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任务书精品文档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技能训练:
1、使学生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增强学生使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意识;
3、提高学生收集相关设计资料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则、步骤及方法;
5、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
通专结合点:
1、通过分组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提升团结协作能力;
2、训练学生使用设计规范的能力;
3、训练学生搜集参考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4、通过编写课程设计计算书训练学生计算能力与写作能力;
5、通过出配筋图训练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
6、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水电站厂房肋形楼盖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理论计算)
4、主梁强度、刚度、裂缝宽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30;1:20)
(4)、主梁的配筋图(1:30;1:20)及弯矩M、剪力V 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四、基本资料
1、题号:40
2、某水力发电站生产副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其平面尺寸为L1 ×L2(见图一及表一),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37 承重砖墙。
3、荷载
(1)、楼面活荷载,单位为kN/ m2(见表一)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0.65 kN / m2
(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γ=25 kN/ m3
(4)、平顶粉刷:0.25 kN / m2
4、材料及设计参数
(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纵向受力筋用Ⅱ级钢筋,
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
(3)、构件安全系数K取 1.2,设计状况取持久状况、环境类别为一类。
图一厂房平面尺寸
表 1 荷载及题号
五、时间安排
1 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2学时
2 结构平面布置 1 学时
3 结构荷载计算
4 学时 4 结构内力计算
5 学时 5 结构配筋计算 8 学时
6 设计说明书和配筋图 10 学时 合计 30 学时
六、主要参考资料
①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19) ②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DL5077-2009) ③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 教材 ④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⑤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水电站厂房现浇肋形楼盖课程设计
一、平面结构布置
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5~2.8m ,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 ,主梁跨度则为5.0~8.0m ,同时宜为板跨的 3 倍(二道次梁)。
板跨为2.08m ,次梁跨度为6.9m ,主梁跨度为6..25m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 10%。
二、板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h B ≥80mm ,(一般取在 h l 401~l 30
1
之间)。
取h B =100mm 次梁 h c =(121 ~181)L ,b =(21 ~31
)h c 。
取h c =400mm ,b=200mm
主梁 h z =(81~141)L ,b=(21~ 3
1
)h z 。
取h z =500mm ,b=300mm
2、板的计算简图:
图 1 板计算简图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 差不超过 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当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b ≤0.1 c ,取 l 0=l c =2080mm
边跨: h B ≤a ,取l 0=l n +0.5(h B +b)=2030mm ,跨差<10%,按照等跨计算 3、荷载计算:
取 1m 宽板带计算:
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0.65 kN /m
板自重 板厚×γ×1 = 2.5 kN /m
第 3 页
平顶粉刷 每平方米重×1 = 0.25 kN /m 恒载标准值:g k = ∑ = 3.4 kN /m 活载标准值:q k =标准值×1 = 2.0 kN /m 恒载设计值: m kN g g k G /57.34.305.1=⨯==γ 活载设计值: m kN q q k Q /4.20.22.1=⨯==γ 设计值总值: =+k Q k G q g γγ 5.97kN/m
4、内力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由于边垮与中跨的跨度相差不到 10%,可采用等跨表格计 算。
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附录六表 4 可得: 5注意:此时要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分别求出
跨中弯矩:边跨: M 1 =2.138kNm 中间跨: M 2=1.328kNm 、 M 3 =1.602kNm 支座弯矩: M B =-2.739kNm 、 M C =-2.373kNm
支座边缘弯矩: '=-=b V M M B B B 2
1'
-2.166kNm ,=-=b V M M C C c 2
1'
-1.795kNm 5、配筋计算: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表 1 板配筋计算表
截面 1 B 2 C 3 M(kN.m)
2.138 -2.166 1.328 -1.795 1.602 20
bh f C
5.831⨯710 5.831⨯710 5.831⨯710 5.831⨯710 5.831⨯710 2
0bh f KM C s =
α 0.044 0.0446 0.0273 0.0369 0.033 )
(211b s ξαξ≤--=
0.045
0.0456
0.0277
0.0376
0.0338
ξγ5.01-=s
0.977 0.977 0.986 0.981 0.983 0/h f KM A y s S γ=
179
181
110
149
133
选钢筋 8φ@200
8φ@200
6φ@200
8φ@200
6φ@200
配筋率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M 2、M 3)和中间支座(M C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 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 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包括分布筋6φ@250、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8φ@200,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8φ@200。
