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60塔吊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塔吊桩基布置及基础施工
三、场地准备及机械配备
四、安装人员配备
五、安装及拆卸顺序
六、QTZ31.5塔吊安装方法及调试标准
七、塔吊技术性能及维护保养
八、安全措施
九、塔吊的操作使用
十、塔吊的沉降、垂直度测定及偏差校正十一、附图
附:
1.QTZ31.5塔吊桩基础计算书
塔吊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朝阳西路36号,建筑面积10424.19m2,朝阳地质住宅小区11#、12#、15#为砖混结构,建筑层数为11#、12#为5层,15#楼为六层(不包括跃层)。

房屋建筑总高度17.30米。

本工程采用毛石砼条形基础,采用预制板和现浇楼盖相结合。

11#、12#楼基础大开挖至-5.3m,15#楼基础大开挖至-5.7m。

地基承载力为特征值220Kpa。

条形基础持力层为卵石层。

混凝土为C20,±0.000以下砖砌体采用Mu10机砖,M15水泥砂浆。

施工采用二台QTZ31.5塔吊。

塔吊布置详见总平面图。

二、塔吊基础定位及基础施工
1、QTZ31.5塔吊位于基坑,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承台。

2、QTZ31.5桩基承台为5700×5700×1350mm,承台
相对底标高与基梁底标高相同。

3、塔吊基础必须按塔吊生产厂家出的图纸施工,具
体做法详见附图。

4、基础顶面要用水泥砂浆找平,用水准仪校水平,
倾斜度和平整度误差不超过1/500。

5、机脚螺杆位置、尺寸要绝对正确,应特别注意做
好复核工作,尺寸误差不超过±0.5MM。

螺纹部位
必须抹上黄油,在砼施工时注意保护。

6、砼标号采用C30的商品砼,做同条件和标养试块各
一组,符合规范要求。

三、场地准备及机械配备
1、在塔基周围,清理出场地,要求平整、无障碍物。

2、留出塔吊进出场堆放场地及吊车、汽车进出道路,
路基必须压实、平整。

3、塔吊安拆范围内上空所有临时施工电线必须拆除
或改道。

4、机械配备:安装、拆卸时采用25T汽车吊一辆。

四、安装人员配备
开机人员2人,安拆人员4—6人,电工2人,指挥1人。

五、安装及拆卸顺序
1、安装顺序:底架(用水准仪校平)→套架(内装
基础节、塔身第一节架)→回转机构→驾驶室→塔顶→平衡臂→平衡块→大臂→平衡块→调试→验收合格→使用。

2、拆卸顺序:按安装、顶升的反过程进行。

六、QTZ31.5塔吊安装方法及调试标准
安装和拆除塔吊必须由相应资质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拆除。

1、安装要求:塔吊安装高度为25米。

轴销必须插到
底,并扣好开口销。

基脚螺丝及塔身连接螺丝必须拧紧。

垂直度必须控制在千分之一之内。

2、安装步骤:
(1)安装底座:将底座的对角梁和半对角梁用销轴联接成X型,并安装在现浇好的混凝土基
础上。

(2)塔身第一节架安装在底座X梁上。

为保证塔机安装后,无风时的侧向垂直度为4/1000,
必须做好第一节架的校正工作。

安装好第一
节架后,用销轴把四根塔身拉杆与第一节架
底座连接好。

(3)自升平台安装在第一节架顶部,将四个活动挂钩挂在横腹杆上。

(4)将套架I节架及各部件组装好后,吊装到第一节架内,将活塞杆耳与油缸顶升梁铰点用
销轴连接好,再将内外塔连接件与第一节架
用螺栓固定。

(5)回转支承、上下回转支承架、回转机构平台、栏杆等部件组装好后,安装到套架一节架顶
部。

(6)塔顶节架用销轴与回转上支承架固定。

(7)平衡臂在地面拼装后,装上起升机构、平衡臂拉杆、平台、挡风板、栏杆等部件,然后
将平衡臂吊起,用销轴与回转上支承架连接
固定,然后将臂上拉杆与塔顶上拉杆用销轴
联接好后,放平平衡臂装上部分平衡重。

