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视域下关于江西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应用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符号视域下关于江西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应用思
考
王孟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24(37)9
【摘要】目的:从文化符号学视角探讨江西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旨在丰富舞蹈表现形式,传承和弘扬江西地方舞蹈文化,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方法:通过分析舞蹈道具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阐述“非遗”舞蹈道具的文化内涵及其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针对如何有效运用“非遗”舞蹈道具,提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重与舞蹈动作融合、创新运用方式、注重与整体风格协调等建议。
结果:将“非遗”舞蹈道具融入舞蹈创作,有助于塑造舞蹈形象,展现舞蹈意境,表达舞蹈主题。
“非遗”舞蹈道具不仅能丰富舞蹈表现形式,还能传承和弘扬地方舞蹈文化,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要想有效运用“非遗”舞蹈道具,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注重与舞蹈动作的融合,创新道具的运用方式。
结论:江西“非遗”舞蹈道具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符号,将其运用到舞蹈创作中,有益于传承和弘扬地方舞蹈文化,提升作品艺术价值。
编导应深入领会道具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巧妙融入舞蹈动作中,创新表现手法,打造与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精品力作,让“非遗”舞蹈道具绽放出别样的艺术光彩。
同时,积极探索“非遗”舞蹈道具在现代舞蹈教学、创作与传播中的应用,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王孟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714.2
【相关文献】
1.河北非遗信仰风俗类舞蹈道具符号文化
2.国家级非遗临县伞头秧歌引入高校舞蹈专业课堂的文化性思考
3.中国朝鲜族“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为例
4.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非遗舞蹈的发展模式之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