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19高三年末考试--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19高三年末考试--历史
历 史 试 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别情感:吃猪肉但特别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特别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缘故是
A 、宗教信仰塑造文化
B 、牛能够表达勤劳精神
C 、以农业为经济基础
D 、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2、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如此一个定义:英雄确实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同时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关于英雄人物必须永久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 、设立公民大会
B 、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
① A 、图①B 、图②C 、图①图②基本上D 、有待考证
4、1931年6月,日本陆军省与参谋本部
拟成“解决满洲问题方案”,要求关东
军首脑部在一年里幸免卷入黑龙江省排日活动而产生的纠纷,万一发生纠纷时,只限于在局部范围内处理,不扩大其范围。

但事实是三个月后出现了九一八事变并扩大化。

据材料分析,九一八事变反映了
A 、中国排日活动刺激九一八事变爆发
B 、日本军方不盼望发生九一八事变
C 、日本文官政治和军人政治的二元化
D 、日本要打破华盛顿体系
5、晚清诗人赵函在长诗《哀金陵》中写到“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吁嗟呼!城中歌舞庆太平,城外盗贼仍纵横。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此事件是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 、诗人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 、“城外盗贼”指英法侵略者
D 、“华夷观念”开始被冲破
6、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
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
A 、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 、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 、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 、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7、列宁在论述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道路时说:“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确实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进展的可能。

”以下评述正确的选项是
A 、俄国二月革命后取得了不流血的革命胜利

B、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完全错误地分析了革命形势
C、俄国二月革命后走上了与列宁如今设想相反的道路
D、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完全按照如今列宁的设想进展
8、《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假如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假如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预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B、1922年中共差不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进展
9、辽宁省铁岭市在1988年第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876个村由村民直截了当提名确定候选人,实行了民主选举。

该事件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结果
B、完善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
D、健全和进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基本上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这说明
A、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11、右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注:①州桥
夜市②彩瓷作坊③瓦子④徽商会馆〕,其中设置了两
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进
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
菲尔铁塔为新的标志性建筑。

以下关于这次盛会与埃
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纳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可能
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
在飞行④人民能够采纳电话这种快捷的方式进行
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
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

”他的结论的依照是
A、资本主义马上灭亡
B、社会主义是天堂
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
D、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妨碍且进展迅速
14、1947年,英国的大多数要紧食品均实行某种形式的配给供应。

出现这一现象的要紧缘故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学习罗斯福新政成功经验
C、工党执政建立福利国家
D、战争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15、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

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要紧妨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展
B、盲目排外,妨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16、以下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别年代的是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
17、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
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同意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

关于这种价格“双轨制”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带有鲜亮的计划经济特征
B、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别产物
C、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生存空间
18、以下语句表达“以民为本”的思想是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民者国之本也,
财用所处,安危所系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④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9、英国科学史专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指出:“那时哲学与科学仍是混淆不清。

连笛卡
尔在为天文学建立一种力学理论时,也把它放在经院哲学的相反的观点和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广延性的形而上学见解的基础上。

牛顿摆脱了这些先人之见,实在是一种真正的进步。

”牛顿的进步性要紧在于
A、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破除了对宗教的信仰
D、首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
20、1919年,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
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

”对“新发明”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突出强调室内装饰
B、强调户外写生,捕捉色彩微妙变化
C、反传统,图像夸张变形
D、蔑视科技手段,强调恢复事物原貌
21、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A.还政于民的主张
B.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C.中体西用的观点
D.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22、“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为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关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

岂国家数百年条教所颁以及吾人胜衣就傅数十年朝斯夕斯者,全属虚伪无物乎”。

这种观点没有
A、表达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不满
B、表达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C、会受到当时主流文化的排斥
D、说明作者的思想顽固守旧
23、观看下图,图一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二〔《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反专制王权
B、反教会压迫
C、反殖民侵略
D、反封建礼教
24、“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
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

这一切所以是必须讲的。

然而假如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进展的意义,这能确实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表达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
B、文明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26分,26题26分,共52分。

25、〔18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B
A
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进展的什么特点?〔2分〕任选择A或B说明出现这种特点的缘故。

〔6分〕〔2〕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

〔4分〕
〔3〕依照材料四指出,民国初中国出现了怎么样的政治局面?〔2分〕联系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议席的对比及所学知识,分析其说明了什么状况。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进展趋势〔2分〕,并分析这些趋势没有变成现实的缘故。

〔4分〕
26、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进展的。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6分〕
材料一:每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

“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

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那个节日。

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⑴哥伦布最重要的历史活动是什么?〔2分〕在评价哥伦布时,布什与查韦斯什么原因会尖锐对立?〔4分〕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进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进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进展中国家如何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⑵有人提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

其依据有哪些?〔6分〕
⑶据材料二指出,对经济全球化有哪两种对立的观点?〔2分〕各自的要紧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三:有关调查显示,在造成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中,有80%是发达国家在最近二百年的进展中排放的。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

2017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由于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峻,在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⑷发达国家什么原因“在最近二百年的进展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2分〕
⑸依照材料说明,世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共识和分歧?〔4分〕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D C C C C D C C B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D A A C D D D A D B B
【二】非选择题
25、〔1〕不同:民族企业使用机器生产。

〔2分〕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持续进展且
出现两次进展高潮。

〔2分〕缘故: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浪潮兴起;收回利权运动;|民国政府的一系列促进措施;反帝爱国运动;一战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
〔6分〕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进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创办刊物,宣传西方民主思想,要求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分〕
〔3〕局面: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组建了特别多政党,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

〔2分〕结论:说明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操纵政局。

〔4分〕
〔4〕趋势:①经济近代化〔或工业化、或资本主义曲折进展〕。

②政治民主化〔或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分〕缘故: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封建势力的压迫;③民族资本主义进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分〕
26、
⑴历史活动:开辟到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2分〕
布什: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的进展由孤立推向统一,推进了人类近代社会进展。

〔2分〕查尔斯: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给美洲带来了种族灭绝的灾难。

〔2分〕
⑵依据: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两极格局的解体;各国普遍建立起来的市场机制;交通
和通讯技术的进展;区域集团化的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答出3点得6分〕
⑶观点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进展的必定趋势。

〔1分〕
依据: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2分〕
观点二:是发达国家进行新殖民扩张的手段。

〔1分〕
依据:加大了对进展中国家的掠夺,进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分〕
⑷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确立主导地位,蒸汽机、重工业、新兴化工和石油工
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

〔2分〕
⑸共识:减少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2分〕
分歧: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方面。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