(8)臂架可根据施工需要安装一定长度。

装上变幅小车和小车牵引机构,连接和穿绕变幅小
车的钢丝绳,再将起重臂架拉杆装于臂架上。

然后用吊车将起重臂吊起使臂根铰点与回转
上支承的铰点用销轴连接起来。

(9)在地面将操作室的一切电气设备装配好后,吊起安装在回转上支承架侧面,并用销子固
定好。

(10)吊装所需平衡重。

(11)穿绕钢丝绳。

(12)检查一切安装就绪,联接紧固后,接通电源线进行试运转。

3、注意事项:安装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严禁酒后
上班;非安装人员不得进入安装区域。

安装拆卸时必须注意吊物的重心位置,必须按安装拆卸顺序进行安装或拆卸,钢丝绳要拴牢,卸扣要拧紧,作业工具要抓牢,摆放要平稳,防止跌落伤人,吊物上面或下面都不准站人。

基本高度安装完成后,应注意周围建筑物及高压线,严禁回转或进行吊重作业,下班后用钢筋卡牢。

4、塔吊的顶升作业
(1)将臂架停在自升平台活动栏杆的一边,不准再回转或进行其他作业。

(2)放下吊钩并拆去吊钩钩件,在滑轮组架上装上
小吊钩,吊嘴朝前。

(3)按要求顶升用平衡重(5.2T)之规定,利用自升配重吊具将顶升平衡重安装到臂架头部下面
的吊架横杆上。

(4)地面人员按要求将片状的标准节拼装成U型。

(5)自升平台上的指挥者,令司机将变幅小车开至离塔身中心线7.5米左右处,使塔机前后保持
平衡后,令安装工拆除内外塔连接杆上的所有
螺栓。

令操作室停电,然后操作液压系统,将
内套架稍微顶高,抬下内外塔连接件。

(6)开动变幅小车的起重吊钩,将标准节架的一片桁架吊起,用下支承架环形轨道下的小吊钩钩
住,转到平衡臂一侧。

(7)将U形标准节架吊起,用环形轨道下的吊钩钩住,放松起重吊钩,变幅小车仍开回7.5米处,U形标准节架罩在内套I节架外侧,与预先就位
的那一片节架相连。

操作室停电,开动液压系
统,油缸下降,使标准节架插入外塔身连接板
内,打冲子,上螺栓拧紧。

(8)标准节上的螺栓全部拧紧后,摘去环形轨道下钩住标准节的小吊钩,开动液压系统,按顶升
机构上升的顺序顶升,那可按以上步骤进行第
二节标准节架的安装。

5、顶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必须认真观察套架相对顶升横梁和塔身的运动
情况,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顶升。

(2)开始顶升加节中严禁起重臂回转或作业。

(3)所加标准节有踏步的一面必须对准。

(4)塔机加节完毕,应检查内外塔连接件螺栓拧紧情况。

(5)在进行顶升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指挥,专人照管电源,专人操作爬升机构,专人紧固螺栓。

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得登上爬升架的操作平台,更不擅自启动开关和其他电气设备。

(6)顶升作业须在白天进行,若遇特殊情况,需在夜间作业时,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备。

(7)只许在风速低于8M/S时进行顶升,如在顶升过程中突然遇到风力加大,必须停止顶升作业,紧固各连接螺栓,使上下塔身联结成一体。

(8)顶升前必须放松电缆,使电缆放松长度略大于总的爬升高度并做好电缆的坚固工作。

(9)在顶升过程中因把回转机构紧紧刹住,严禁回转及其他作业。

如发现故障,必须立即停车检查,未查明原因,未将故障排除,不得进行顶升作业。

6、调试标准:必须按塔吊性能表中的重量进行重量
限位及力矩限位,根部最大起重量为3T,35米处起重量为0.8T。

各限位开关调好后,必须动作灵敏,试用三次,每次必须合格。

连接好接地线,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七、塔吊技术性能及维护保养
1、技术性能:
QTZ31.5塔吊独立高度25米,最大附着高度55米,最大起重量3T,最大幅度39米,39米处最大起重量0.7T。

2、维修与保养:
(1)机械的制动器应经常进行检查和调整制动瓦和制动轮的间隙,以保证制动的灵活可靠,其间
隙在0.5—1MM之间,在摩擦面上不应有污物存
在,遇有异物即用汽油洗净。