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图 2 次梁计算简图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l 0 = ln=6750mm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 3.4⨯2.08=7.072 kN /m 次梁肋自重: b(hc−h B ) ×钢筋混凝土容重 = 0.2 × 0.3×25=1.5 kN /m 次梁粉刷重 2×(hc−h B ) ×粉刷层每平米重 = 0.15 kN /m 恒载: g k = 8.722 kN /m
活载:q k = 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 =2.0 ×2.08=4.16kN/m 恒载设计值: ==k G g g γ9.1581kN/m 活载设计值: ==k Q q q γ 4.922kN/m 设计值总值: g+q=14.15kN/m
3、内力计算: αmb 值: αvb 值: 其中:
n
vb mb l p g V l p g M )()(20+=+=αα M 1=58.61kNm M B =-58.61kNm V A =42.22kN
V B 左=56.29kN V B 右=-56.29kN V C =-42.22kN 4、正截面强度计算: 1)、次梁跨中按 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 f''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85页表 3-2 考虑。
支座截面按bc ×hc 矩形截面计算。
所以确定 b f ' =2250mm 。
并判断是第一类 T 形截面。
2)、钢筋截面计算如下:
表 2 次梁抗弯配筋计算表
截面 1 B M(kN.m)
58.61 -58.61 2'o f
c h
b f
3.47×9
10 3.08×810 2
'h b f KM
f c s =α 0.0203
0.228
)(211b s ξαξ≤--=
0.0205 0.262 ξγ5.01-=s
0.9898 0.869 0/h f KM A y s S γ=
658
750
第 5 页
选钢筋 3φ18 3φ18
配筋率
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表 3 次梁抗剪配筋计算表
截面 A B V(kN)
42.22 56.29 K 1
0.25f c bh 0 178.5 178.5 V c =K
1
0.7f t bh 0
53.34 53.34 )25.1/()(0h f V V K s
A yv C sv
-=
-
-
箍筋肢数、直径 2、8 2、8
实配箍筋 φ8@300(2) φ8@300(2)
配筋率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
四、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1、计算简图:
图 2 主梁计算简图
柱截面 450×45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
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 a=370。
则主梁计算跨度:
中跨:l 0=l n +
21
b 柱+b 柱(支座中心线之距)=6240mm 边跨:l 0=l n + 21 b 柱+0.025 l n =6287 ≤l n +21a+2
1
b 柱=6325
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次梁恒载×主梁间距 = 60.18 kN 主梁自重: b z ×(h z −h B )×次梁间距×γ = 6.24 kN 主梁粉刷重:2×(hz −hB)×次梁间距×每平米粉刷层重= 0.0624 kN 恒载: G k = 66.48 kN 则恒载设计值 ==k G G G γ69.81kN
活载:Q k = 次梁活载×主梁间距= 28.704 kN 则活载设计值 ==k q Q Q γ 4.99kN
1)、M=k 1GL 0
其中,k 1可由书中表查取,L 0计算跨度,对于 B 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 跨的平均值。
2)、V=kQ
其中,k 可由书中表查取,
3、内力计算:
10表 4 主梁弯矩计算
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
表 5 主梁剪力计算
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图。
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 6 主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M(kN.m) 166.39 -194.31 96.06 -144.66 V 0b/2 - 18.05 - 15.62 M-V 0b/2
166.39 176.26 96.06 129.04 2
'h b f KM
f c s =α 0.0378
0.28
0.0218
0.205
)(211b s ξαξ≤--=
0.0368 0.337 0.022 0.232 ξγ5.01-=s
0.981 0.832 0.989 0.884 0/h f KM A y s S γ=
1476
1843
845
1270
项次 荷载简图
M 1 M 2 M B M C ① 104.46 48.35 -125.06 -83.20 ② 61.93 -23.85 -30.85 -20.42 ③ 48.93 41.69 -69.25 -10.32 ④ - 37.61 -20.49 -61.46 ⑤ 59.33 - -38.40 10.32 ⑥ - 42.55 -28.26 -30.73 M min kNm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② ①+⑥—
①+⑥ 组合值 166.39 24.5 -117.29 -117.29 M max kNm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②—
①+③ ①+④ 组合值
166.39
96.06
-194.31
-144.66
项次 荷载简图
V A V B 左 V B 右 V C 左 V C 右 ① 49.84 -89.78 76.44 -63.81 63.18 ② 30.14 -39.36 1.65 1.65 32.79 ③ 23.38 -45.5 43.88 -25 -3.69 ④ -3.27 -3.27 27.9 -40.98 40.98 ⑤ -0.41 28.31 -40.57 7.78 -2.07 ⑥ -4.51 -4.51 34.03 -34.85 6.13 V min kN 组合项次 ①+⑥ ①+⑤ ①+⑤ ①+⑤ ①+⑤—
组合值 45.33 -61.47 35.87 -55.4 55.4 V max kN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③ ①+③ ①+④ ①+④ 组合值
80
-135.28
120.32
-104.16
104.16
第 7 页
选钢筋 1φ28,2φ25 3φ28 2φ20,1φ18 3φ25
配筋率
满足最小配筋率、构造的要求
注意:主梁跨中截面按 T 形截面计算,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8 5页表 3-2 考虑。
支座截面按bc ×hc 矩形截面计算。
并判断是第一类T 形截面。
表 7 主梁抗剪配筋计算表
截面 A B 左 B 右 C 左 V (kN ) 80 -135.28 120.32 -104.16 0.25f c bh 0 -410.55 -410.55 -410.55 -410.55 V c =0.7f t bh 0 122.68
122.68
122.68
122.68
实配箍筋 φ8@200
配筋率
满足最小配筋率、构造要求
5、主梁吊筋计算:
由次梁传于主梁的集中荷载 F=G+Q 则吊筋面积 =︒
=
45sin 2y S f F
A 1.2(69.81+34.44)/210=⨯⨯222422 所以选吊筋为:箍筋 面积: 422 6、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裂缝:==
S
k
sk A h M 087.0σ200
A te =24000 ρte =0.0368 =++=)07
.030(max te
S
sk
d
C E W ρσα
0.19<0.4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