X”,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

(6)某同学将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镜下镜检,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

请你帮助找出可能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

【解析】(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用于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再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因此找到物像后,使物像调清晰应用12细准焦螺旋调节。

(2)目镜是接近人眼的镜头,安放在镜筒上,即1是目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的镜头4是物镜。

(3)取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13镜臂,另一只手托住10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给一个字母或者文字,在显微镜上看到是什么样子,是常见的题型,解决此类问题,最好把这个字母或者文字写到纸上,旋转180度,也就是倒过来看,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物像的样子了。

所以把英文字母“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所见到的物像是。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所以物像的放大倍数是8×15=120倍。

(6)在使用显微镜时,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才到达人眼的,目镜和物镜是安装在镜筒上的,因而镜筒也要在这条直线上。

其次物体要放在视野的中央,正对通光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