(2)减速箱、变速箱、外啮合齿轮等部分的润滑按照润滑指标进行添加或更换。

(3)要注意检查各部钢丝绳有无断股和松股现象,如超过有关规定,必须立即更换。

(4)经常检查各部位的联结情况,如有松动,应予拧紧,塔身联结螺栓应在塔身受压时检查松紧
度,所有联结销轴必须带有开口销,并需张开。

(5)安装、拆卸和调整回转机械时,要注意保证回转机械与行星减速器的中心线与回转大齿圈的
中心线平行,回转小齿轮与大齿圈的啮合面不
小于70%,啮合间隙要合适。

(6)在运输中尽量设法防止构件变形及碰撞损坏;
必须定期检修和保养;经常检查结构联结螺栓,焊缝以及构件是否损坏、变形和松动。

八、安全措施
1、塔吊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测、验收合格后,方
可使用。

2、上岗前必须对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带好
安全帽,严禁酒后上班。

3、塔吊的安拆工作严禁在台风来临或雨天进行。

4、严禁非专业人员上场操作,违者罚款50元,责令
退出施工现场。

5、未经验收合格,塔吊司机不准上台操作,工地现
场不得随意自升塔吊、拆除塔吊及其他附属设备。

6、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超载和风力较大情况下起吊。

塔吊司机必须坚持“十个”不准吊。

7、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如不能满足要求,
司机有权停止操作。

九、塔吊的操作使用
1、塔吊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训练,持证上岗,了解
机械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必须熟知机械的保养和安全操作规程,非安装维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攀登塔机。

2、塔机的正常工作气温为-20℃—40℃,风速低于
20M/S。

3、在夜间工作时,除塔机本身备有照明外,施工现
场应备有充足的照明设备。

4、在司机室内禁止存放润滑油、油棉纱及其他易燃
易爆物品,冬季用电炉取暧时更要注意防火,原则上不许使用。

5、塔吊必须定机定人,专人负责,非机组人员不得
进入司机室擅自进行操作。

在处理电气故障时,
须有维修人员2人以上。

6、司机操作必须严格按“十不吊”规则执行。

十、塔吊的沉降、垂直度测定及偏差校正
1、塔吊基础沉降观测半月一次,垂直度在塔吊自由
高度时半月一次测定,当架设附墙后,每月一次(在安装附墙时必测)。

2、当塔机出现沉降,垂直度偏差超过规定范围时,
须进行偏差校正,在附墙未设之前,在最低节与塔吊基脚螺栓间加垫钢片校正,校正过程用高吨位千斤顶顶起塔身,顶塔身之前,塔身用大缆风绳四面缆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起顶塔身。

当附墙安装后,则通过调节附墙杆长度,加设附墙的方法进行垂直度校正。

十一:附图:地基基础图、基础配筋图
QTZ31.5塔吊桩基础计算书
一、塔吊装机抗覆、稳定性验算
由《QTZ31.5塔吊说明书》查得:当塔吊固定在
基础上,未受用附着装置补塔吊升至独立高度
时(H=25米),基础所受的倾覆力矩最大
(Mmax=800KN.m)
抗倾覆力矩计算:
a=(2×2.60×2.60)=3.677m
M抗=(Rk+Uk)×a/2
=(1876.58+14.7.44)×3.677/2
=6037.66KN.m>M倾=850KN.m
塔吊基础抗倾覆稳定性符合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本工程塔吊基础设计满足
要求。

四、依据厂家提供的塔吊基础施工图进行施工。

(基础施工图附后,现场位置图附后)
QTZ40塔吊桩基础计算书
一、塔吊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1、由《QT63-5012塔机使用说明书》查得:塔机自重G=1100KN,最大
起重量Q max=60KN;设计基础自重W=530KN。

故桩基承受的竖向力为P=G +бQ max+ W
=1100 + 1.5×60 + 530
= 1722KN б表示动荷系数(б=1.5)
2、塔吊桩基竖向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R k=q p A p+u p∑q si L i
式中:
R k——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KN)
q p——桩端土的承载力标准值(KN)
A p——桩身的横截面面积(M2)
q si——第i层桩周土的摩擦力标准值(KN)
u p——桩身周边长度(M)
L I——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M)
在本工程中,桩端承载力不予考虑,仅将桩周摩擦力作为塔吊的竖
向承载力。

每根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为:
R k=u p∑q si L I
=0.6л(3.0×64.6+0.70×110.6+4.30×120.5+8.15×133.4)
=1876.58KN
即塔吊桩基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符合要求。

二、塔吊装机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由《QT63-5012塔机使用说明书》查得:当塔吊固定在基础上,未采用附着装置前,塔吊升至独立高度时(H=36.00米),基础所受的倾覆力矩最大(M max=850KN.M)。

