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设计
——运动系统之骨作高深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要方式,建立师生共同愉悦学习、欢乐活泼的课堂氛围。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人体骨骼的位置和形态,知晓骨骼的作用,认识骨的构造和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体育与健康》中“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之运动系统为教学内容。

此次课是“运动系统”单元的第一次课。

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经对骨、关节、肌肉有一些基本认知,但还未产生系统的理解。

本次课的主教材的“骨”,除了加深一下骨骼的基本常识之外,对骨的位置、形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让学生系统的看待人体骨骼,知晓骨骼的重要性。

这个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系统知识,让他们科学运动,并且也可以预防体育锻炼或生活中的一些意外损伤,非常有实用价值。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整个高中三年级中属于学业压力稍小的阶段,另外本校的学生一大半属于住校生,有着较多的课外活动时间。

他们热爱运动,但也经常会在运动中受伤,导致他们在人体结构、损伤预防或处理方面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现实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力足、自主学习能力强并且前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再多加引导,善于发问,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骨的位置、形状
难点:系统认知各部位骨的连接以及人体整个骨骼
五、教学过程及特点
1、导入阶段,通过发问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运动系统的整体认知
师生问好,介绍本课教学主题、内容及有关事项;
通过两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系统?”、“人体系统是由什么构成?”,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讲授新课部分
讲授的整体顺序是“系统—运动系统—骨总论—附肢骨—中轴骨”,让学生先对系统和运动系统有一个认知,再对骨有一个整体认识,随后学习人体中的每一块骨头(从上肢—下肢—躯干—颅部)。

这种教学思路,将教学内容有机分解但又按一定的顺序联结一体,便于清晰学生思维,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借助大量的图片和电子教学资源,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每一块骨骼的形状、位置,让教学生动直观,降低学习的难度
之后,分组进行随堂提问考核,既能增进组员间相互配合的默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成员之间学习、交流的机会,又是对主教材学习效果的巩固和展示。

3、总体回顾
借助电子教学资源,回顾了人体整个骨骼体系,分男女性别回顾,加深了学生对骨的整体认知,让他们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人体骨架。

4、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查阅有关“骨连结”的资料,下节课请同学展示。

高一年级“运动系统之骨作高深”的课时计划任课教师:授课班级:高一10班
题目:运动系统之骨作高深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简言之就是保证人体完成各种运动的系统。

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骨:
支持体重、保护内脏、维持人体基本形态、运动、贮存钙(99%)、磷等。

2、骨连结:又叫关节,连接骨、骨骼肌做各种运动
3、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
二、骨的作用、分类与构造:
骨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储藏矿物质等。

注意: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人多(大概有217~218块)。

骶骨5块合成1块;
尾骨4~5块合成1块;
髂骨、坐骨和耻骨(均2块)合并成为髋骨(2块)
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籽骨
2、骨的构造:主要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构成,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

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对骨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
骨质:分为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很强,配布于骨表面常可称为内板、外板。

)和骨松质(配布于中间,由骨小梁构成,称板障。


骨髓:充填于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沉积大量脂肪,失去造血活力
注:(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红骨髓转化为黄骨髓,无造血功能,必要时有代偿功能。


三、附肢骨的位置和形态
1、上肢带骨:
锁骨:
位置:横架于胸廓前上方。

形态:内侧2/3突向前,外侧1/3突向后,上面平坦,下面粗糙。

肩胛骨:
位置:背部外上方 2-7肋之间
形态:三个角
三个缘
前后两面
2、自由上肢骨
肱骨:
位置:位于上臂部
形态:一体两端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
手骨:包括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
3、下肢带骨
髋骨:由髂(qià)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4、自由下肢骨
股骨:位于大腿
髌骨:位于膝盖前面
胫骨:位于小腿的内侧
腓骨:位于小腿的外侧
足骨:包括7块跗(fū)骨、5块跖(zhí)骨、14块趾骨。

四、中轴骨的位置和形态
1、躯干骨
椎骨:
颈椎 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骨1块(5 块骶椎)
尾骨1块(4-5块尾椎)
肋骨:
由肋骨与肋软骨构成,共12对。

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组成
胸骨角:柄与体连接处,平对第二肋。

颅骨(成人共23块):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
脑颅骨:
面颅骨(15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