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的研学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苏祠的研学作文
篇一《三苏祠之旅:穿越历史的趣味之旅》
一走进三苏祠,就像在不经意间踏入了一台时光机,“嗖”的一下就穿梭回了宋朝,来到了大文豪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的世界。

祠里的建筑就像是一位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儿,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那雕梁画栋的屋檐,就像古代工匠们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每一笔每一划都好像藏着工匠当时的心情。

我抬头看屋檐下精致的木雕,有活灵活现的花鸟鱼虫,那鸟儿的羽毛都像是能随风飘动,小鱼的鳞仿佛在微微闪光,虫子的触须也像是在轻轻摆动呢。

在庭院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树。

这棵树可不得了,它的树干粗得得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树干上的树皮有些粗糙,就像一位老人的皮肤一样,写满了沧桑。

树根从地下冒出来,有的地方还露出地面,弯弯曲曲,就像龙的爪子一样。

我站在树下想,这棵树是不是也曾见过苏轼他们在这里读书写字呢?说不定苏轼年少时还在这树下乘过凉,那时候的他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这样,看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的斑驳。

我进到屋子里,看到那些陈列的文物,就像看到了三苏父子生活的点点滴滴。

有他们用过的笔墨纸砚,那砚台仿佛还留着当年研磨的墨渍,那毛笔,好像还带着书写过无数优美诗词的韵味。

我靠近那些展示品,鼻子
好像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仿佛看到苏轼正拿着笔,皱着眉头思考下一句诗词该怎么写,然后灵感一来,大笔一挥,写下了那些流传千古的华章。

三苏祠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三苏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和文化的气息,在这趟研学之旅中,我像是在和古人对话,真是有趣极了。

篇二《三苏祠里的奇妙发现》
去三苏祠研学,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寻宝之旅。

一进去,我就被那错落有致的庭院布局吸引了。

前庭后园,一道回廊像是串起珍珠的丝线,把各个房屋连接起来。

回廊的柱子摸上去凉凉的,上面还有一些细小的纹理,那或许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吧。

慢慢往前走,我发现了一个小池塘。

池塘的水啊,绿幽幽的,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

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像是有无数的小金片在跳动。

水里还有几条锦鲤在游来游去,它们的尾巴一摆一摆的,就像是穿着红色和金色的裙子在跳舞。

我蹲在池塘边,眼睛紧紧地盯着一条大锦鲤,它的身体红红的,鳞片在阳光下特别耀眼。

突然,它好像发现了我在看它,一个转身就钻进了荷叶下面。

荷叶在水面上漂浮着,大大的叶子就像一把
把绿色的伞。

荷叶上还有水珠呢,那些水珠圆圆的,就像珍珠一样。

我伸手想要触摸荷叶,刚碰到一点,水珠就骨碌碌地滚到水里去了。

从池塘边离开,我走进一个小书房的展示区。

桌子上放着一本书,这本书看起来很旧了,纸张都有些发黄。

我小心翼翼地翻开,那纸张的触感很粗糙,还有一股淡淡的霉味。

但是书页上的字却写得工工整整,我猜可能是古时哪个书生在努力学习抄录呢。

旁边还有一个小文房四宝套装,特别小巧精致。

我拿起那支小毛笔,感觉轻轻的,毛软软的。

我想象着如果我是苏辙,用这样的笔会写出怎样的文章呢?这个小书房虽然不大,但是却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好像能看到三苏父子在这里日夜苦读的身影。

三苏祠就像是一个宝藏堆满的地方,每一次转身,每一次注目,都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次研学真让我难忘啊。

篇三《三苏祠研学:跟古人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到三苏祠研学,就像是去拜访几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

刚迈进祠门,我就像个好奇宝宝,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路两旁的石头,看起来普普通通,不过仔细一瞧,上面有些青苔的印记,那青苔就像是石头穿上的绿色小衣裳。

我用手指轻轻摸了一下,凉凉的、滑滑的。

这些青苔是不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年月呀?
我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种满竹子的小院。

那些竹子一根根笔直地站着,就像是守卫精神家园的士兵。

竹叶密密麻麻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星星点点的。

我走进竹林,竹叶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轻轻擦过,沙沙作响,就像是在跟我低语。

我抬头往上看,想要看看竹子到底有多高,脖子都仰酸了,还看不到头呢。

我在想,苏轼他们会不会也爱在这里散步,听着竹子的声响寻找写诗的灵感。

再往前走,我到了一个大厅。

厅里有三苏父子的雕像。

这雕像做得太逼真了,就像是他们真人站在那里一样。

苏轼雕像的眼神仿佛看向远方,好像在思考宇宙乾坤。

我站在他面前,心里想,苏大哥,你脑子里到底装着多少精彩的故事和绝妙的诗词啊?我低头看到雕像的鞋子,那鞋子看起来很朴素,用粗布做成的样子。

我试着比了一下我的脚,这鞋可真大啊,要是我和他同处一个年代,我应该得好好让他给我讲讲怎么写出好文章了。

在三苏祠里,到处都是这样小小的惊喜和有趣的感触。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个小物件都仿佛在说着三苏父子的故事。

这一趟研学,不像是在参观名胜古迹,更像是和古人来了一场亲密无间的交流,我真是收获满满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