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谬论在生活中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谬论在生活中的例子
归谬法,又叫引申论证。
也就是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正确,加以引申推导,最后得到一个极其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性。
归谬法大多应用在驳论中,用来反驳对方的观点,间接证明我方的观点。
在一期综艺节目的模拟辩论中,xx为了反驳对方辩友的观点,曾经这样说道:“对方辩友说了两点,一是要做不一样的自己;而是应该挑战更高的难度。
首先,娜娜一定没有扮演过海涛的角色(仿佛暴露了这个综艺节目的名字,捂脸逃走),所以娜娜你要扮演一下海涛么?肯定不想!所以你没做过的事情不是你现在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第二,什么事儿越难我们越要去做。
那就更奇怪了——跳楼挺难的,挑战也挺高的,难道我们要去挑战一下试试吗?”你看,这就是归谬法的正确打开方式。
实际上,历史上很多“巧舌如簧”的“反驳小能手”都是归谬法的资深爱好者。
比如,加拿大前外交官xxxx年出生于中国。
1923年朗宁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的血统”。
如果你是朗宁,你会作何应答呢?彼时朗宁说道:“权威研究表明,阁下是喝牛奶长大的,你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
”是不是很机智?
又比如,在一次宴会上,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xx被喧闹的音乐扰得心烦意乱,直用手捂耳朵。
主人见他这样便解释说:“演奏的是流行乐曲。
”xx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吗?”主人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xx 反驳道:“那么,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厉害了我的哥!听完这些故事,我们不禁击节赞赏——他们都是怎么想
来?实际上,做到分分钟驳倒对方倒也不难,只要掌握住“归谬大法”的正确“打开方式”就可以啦!首先,我们假定对方的观点正确,接着,将他的观点中最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引申和发挥,将其中的不合理性发挥到极点,将其中的“谬误”放大给读者看,从而从反面证明了自己的论点。
在《钱江晚报》20xx年xx月xx日的评论文章《乱泼脏水,“女德讲堂”露出不堪底色》中,作者有干净利落的归谬——在一个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道德是不分男女的。
道德上,如果存在“女德”,就应该有“男德”。
如果没有“男德”,那就不应该有“女德”。
几句话干脆利落地通过归谬法指出了“女德”爱好者的观点的荒谬之处。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鲁迅先生可是很有发言权的。
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
鲁迅先生幽默地演说道:“低能透顶的是还没有想到男女同吸着相通的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里呼出来,又被那个女人从鼻孔里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海水只触着皮肤更为严重。
对于这一个严重问题倘没有办法,男女的界限就永远分不清。
”进而更有讽刺意味地指出:“防止男女同吸空气就可以用防毒面具,各背一个箱,将养气由管子通到自己的鼻孔里,既免抛头露面,又兼防空演习。
”(原文见文末)
在第一期《勾子说文》中,勾子老师给大家写过一篇《莫用冷漠换福报》的范文,其中加粗部分便使用到了归谬法——
不幸遇难者的遗体经过新房即为不祥?那么,阻挠遗体运出,任由遗体在你的窗外停之甚久是否更不祥呢?大清已亡百载有余,然而我耳畔回响的不是祥林嫂们那“人死了之后究竟究竟有没有魂灵?”之问,就是鲁四老爷们“这
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之毁。
你看,历史没有终结,历史以惊人和充满讽刺意味的相似的面目再度展开了。
既然我们的思想觉悟既然无一点进步可言,不如竟搬离楼房新屋,住进原始荒蛮之林,继续过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
如此,恐怕更为“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