单桩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
U k=∑λi q si L i u i
式中:
λi——抗拔系数(取λi=0.75)
U i——破坏表面周力(U i=U p=лd)
故U k=λi R k
=0.75×1876.58KN
=1407.44KN
抗倾覆力矩计算:
a=(2×2.602)1/2=3.677m
M抗=(R k+U k)×a/2
=(1876.58+1407.44) ×3.677/2
=6037.66KN.m>M倾=850KN.m
塔吊桩基抗倾覆稳定性符合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本工程塔吊桩基设计满足要求。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朝阳西路36号,建筑面积10424.19m2,朝阳地质小区11#、12#、15#住宅楼为砖混结构,建筑层数为11#、12#为5层,15#楼为六层(不包括跃层)。

房屋建筑总高度17.30米。

本工程采用毛石砼条形基础,采用现浇板和预制板楼盖相结合。

11#、12#楼基础大开挖至-5.3m,15#楼基础大开挖至-5.7m。

地基承载力为特征值220Kpa。

条形基础持力层为卵石层。

混凝土为C20,±0.000以下砖砌体采用Mu10机制红砖,M15水泥砂浆。

二、模板设计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
三、工程结构各构件模板材料的选择
模板制作安装是保证本工程结构创优的关键点,在此操作过程中,不
但要考虑到安装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且保证位置正确,而
且还要考虑拆模后砼成型的外观质量。

本工程采用以下支模材料:竹胶板(2440×1120×12):平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或18厚九夹板;
九夹板(1830×915×18):梁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
松木方料(60×80):模板连接排档(按工地材料实际尺寸);
钢管(φ4.8):搭支模架;
φ12对拉螺栓:用于拉结梁、柱两侧模板。

四、模板配置
1、现浇板的支模
现浇楼板采用12厚竹胶板,支模排档采用60×80方木档,间距不得大于30cm;采用18九夹板支模时,支模排档间距不得大于40cm.
2、梁、柱、墙模板
(1)梁模板底板采用18厚九夹板配置,四面刨光,厚度均匀,边侧必须
于平面成直角,是梁侧模板和梁第模板连接密封,确保梁底砼棱角完整;(2)梁侧板采用九夹板配置,配置方法同柱模;
(3)梁模板排档采用松木档,间距不得大于30cm,梁模板严格按梁断面尺寸进行配置;误差不得超过+2mm;
(4)侧模配置时,必须从梁的净跨之中计算,接点设置与梁跨中间,确
保梁、柱细部尺寸完整,梁底板按规范要求大于4m跨度的应起拱,以1.5/1000为标准。

五、支模方法
1、梁、现浇平板支模
(1)在梁底部,现浇平板搭设钢管支撑承重架。

搭设承重架应注意以
下几点:
①钢管立杆下必须加木垫块,并支承与坚实的坚面上;木垫板尺寸
150×150×50mm;
②先搭设梁步立杆,后搭平板立杆;
③由于本工程层高为 2.8m,立杆的纵横间距设为100×100cm,扫地杆离地不大于25cm,水平横杆第一根离地不大于2m,上部间距不大于 1.8m 道。

④承重支架下部须设扫地杆和剪力撑,剪力撑成45~60度设置,每轴设一道且间距不大于@6000×6000;
⑤紧固件均需配齐,所有紧固件必须扣紧,不得有松动。

(2)整个承重架完成后方可摆设梁搁栅和底模,复核轴线,标高尺寸
无误后,先立一侧梁模,待梁钢筋绑完成校对无误后立另一侧模板校正尺
寸无误后,再行固定,梁模固定后,方可铺设平板搁栅及底模板。

(3)梁上口固定要牢固,梁底及上口要拉通长线。

梁跨大于或等于4m 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起拱。

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尺寸长度的 1.5/1000。

(4)所有梁、平板模板在支模前必须及时进行清理,刷脱模剂。

拼装
时,接缝处缝隙用玻璃油灰填实及胶带纸粘合,避免漏浆。

(5)梁模板支模完成后及时进行技术复核,误差控制在以下范围(单
位mm)内:轴线位移2,标高+2、-3,截面尺寸+2、-3,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预留洞中心线位移5,截面内部尺寸+10。

