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命题能力研讨试题参赛作品2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命题能力研讨试题参赛作品25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一二

四卷面总分(一)(二)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妒忌(dùjì) 嗔视(chēn) 遒劲(qiú) 戛然而止(gá)
B、蓦然(mò) 剽悍(p iāo hàn) 悲怆(chuàng) 怏怏不乐(yàng)
C.庇荫(bì yìn) 旺相(xiàng) 告罄(qìng) 叱咤风云(chì chà)
D.眼睑(liǎn) 亢奋(kàng) 撺掇(cuān duo)呷呷嘴(xiā)
★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所给的方格中。

(2分)A.眼花缭乱石破天惊参差不齐迫不急待
B.慷慨以赴相得益彰叹为观指姗姗来迟
c.相得益彰毛骨悚然杂乱无张略胜一筹
D.斑斑驳驳低回婉转静穆庄严念念有辞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看到眼前的照片,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面对禽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该书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B.《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古代神话故事,均选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一书。

C.《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笔下,都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

不同的是前者是小说,后者是散文。

D.《华南虎》中的这只虎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诗人借虎喻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

★5、文学常识填空。

(4分)
(1)《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作家----------。

(2)《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国家)的-------------。

(3)《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的《-------------》,这是我国-----------是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4)《夸父逐日》选自《------------》,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6、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片中诗句。

(6分)
(1)《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思念的诗句是:--------------------------------------------------.。

(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4)岑参《逢入京使》中-----------------,---------------。

两句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故人相逢时的思念家乡、牵挂亲人之情。

(5)小王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赵冀《论诗》中的两句诗阐述对文学创作创新的看法,这两句诗是--------------------,--------------------。

(6)《孙权劝学》一文中表达应该应该用新眼光看待别人进步的句子是:------------------,-----------------。

7、学校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填写一张卡片。

(3分)
《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
得分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曾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1)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度闭门不出,俟(2)能讽咏(3)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生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文强志(4),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亦。


【注释】(1)患:担心。

(2)俟:等待。

(3)讽咏:出声诵读,抑扬顿挫的诵读。

(4)博文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2)未尝识书具尝:
(3)泯然众人矣泯然:(4)俟能讽咏乃已已: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10、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2分)
余闻之也久。

11、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分)
得分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7题。

(15分)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2、从第(1)段中的“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
★13、请从第(1)段中找出描写开船动作的动词(至少4个),并分析它们对于刻画这群少年起到怎样的作用。

(3分)
★14、第(2)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15、第(2)(3)段中,作者是从那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3分)
16、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三段的内容。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2题。

(16分)
永远的红丝带
①那时候,学校的教学设备还很简陋,班里刚刚添置了幻灯机,学生和我都很兴奋。

上课要放幻灯片时,我常常用一根废弃的扫帚把,在黑板旁边挂着的小银幕上指指点点。

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背后管这根又短又粗的竹棍叫“打狗棒”。

有一次,我偶尔听到了,故作严肃地说:“没想到我一介书生,竟然荣登丐帮帮主之位,实在是可喜可贺!”周围的学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笑作了一团。

②那天,下课铃响后,我正收拾着讲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办公室,偶一回头,只见黑板左边墙角的那只放幻灯机的柜子上,靠墙斜竖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细棍子。

我走近拿起一瞧,
是一根光滑的青皮竹棍,心中不禁大喜,高声喊到:“嘿,谁做的好事?这根棍子做教鞭真是再好不过了。

”说着,我随手把上面粘着的几圈红丝带扯下来,扔进了旁边的废纸篓里。

③这时,班上有个学生说:“这本来就是送给你的!”我抬起头,愣了一下,忙问:“噢,真的吗?是谁送的?”一时间,教室里唧唧喳喳,闹哄哄一片,似乎没有人能够立即说得清楚。

我一时也有些纳闷儿。

④“是阿萍送给您的。

”一个学生突然嚷道,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我顺着学生们的目光看去,只见后排那个叫阿萍的清瘦女孩儿,有些不好意思看了我一眼。

她的脸上红朴朴的,羞涩地微笑着,向周围的同学看了看,又轻轻地向我点了点头。

⑤这可是个很细心的女孩儿!她心灵手巧,上劳技课的严老师好几次在我面前提起她,夸奖她的劳技作品每次都是班上做得最好的。

这时,我突然想到刚才那红丝带……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⑥愣了几秒钟,我把竹棍轻轻放在讲桌上,快步走到废纸篓前,捡出了那些红色的丝带。

