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高发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
艾滋病高发区男男性行为人群HI V感染考的
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陆春燕I,蒙柳仁2,莫园园',石素洁I,陈金丽打
1.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530028;
2.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院;
3.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为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通过“滚雪球”方式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中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
结果调查男男性行为人群H1V感染者358例,年龄平均(25-3±5.6)岁,以18-25岁为主(占64.5%);文化程度以大专为主(占62.3%);职业分布广,以服务业、学生居多(分别占20.9%、30.4%);婚姻情况为未婚居多(占63.7%)。
调查对象的性伴特征,男性固定性伴(RMP)、女性固定性伴(RFP)、男性偶然性伴(OMP)和男性商业性伴(CMP)的比例分别为22.9%、12.9%、58.9%、5.3%;3个月内RMP.RFP、OMP.CMP的MSM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发生率,分别为96.3%、87.0%、72.0%、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於=36.78,P<0.001);RMP.RFP、OMP、CMP的MSM在性行为时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所占比例分别为29.3%.56.5%、31.8%、9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91,P <0.001);RMP、RFP、OMP、CMP的MSM告知有关HIV检测结果意愿所占比例分别为56.1%、26.1%、33.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5,P<0.001)o结论艾滋病高发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者存在高危性行为特征,对在MSM中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干预措施影响较大。
面对不同性伴类型的MSM,需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无保护性肛交在RMP、OMP,RFP中所占的比例较高,需重点干预无保护性肛交行为: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性伴类型;性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R51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8X(2019)01-0001-04
High-risk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HIV-positive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Nanning
LU Chun-yan,MENG Liu-ren,MO Yuan-yuan,SHI Su-jie,CHEN Jin-li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enter f 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Nanning530028,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k behaviors of HIV infection among MSM population in the high incidence area of AIDS,and provide the suggestions of HIV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MSM population.Methods MSM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AIDS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clinic by"snowballing"method,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k behaviors of HIV infection among men who had sex with men popul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358cases were investigated,the average age was (25.3±5.6)years old,mainly18to25years old(64.5%);the education level was mainly junior college(62.3%);the occupation was widely distributed,which was mainly occupied in the service industry(20.9%)and students(30.4%); the marital status was mostly unmarried(63.7%).Th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sexual partners indicated that the regular male partner(RMP),the regular female partner(RFP),occasional male partner(OMP),and commercial male partner (CMP)were accounted for22.9%,12.9%,58.9%,and5.3%,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of unprotected anal sexual behavior among MSM who had RMP,RFP,OMP,and CMP within3months was the highest,which were96.3%, 87.0%,72.0%and42.1%,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36.78^<0.001).The proportion of active condom use in MSM sexual behavior was29.3%,56.5%,31.8%,and94.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
nificant¢^=38.91,P<0.001).The proportion of will-作者简介:陆春燕(1980-),女,广西马山人,副主任护师,主H
要从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咨询和心理干预工作=mgness to inform HIV test results was56.1%,26.1%,
33.2%an(l5.3%,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4.85.P<0.001).Conclusion The intricate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 behavior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prevention of STD and AIDS interventions for MSM. The different targeted interventions are necessary provide for MSM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xual partners.Unprotected anal sex is accounted for a high proportion among RMP,OMP,and RFP,and the intervention is needed to focus on the reduction of the behavior of unprotected anal sex.