(6)由于本工程梁高均未超过800mm,故不用设对拉螺栓。

2、柱支模
以放好的柱轴线、边线为依据,立好四周定型模板,外加60×80通长方木骨档。

每侧不少于三个且骨档间距不应大于300mm。

柱箍采用短钢管加扣件固定间距不得大于500mm。

为确保不炸模,同时柱箍与支模架交接处
采用扣件加边线垂直两个方向进行校正,具体见柱支模图。

3、梁板楼梯支模
(1)首先根据楼梯层高放样,确定休息平台和梯口平台的标高及楼梯
段斜长,并弹好线,用钢管排架搭设休息平台的支撑,再搭设楼梯斜梁支
撑系统。

(2)立梯口梁、平台梁模板,标高和平面尺寸无误后,再立余梁及板
底模(含平台、楼梯段),整个模板体系校正无误后,进行支撑系统的完
善性连接固定工作,待钢筋绑扎复核后,再进行挂模、封头及预埋件的埋
设固定。

4、梁柱节点支模
本工程考虑梁板和柱砼一起浇捣,此节点的好坏尤显重要。

构造柱模
下部先立至梁底下500mm左右,上部500mm及梁侧部位采用整板留缺口,梁侧模直接在此处接出,为避免接头处漏浆,在此部位均采用泡沫双面胶
粘贴。

板底与柱侧模接头处将板底模直接压至柱侧模上,边线与柱侧模内
边线齐平,墙梁节点亦作此做法。

六、模板支撑结构力学计算
(一)柱模
为了保证柱模板定位准确和支撑牢固,在进行梁板砼浇捣时,应在梁
底柱子四周200mm左右处预埋Φ25钢筋短头作为该层柱模支撑点,在高
度方向,除在上下头处设置柱箍外,中间部位应每隔500mm左右设一道。

混凝土温度为20摄氏度。

下面以截面尺寸为750×450的柱子为例,主要对构造柱模支撑结构
中柱箍构件进行力学强度和刚度验算。

柱模采用九合板组合木模,选用2Φ48×3.5的钢管作柱箍,采用Φ12螺栓拉接加固,柱箍间距为500mm,砼采用机械自拌。

对柱箍的力学验算过程如下:
(1)、2Φ48×3.5的钢管截面特征:
I=2×12.19=24.38Cm4
W=2×5.08=10.16Cm3
[ó]=215N/mm2
(2)、荷载设计值
○1、砼侧压力设计值
标准值:f1=0.22γ0t0β1β2V1/2=0.22×24×5.71×1.0×1.00×21/2
=50.02KN/m2
f2=24H=24×3.6=75.6KN/m2
取f1、f2两者的小值作为砼侧压力标准值:
砼侧压力设计值F1=f1×分项系数×折减系数
=50.02×1.2×0.85=51.02KN/m2
○2、倾倒砼时产生的水平荷载设计值
参考《建筑施工手册》的相关规定,倾倒砼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考虑,其设计值F2=4×1.2×0.85=4.76KN/m2
○3、荷载组合
F=F1+F2=51.02+4.76=55.78KN/m2
(3)、力学验算
○1、强度验算
q=F×l1×0.85=55.78×0.5×0.85=23.7KN/m
柱箍承受的轴向拉力N=(L2/2)×q
=(0.75/2)×23.7
=7.7KN
柱箍承受的最大弯距
M max=(q/8)×L22=23.7×0.752/8=2.28KN.m=1.67×106N.mm 柱箍承受的最大应力ómax=(N/A)+(M max/W)
=[(10.53×103)/979]+[(1.67×106)/(10.16×103)
=175.126N/mm2<[ó]=215KN/mm2×103/10.16×103
强度验算合格。

○2、挠度验算
q/=F1×l1×0.85=50.02×0.5×0.85=21.26KN/m
柱箍的最大挠度ω=(5/384)×{[q/(L2)4]/(EI)}
=(5/384)×{[21.26×0.754]/(2.06×24.8×104)}
=0.91mm<[ω]=0.75/500=1.5mm
挠度验算合格。

