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的外科治疗及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癌的外科治疗及新进展
作者:张培智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
【关键词】乳癌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11-02
乳癌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生物治疗,在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
1 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适应症:
1.1乳癌根治术:手术包括整体乳房、胸大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切口可采取纵行或横形、梭形切口,但皮肤的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一般不低于3cm,手术范围上至锁骨、下至腹直肌上段,外至背阔肌前缘,内至胸骨旁或中线,这一治疗于乳腺的生理解剖基础所确定。
1.2 乳癌扩大根治术(胸膜内扩大根治术、胸膜外扩大根治术)通常我们所说的扩大根治术,指胸膜外扩大根治术,即在清除腋窝淋巴结的同时,切除2、3、4肋软骨,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的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这一手术治疗基础,也是由乳腺的解剖所决定的,它的手术适应症:①中央型②肿块位于乳房内象限或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的。
1.3乳癌的改良根治术:有两种方式: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切除胸大、小肌,但这种手术方式不能够清除腋上组淋巴结,所以对临床工,Ⅱ期乳癌较为适用。
1.4全乳房切除术:手术包括切除整个乳房及腋尾部、胸大肌筋膜,该手术方式适用于原位癌,微上癌及年迈体弱不宜做根治者。
1.5保留乳房的乳癌切除术,手术包括完整的肿块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但这一方式,要确保切除的标本边缘无肿癌细胞侵润,术后必须放疗或化疗。
以上手术方式要根据病理分型、疾病分期及辅助治疗条件而定,选择最佳方案。
2 乳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2.1 早期乳癌保乳手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就有了早期乳癌的保乳手术大宗病例报告,并认为Ⅰ、Ⅱ期乳癌行局部扩大切除或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化疗与乳癌根治术的远期效果相比保乳手术具有痛苦小,整形效果好、术后功能完善等优点,国内也有医院开设这种手术,而形式多种多样,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
(SLND)⑴应用于临床,对早期乳癌保乳手术时是否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结有了许多争论,有人认为SLND阴性者无须清扫腋窝淋巴结给病人带来痛苦。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SLND是一种安全而准确的分期手术,并且通过SN(淋巴结)多水平切片和免疫组化(IHC)检查,提高了SLND敏感性,从而提高腋窝淋巴结微小转移的检测率。
关于乳癌保乳手术的适应症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⑵综合国内外多家报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一侧乳房内的单个病灶,肿瘤直经小于3cm,外界相对清楚②肿瘤边缘距乳头的距离大于3cm③腋窝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或淋巴结转移可能较小者④乳房丰满估计术后外形好者⑤患者自愿接受保乳手术,且条件接受术后综合治疗和长期随访者。
2.2乳癌微转移的CK19和CD44的表达研究,近年来国内多家医院对乳癌术后CK19和CD44表达的研究来提高乳癌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预测乳癌术后5年生存率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测细胞角质蛋白CK19和CD44在乳癌患者血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CK19和CD44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上两项指标均阴性者,说明CK19和CD44均表达者预后差。
另外,研究显示患者血中CK19和CD44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阳性或阴性无相关。
提示乳癌转移特点,即通过血性转移与通过淋巴转移属于不同转移途径。
2.3乳癌术后内分泌治疗进展一个重要进展就是三苯氧胺的应用,临床表明,该药可降低乳癌术后复发及转移,对ER、PR阳性的绝经妇女效果尤为明显,同时可减少对侧乳癌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吴卫娟,苏逢锡,苏积圣,等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126例的临床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3):133-134
[2] 秦贤举,许厚顺,陈文谭,等86例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疗效评价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8):461-462
[3] 邢志明,路晴,侯晓薇,等乳腺癌微转移的CK19和CD44表达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8):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