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提示 解答鉴赏语言表达技巧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判断表达技巧要准、全 (1)准确掌握技巧术语。要牢固掌握相关技巧,并能透彻理解其作用。 (2)多向赏析判断要全面。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都是多向切入,学生在 此出现的问题最多,通常只是简单列出几个技巧名称,其他的技巧答不出来。 在此,我们当然反对把所有的技巧都写上去的做法,但在“全面”上还是有所 讲究的:优先切入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联系前后文,主要考虑表现手法;注 意文字量,不忘表达方式角度。
特别提示 表现手法除上表中的具体手法,也包括修辞手法等。 答题时要审清题意,看题干问的是定向角度(题干明确要求了鉴赏角度 如修辞、语言等),还是多向角度(题干没有明确鉴赏角度,只是笼统地说“赏 析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如果是多向角度,可先思考这些常用手法,再 考虑修辞手法和其他技巧。
三、常见的行文技巧及艺术效果
名称 开门 见山 卒章 显志 照应 题目 首尾 呼应 前后 照应
内涵
艺术效果
开篇直入正题,不拐 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
弯抹角、拖泥带水。 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结尾点明文章主旨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
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2.分析表达效果要实在 (1)必须与内容相结合。只用一些“生动形象”一类的套话,分析表达效 果定会空泛,所以一定要结合文本分析所表达的内容,坚持内容与形式的一 致性。(记住: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 所抒的情、所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2)必须与语言相结合。书面解答时,要从文中相关部分抓住一些核心 信息、关键词句,准确地引述。这样做,可以避免术语堆砌、内容空泛。另 外,有时要与文章结构结合,分析其结构效果。当然,这要根据其位置特点 而定。
文章正文与题目照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
应。
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文章开头与结尾的 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照应。
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上下文内容的前伏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后应。密,结构圆合严密。
名称 伏笔 铺垫
线索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 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 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 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 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题型对点 [例1](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线条之美 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 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 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 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 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 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点面结合 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
殊意义。
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 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表现其感人之处或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
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 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 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 言志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是某种哲理。把要 抒发的感情、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 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内涵
艺术效果
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 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 的埋伏。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 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
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
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
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 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
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 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反复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或古语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2.句式之美
角度 长短句结合 整散句结合
特点或作用 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 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反问 用疑问句表确定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
引用神话故事,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体现浪漫主义色彩;引用历史故事 ,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引用诗词名句,
增添文句意蕴和表达效果,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说服力。
二、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制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 排比
反复
设问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 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 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 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 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 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 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 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 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 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 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 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题点2 赏析语言艺术
题点必备知识
散文的语言特色
1.用词之美
角度
特点或作用
动词、形容词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
叠音词
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 语言具有建筑美;④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能使
上下文联系紧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虚实 结合
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 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 旨。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借景抒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衬托或渲染
用渲染或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 围。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 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 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 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 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 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 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 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 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 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 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 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 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 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 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 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 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4.手法之美
角度 特点或作用
修辞 之美
描写 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手法的 运用可以使语言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 人入胜。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 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
特别提示 语言特色(风格)除以上角度外,还可以从“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 (口语、书面语等)”等角度分析,因这三大角度已在前面小说部分详解,本处 就不再细说。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 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 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 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 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 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 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 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 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 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 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 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
高考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06 赏析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П
考点精讲
一、散文的表达技巧
题点1
鉴赏表达技巧
2.常见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借代
表达效果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点代面。
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题型对点】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
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思维流程 第一步,指出手法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二步,分析内容 书法艺术“洗尽铅华”、草书“飞扬狂舞”等运用了拟人;“或如晴空霹雳, 或如灯下细语”运用了比喻,亦是运用了通感,用听觉来写视觉;“书不完、 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则运用了排比。 第三步,概括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 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造气氛。
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 ①使文章叙述的事情更简洁明了,更容易突
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 出主题,使中心明确。②使读者有更清晰的
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 观感。③使文章有更清晰的逻辑,容易做到
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
脉络。
脉络清晰。
备考关键能力 鉴赏表达技巧“三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