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龙背山铜锌矿控矿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龙背山铜锌矿控
矿因素分析
矿区位于准噶尔南缘复合岛弧带,属准噶尔南缘Cu、Zn成矿带。

本文总结归纳矿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一步剖析矿床控矿因素,为今后地质勘查提供借鉴。

1 矿床地质
1.1地层
矿床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塔什库拉组第二岩性段(P2t2)及下二叠统石人子沟组第一岩性段(P1s1),岩性主要为砂岩、砂岩夹粉砂岩、粉砂岩及安山岩等。

1.2构造
矿区属于天山造山带,矿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

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按走向分为北西-南东向、近南北向半环状及半环状的断层。

其中南北向断裂及东西两侧辉绿岩岩体,控制着较大规模的铜锌矿化带大致展布方向
1.3岩浆岩
矿区内岩脉发育,分布于下二叠统石人子沟组(P1s)及中二叠统塔什库拉组(P2t)地层中,主要是辉绿岩、辉长岩及钠长斑岩。

脉岩走向多为近东西向,部分地段受构造影响呈北西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辉绿岩分布较为广泛,形态复杂多变,为弯曲分支复合并相互连接,呈岩脉、岩床产出,区内出露长400~1500米,个别长5000米左右,宽一般约为10~150米,个别的较宽,最宽处近1千米左右。

辉绿岩与铜矿化有着较为直接联系,区内所见孔雀石化点都在辉绿岩与地层接触带和断裂带上。

1.4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包含1∶5万化探资料综合异常2处,编号为HS-06、HS-15号。

测制的1∶1万地化剖面发现异常多为Cu、Pb、Zn异常,结合地质情况对比发现中二叠
统塔什库拉组第二岩性段(P2t2)粉砂岩与辉绿岩接触部位,Cu单元素异常值较高。

早二叠世石人子沟组第一岩性段(P1s1)砂岩夹粉砂岩中褐铁矿化发育部位,Zn单元素异常值较高。

发现的Cu、Pb、Zn元素高值异常区,均与矿化带、构造
交汇部位套合较好,并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

2控矿因素分析
⑴地层控矿
从区域上看,数千米的矿化带明显受区地层控制,区域上有上百个铜多金属
矿体,含矿岩性基本上是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砂砾岩等属二叠统的岩性,有一
定的专属型。

⑵侵入岩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总体以基性为主。

已发现的
铜矿部分矿体赋存于辉绿岩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说明华力西中晚期辉绿岩岩脉
对于铜、锌矿等有一定的成矿专属性,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液来源,对矿区元素的
迁移起到了活化作用。

该区的基性辉绿岩脉是区域上寻找铜、锌多金属矿的重要
的含矿层位,具有寻找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铜矿、铜多金属矿的潜力。

⑶构造
矿区属于天山造山带,断裂构造发育,形成多处破碎矿化带,次级以及更次
级的断裂直接控制着矿床及矿体的产出形态及规模,已知矿点均沿断裂分布或分
布于该组断裂的旁侧。

矿区内较大断裂为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次级张性断裂为
含矿热液的通道富集的场所。

已发现的凤凰泉铜矿、黑山铜矿点均与断裂构造密
切相关。

⑷地球化学
矿区分布有两处1∶5 万区域化探综合异常,编号为HS-06、HS-15,各异常以 Cu、Pb、Zn 为主异常元素。

已发现的异常分布于中二叠世塔什库拉组中,经工程验证地段均圈定矿体,该类化探异常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显示二叠纪地层中具有寻找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3结论
矿床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塔什库拉组第二岩性段(P2t2)及下二叠统石人子沟组第一岩性段(P1s1),岩性主要为砂岩、砂岩夹粉砂岩、粉砂岩及安山岩等。

中二叠统塔什库拉组第二岩性段(P2t2)地层中发现有与铜相关的矿化,如黄铜矿及孔雀石等。

下二叠统石人子沟组第一岩性段(P1s1)地层中发现与锌相关的矿化,如褐铁矿化。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多分布在断裂构造附近,或断裂交汇部位,对矿体的展布方向具有控制作用,是主要的成矿条件之一。

区内辉绿岩呈岩床岩墙状侵入,铜矿体分布于辉绿岩侵入地层内外接触带中,铜矿的时空分布完全受辉绿岩侵入体的控制。

以 Cu、Pb、Zn 为主异常元素,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显示二叠纪地层中具有寻找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