Key words:MSM;HIV;sexual partner types;sexu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病毒(HIV)性接触传播,尤其是男男性传播的关注度在不断加大。
男男同性恋人群(MSM)是艾滋病重点人群和传播的桥梁人群叫MSM拥有固定性伴、偶然性伴和(或)商业性伴等多种类型性伴侣叫加上其特有的多性伴、性行为方式多样性、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性行为特征,增大了艾滋病防控工作难度。
我国对MSM人群及其多性伴间关系现状的研究起步晚,且存在关注度不够、研究面过窄等问题,国内多数文献仅从大众角度“外观”MSM群体与艾滋病相关性行为,对同性伴侣内部的情况缺乏了解鶴广西是艾滋病高发区,近五年新报告MSM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提示MSM群体已经成为广西AIDS流行的重要人群心。
本研究旨在了解艾滋病高发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为今后采取有效地综合防控措施,控制HIV在MSM中的流行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8年1一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爱门诊及南宁市MSM人群活动场所(绿城彩虹、碧云湖社区)以“滚雪球”方式动员招募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
(2)MSM O(3)确诊HIV感染。
⑷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5)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年龄<18周岁。
(2)不属于MSM群体。
(3)病情不稳定。
⑷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⑸不愿参加本研究。
最终共 纳入358例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
1.2伦理学要求调查前向研究对象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内容,承诺对其个人信息的绝对保密。
征得受访者知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匿名填写问卷调查表,严格保护其隐私,符合伦理学相关要求,并通过广西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受理批件号GXIRB2018—0016)o
1.3方法以匿名方式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性伴类型、性伴数、使用安全套情况、与性伴间性行为方式和交往内容等。
根据调查对象最近一个月的性伴特征,按照男性固定性伴(Regular male partners, RMP)、男性偶然性伴(Occasional male partners, OMP)、男性商业性伴(Commercial male partners, CMP)、女性固定性伴(Regular female partners, RFP)进行分类统计并比较其性行为特征。
1.4统计分析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校对数据,采用SPSS2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36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为98.1%;年龄18〜47岁,其中18〜25岁最多(占64.5%),平均年龄(25.3±5.6)岁;文化程度以大专为主(62.3%);学生和未婚的群体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30.4%、6
3.7%0见表1。
表1MSM人群HIV阳性的一般资料情况
变量人数构成比/%
年龄/岁
W2523164.5
26〜3511030.7
36〜4514 3.9
$4630.8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5 1.4
初中/高中9927.7
大专22362.3
本科及以上318.7
职业
学生10930.4
服务生7520.9
工人4512.6
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4713.1
自由职业328.9
商业/个体户3810.6
无业113」
婚姻状况
未婚22863.7
在婚11632.4
离异/丧偶14 3.9
2.2性行为特征
2.2.1性伴类型22.9%(82/358)最近一个月仅有RMP,58.9%(211/358)仅有OMP. 5.3%(19/ 358)仅有CMP,12.8%(46/358)仅有RFP。
2.2.2性行为特征不同类型性伴侣的MSM,3个月内RMP的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发生率最高(96.3%),其次为RFP(87.0%)、OMP(72.0%),与CMP间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发生率最低(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6.78,P<0.001)。
在性行为时最常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是CMP(94.7%),其次分别为RFP(56.5%)、OMP(31.8%)、RMP (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91,P< 0.001)o告知CMP有关HIV检测结果意愿较低(5.3%),对RMP的告知意愿最高(56.1%),OMP 其次(3
3.2%)、RFP次之(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於=2
4.85,F<0.001)□见表2。
2.2.3性伴之间交往情况81.7%的RMP在结束性伴侣关系后与对方有过联系,高于RFP(69.6%)和0MP(27.5%),CMP最低(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304,P<0.001),并且联系方式几乎都是通过互联网。
不同性伴类型的研究对象中,陪同RFP就诊(65.2%)的经历多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82,P<0.001)0与RMP发生过矛盾冲突概率最高(76.8%),其次为RFP(54.3%),CMP(15.8%)和OMP(10.9%)次之。
见表3。
表2不同类型性伴的MSM人群高危性行为特征的人数及比例
性伴特征近3个月内无保护
性肛交行为
通过互联网寻找
伴侣
主动向对方提
使用安全套
使用刺激性
物质
告知伴侣HIV检
测结果
RMP(n=82)79(96.3)50(61.0)24(29.3)3(3.7)46(56.1) OMP(n=211)152(72.0)120(56.9)67(31.80)17(&1)70(33.2) CMP(门二19)8(42.1)9(47.4)18(94.7)2(10.5)1(5.3) RFP(n=46)40(87.0)19(41.30)26(56.5)1(2.2)12(26.1) Z■'值36.78 5.413&91 3.8924.85 p值<0.0010.100<0.0010.254<0.001注:括号内为该特征人群所占的比例(%)。
表3不同类型性伴的MSM人群交往特征的人数及比例
性伴特征结束伴侣关系后
还会联系
有陪同对方
就诊经历
有忠于对方的
约定或承诺
与伴侣发生过
矛盾冲突