(二)梁、板模
标准层层高均为 2.8m。

跃层支模架按 4.2m计算,对楼板模板以130mm 板厚,配12厚竹胶板进行验算。

取永久荷载系数1.2,可变可在分项系数 1.4。

施工荷载按均布作用时,设60×80的木楞间距为300mm,模板宽度取1000mm。

按规范要求进行强度验算的设计荷载如下:平板模板的标准荷载:竹胶板自重(12mm厚)a=0.15KN/m2;楼板的混凝土及楼板钢筋自重:b=25×0.13=3.25 KN/m2;
方木60×80的有关参数如下:E=1.0×104MPa;W=256cm4;f=17MPa。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00米,立杆的横距 l=1.00米,立杆的
步距 h=1.20米。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1、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0×8.00×8.00/6 = 64cm3;
I = 6.00×8.00×8.00×8.00/12 = 256cm3;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 25.000×0.130×0.300=0.975kN/m
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15×0.300=0.045kN/m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P1 = (1.000+2.000)×1.000×0.300=0.900kN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
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0.975+1.2×0.045=1.224kN/m
集中荷载 P = 1.4×0.900=1.260kN
最大弯矩 M = 1.260×1.00/4+1.224×1.00×1.00/8=0.468kN.m
最大支座力 N = 1.260/2+1.224×1.00/2=1.242kN
截面应力=0.468×106/53333.3=8.78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3)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1.000×1.224/2+1.260/2=1.242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242/(2×50×80)=0.446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4).挠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
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0.975+0.045=1.02kN/m
集中荷载 P = 0.900kN
最大变形 v =5×1.02×1000.04/(384×10000×2560000)+900.0
×1000.03/(48×10000×2560000)=1.573mm 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250,满足要求!
2、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方木传递力,P=2.484kN
P P P P P P P P P P P
100010001000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969kN.m
最大变形 vmax=2.476mm
最大支座力 Qmax=10.473kN
截面应力=0.97×106/5080.0=190.83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3、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0.47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采用双扣件!
4、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49×3.600=0.402kN
模板的自重(kN):
NG2 = 0.150×1.000×1.000=0.150kN
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00×0.130×1.000×1.000=3.25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3.802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2.000)×1.000×
1.000=3.00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9.143 kN
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kN);N = 9.143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 1.155;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 5.3.3;u = 1.70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a = 0.1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66.09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30.63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6、楼板强度的计算:
1)钢管脚手架及楼板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支模架采用φ48×3.5mm钢管脚手架,A=4.89㎝2;f=215N/mm2 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横向间距1000mm,纵向间距1000mm(有梁处加密为1000×600mm),脚手架步距h=1.8m。

按160mm板厚验算钢管脚手架承载力;
楼板模板及其架:0.75KN/m2
混凝土及钢筋自重:25.0×0.16=4.08KN/m2
均布荷载:1.0KN/m2
设计荷载q=1.2(a+b)+1.4c=1.2×(0.75+4.08)+1.4×1.0=7.2KN/m2每根钢管立柱的承受荷载为:N=1.0×1.0×q=1.0×1.0×7.2=7.2KN。

N=7.2KN<[N]=27.2KN(采用φ48×3.5mm钢管脚手架,脚手架步距
为1.8m)。

故圆木立杆承载力满足要求。

2)板承载力验算
验算图纸中跨度为7800mm、厚度为130的双向板的承载力;
楼板砼强度等级为C25,配筋为φ14@125。

可承受弯矩为:
Mmax=0.9×f y×A S×h0
=0.9×310×153.9×8×135=46.3(kN.m)
换算为可承受设计面荷载为(按双向板计算):
Mmax=1/16×q×l2
故有:46.4=1/16×q×7.82
所以:q=12.2kN
考虑7天施工一层,平均温度15℃,则C20砼5天、10天、15天的抗弯设计强度分别可取C20砼抗弯设计强度设计值的30%、50%、70%。

按三层荷载,三层楼板进行验算:
总的荷载近似计算为:q=3×7.2=21.6KN/m2
三层楼板协同工作,可承受的设计荷载
q/=(0.5+0.7+0.9)×12.2kN=25.62KN/m2〉q=21.6KN/m2
满足要求。

因此楼板在养护15天后可进行拆模。

但为了确保楼板不出现裂缝,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在支模时严格按要求起拱;
②严禁在楼板上任意堆载;
③拆模后应立即在大跨度楼板中央适当增设支撑。

七、保证支模质量的技术措施
模板工程施工易出现轴线偏位,梁扳标高误差涨模等现象,要确保模
板工程质量,必须对以上易出现的缺陷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其发生,技
术措施如下:
1)所有梁、柱均由翻样给出模板排列图和排梁支撑图。

经项目部技
术负责人审核后交班组施工,大截面梁、异型柱应增细部构造大样图。

2)模板使用前,应先进行筛选,对变形,翘曲超过规范的应与清除,
不得使用。

3)认真做好“三检”制度,每个构件在拼模过程中,班组及时进行
自检、互检,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再由项目部质量员按要求进行技
术复核,办好书面签字手续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浇捣砼过程中应派技术好的木工守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