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的教育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限效应”的教育启示
“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这两句话并不陌生。

倘若从心理学的角
度理解,这两句话就可以用“超限效应”来理解。

在理解超限效应之前,我们
先来分享一则故事: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身上的所有钱。

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
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马克?吐温最后为什么会一分钱也不捐了?因为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个不停。

时间久了,无论话语多么动听感人,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

这种现
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

为了避免超限效应酿苦果,应该“适可而止”。

超限效应启发我们:学生犯了错误,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能重复同样的
批评。

如果批评一次实在不起作用,一定要设法转变批评方式、批评语句,如此,学生的厌烦与反抗心理才会降低。

超限效应启发我向智慧型班主任转变:新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

做了多年的五年级班主任,忽然面对刚从
二年级升上来的孩子,我有些不知所措了。

每天的语文作业都会有十个八个同
学画成了“虾兵蟹将”,还有一半以上同学照抄还有错字,数学老师、英语老
师每天都会向我反映某某同学的作业一塌糊涂,某某同学上课做小动作……我
一个头两个大。

于是,每天我都不忘进行批评教育,还利用军训时间反复进行
思想教育,可就是不见一点儿效果。

抱怨过,愤懑过,失望过。

当倍感无助的时候,我猛地意识到:一定是哪
里出错了!很庆幸自己已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所以第一时间我想到了心
理学,想到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弥足珍贵的书。

伴着悠悠墨香,我的
目光驻足31页――超限效应。

是啊,批评频率那么高,早就超限了,何况我面对的是不足十岁的孩子啊!我及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反思不足,找寻新对策。

恰逢学校组织队列比赛,我们班级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紧抓这一
时机,鼓励孩子们:“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在军训中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们有团队精神,所以我们获得了第一名。

只要我们有信心,用军训中的
精神要求自己,那么我们的班级一定能成为强大的集体”。

随后,我强调学习
要求,要求孩子们从规范作业做起,每天各科作业完成后必须认真检查……孩
子们第一次全部耐心地倾听我的教诲,没有一个人做小动作。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语文作业本上每个孩子的字迹都是那么工工整整、认认真真。

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于是,语文课上,我表扬了书写美观的同学,让他们到台前展示作业,让全班观摩学习。

孩子们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那一刻,奇妙的心理学就是魔法师,把孩子们的懒散、马虎变没了,变出了认真的学习
态度,还有积极的学习热情。

连数学老师也表示,孩子们的作业做得明显比以
前认真,正确率提高了。

听惯了批评的孩子们在听到表扬与鼓励时,他们的内心暖融融的,并悄然发生着变化。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
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

”我想:当人发自内心接受的时候,一切都会变
得“适意”。

因为学过心理学,我知道这样的适意与改变不是恒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热情会变淡,一些孩子会一如从前。

如果一味地采用表扬的方法,必将再次尝到“超限”的苦果。

如果我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储备,不断变换方法,常出新招,那么一定能维持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打算在展示美观作业一段时间后将学生进步前作业和进步后作业作对比展示,然后开展写字小明星评选活动,最后是“我能不划不改写正确”活动……这样循序渐进提高作业要求,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展示活动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白文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