RMP(n=82)67(81.7)42(51.2)8(9.8)63(76.8) OMP(n=211)58(27.5)11(5.2)8(3.8)23(10.9) CMP(n=19)2(10.5)0(0.0)0(0.0)3(15.”8) RFP(n=46)32(69.6)30(65.2)5(10.9)25(54.‘3) /值91.30125.827.16132.09 p值<0.001<0.0010.068*<0.001注:•为甩血确切概率法;括号内为该特征人群所占的比例(%)。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由男男同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和感染的人数比例上升明显,其中MSM多性伴现象普遍,性行为方式多样,固定性伴、偶然性伴、商业性伴等明显增加。
本次研究对象中,35岁以下所占比例达95.3%,未婚的比例占63.7%,学生比例为30.4%;该群体最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寻找偶然性伴,同性恋者一直是以比异性恋者更隐秘的方式建立他们的伴侣关系,与既往研究卩t一致。
这可能与首次性行为相关,尤其是首次同性性行为。
该年龄段的群体有较强的性需求,同时具有巨大的社群吸引力,再加上自控力较弱,在性行为中往往处于弱势的一方,乐意服从或满足性伴的各种要求,这种“首因效应”对其个人往后的性行为产生远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性健康和网络安全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性健康教育仍然很薄弱,群众由于性健康知识的不足而容易受到各种误导和诱惑,甚至产生性角色错位。
而网络的普及应用,又给一些不法人员创造了传播不良信息的机会,进而增加了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率,也导致了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加重。
注重青少年学生的高危行为干预,应加强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教育,切实将防艾关口前移;加强艾滋病感染高危行为的健康教育,强调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性安全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减少艾滋病感染风险。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特别是对MSM网络交友软件的管控,开设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在线咨询栏目,定期推送HIV检测服务消息,鼓励高危人群定期进行HIV检测和高危行为后服用阻断药等等,都是减少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本项研究显示,对男性固定性伴(RMP), 56.1%的MSM中HIV感染者愿意告知对方H1V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性伴,这与单多等的研究㈣结果一致。
MSM中HIV感染者存在高危性行为及复杂的交往特征,可能与放纵自我、害怕歧视及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有关。
而多性伴,特别是与偶然性伴、商业性伴的性关系和无保护性肛交是造成MSM人群艾滋病流行的主要行为学因素|叫HIV阳性的MSM拥有多个性伴,意味着多个性伴为“连接点”,形成多重传播网络,增加HIV扩散到多个同伴群中,加速HIV的流行。
本次研究显示,同时拥有女性固定性伴的比例达12.9%0原因可能为大部分MSM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部分迫于家庭、社会压力,最终选择和异性结婚,但多数婚后仍保持双向性行为。
MSM中HIV感染者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性伴,也成为H1V跨性别的“传播桥缈”。
医疗机构及疾控相关部门对HIV感染者做好艾滋病宣教丁作,教育HIV感染者在发生性关系前必须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的病情,并要求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即使性伴双方都是已知的感染者,不安全的性行为仍然会对疾病的发展进程产生不良影响。
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让MSM充分评估自身的不良行为和减少侥幸心理,动员其减少性伴数量,减少高风险性行为,是减少HIV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重要环节。
此外,MSM与不同类型性伴间的性行为方式、交往特点和亲密程度不尽相同,构成错综复杂的性行为特征,对在MSM中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干预措施影响较大,尽早开发性伴干预策略,以遏制HI V蔓延。
志谢艾滋病健康基金会(AHF)对本研究提供了很大支持参考文献
[1]石舒原,王泽洲,沈秋明,等.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8(10):1242-1246.
[2]陈琳,马瞧勤,周欣,等.浙江省HIV感染MSM人群的性伴网络特征分析[JI.预防医学,2018,30(6): 545-54&
[3]唐日新,李倩,张璟.同性恋伴侣关系研究[J].江西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4):131-
135.
[4]朱秋映.刘玄华.沈智勇,等.广西HIV新近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4
(8):785-787.
[5]孟琴,蓝光华,沈智勇,等.广西2006—2016年男男性行为者HI 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J].中国艾
滋病性病,2018,24(2):155-158.
[6]葛宪民,唐振柱.朱秋映,等.广西2010—201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
23(1):40-43.
[7]王毅,李六林,樊静,等.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行为特征及多性伴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17,43(1):1-6.
[8]王毅,李六林.樊静.等.不同文化程度男男性行为者的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现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8,34(9):1162-1168..
|9|刘乃鹏,陈芳,张月,等.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对男性固定性伴性传播危险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20(12):1240-1243.
[10]张振开,周芸,徐芳,等.HIV阳性结果配偶告知对艾 滋病高危行为的影响[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
(4):315-317.
Ill]卢姗,孙坤.李培龙,等.山东省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固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行为的通径分析[J].疾病监测,2018,33(10):844-848.
收稿日期:2018-02-08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