她一定是用这些丝带在竹棍上绕着粘了一朵花,这可是她最拿手的。

记得那次班上搞联欢,布置教室的时候,我曾亲眼看她露了这一手。

而我,还没有将竹棍上缠着的东西看清楚,就把它一把扯掉了……我呆呆地看着手中已经断成了好几截的丝带,心中懊悔不已,又轻轻将它放回了废纸篓里。

⑦我站起身来,对着全班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谢谢大家!”又特意转过身,对那个女孩儿说:“谢谢,谢谢你,阿萍!”阿萍脸上依旧红红的,局促地笑着,轻轻地说:“不用谢,老师。

”听到这话,我心里却忍不住想,当我伸手扯下那几圈红色的丝带时,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哎,我怎么这么粗心!
⑧沮丧地走进办公室里,我抚摩着这根细细的竹棍,心情一时难以平静。

抬头透过窗户的玻璃,看着不远处的教室,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又犯了一个错误。

我本该把那已经断成了几截的红丝带拿回来,却又……这时,上课的铃声却刺耳地响了。

⑨放学后,学生们都已经离开了学校。

我独自一人走进了教室,又来到那个废纸篓前。

我低头一看,纸篓里面空空如也。

显然,值日的学生已经清理过了。

我的心里涌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⑩第二天上课时,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当着大家的面,抚摩着那根青青的细细的竹棍,笑着说:“阿萍,你送给老师的这根教鞭,用起来真好!”周围的学生微笑着,那个女孩也露出了甜甜的笑靥,她的脸已不再那么红了。

⑾我走上讲台,轻轻地挥动着青皮竹棍。

我心里明白,那条红丝带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

它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提醒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灿烂的笑脸,面对这些年轻的心灵。

(选自《作文·初中版》2008年第9期,有删改)
17.从上下文中找出两处与第⑦段画线句相照应的语句。

(2分)


18.请用自己的话,说出第⑤段和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提到的“错误”的内容。

(4分)


19.文中第⑦段写道“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请你写出女孩
得分评卷人
当时的心理活动。

(30字左右)(3分)
20. 第⑩段写道“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你觉得“我”的这一举动有无必要?为什么?(3分)
★21. 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永远的红丝带”的理解。

(2分)
22.在生活中,你遭到过别人的误解吗?请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

(2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得分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3、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里,往往是矛盾与和谐共存、冲突与关爱同在,请以《-------------,我真的长大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力求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我真的长大了
答案
1、A (2分)
2、 A及 B止 C章 D词(2分)
3、A (2分)
4、B (2分)
5、(1)法国都德(2)奥地利茨威格(3)乐府诗集南北朝(4)山海经女娲造人哪吒闹海等。

(4分)
6、(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得为众人而已耶(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6分)
7、略。

(3分)
8、扳:通攀,牵引。

尝:曾经。

泯然:消失。

已:停止。

(4分)
9、(1)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司马光幼年的时候担心自己记忆力不如别人。

(4分)10、余| 闻之也 |久。

(2分)11、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1分)司马光幼时担心自己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1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学习才是关键。

(1分)12、“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的欢喜轻快的心情。

(3分)13、拨、点、磕、退、上、架。

刻画了这群少年朋友驾船熟练敏捷,勤劳能干的特点
和去看戏的愉悦心情。

(3分)14、侧面描写。

(1分)写船行之快,衬托出我像看戏的急切心情。

(2分)15、嗅觉、触觉、听觉。

(各1分)16、月夜行船,或月夜行船去看戏。

(3分)17.
①她的脸上红朴朴的,羞涩地微笑着 (1分) ②那个女孩也露出了甜甜的笑靥,她的脸已不再那么红了 (1分) 18.①“我”没弄清阿萍在竹棍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便一把将它扯了下来,随手扔进了废纸篓;(2分) ②“我”明白了阿萍在竹棍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却没有把扯断的红丝带收拾起来,仍旧扔进了废纸篓。

(2分) 19.我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本想让老师高兴,没想到他没注意到,竟扯下扔掉了。

哎,真遗憾啊!(大意) (3分) 2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参考:①有必要。

老师再次向阿萍表示谢意,可以使她得到安慰,也可以弥补自己的过失;②没有必要。

老师在此之前,已经向阿萍表示了谢意,并蕴含了道歉的意味。

(大意)(3分) 21.题目用“永远”来修饰“红丝带”,表明这件事给“我”教训深刻,它将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细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

(大意)(3分) 22.略(2分)
23、从内容、语言、结合、书写四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50分)
一类卷:45—50分。

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

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有3个以下。

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

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字多,不会使用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