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北师大王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 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学 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 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 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 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本理念
科学认识与观念 •基于元素认识物质
宏微结合 分类表征 变化平衡
实验探究 模型认知 绿色应用
科学素养
科学思维与方法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其 三维目标 科学探究与实践 之间的相互作用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 质
科学素养
学科本质 育人价值 学生发展 规律
•化学反应中的守恒与 平衡
•实验和探究是化学科 学的基础和基本方法 •化学科学技术促进社 会可持续发展
系列2:化学与社会 系列3:发展中的 化学科学
(0—4学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学分)
选修化学1 (0—6学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学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2学分)
必 修 化 学(4学分)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化学与社会发展
• • • • • 课程目标:以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 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远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 教学: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多样化教学 评价: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观察辨识;分类表征;宏微结合)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动态平衡)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获取及推理、模型认知及应用、模型建构) •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问题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解释结论、交 流评价、质疑创新) •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科学态度、绿色应用、社会责任)
实验及探究活动
学习活动建议
建议实验:
电解质的电离, 学生必做: 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发生条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探究,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 过氧化氢氧化性还原性的探究,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铵盐的性质, 金属钠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氯气的制备及性质, 3+ 4+ 2溶液中Fe 、NH 、CO3 、Cl 、 氨气的制备及性质, SO42-等离子的检验,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 浓稀硝酸的性质,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二氧化硫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等 离子, 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发生条件 (测定电流或电导率的变化)。 查阅资料与社会调查: 从含硫、氮物质的性质及转化的视角分析酸 雨、雾霾的成因、危害与防治,
【学业要求】
1.能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1-1-2\1-4-1) 2.能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能设计实验进行 初步的验证。(1-2-1\1-2-3\2-3-5\3-1-3) 3.能根据原料与目标物之间的类别与价态关系设计物质的转化路径。(1-3) 4.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以及自然和环境中的常见问题。 能够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例如含氯消毒剂等。(3-4) 5.能够利用物质性质设计方案完成简单的分离、提纯、检验和制备等任务。 (3-1\3-4) 6.能够分析人类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以及对环境产 生的影响。能够有意识运用所学的指示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 如雾霾防治、水环境保护、食品安全。(3-4\4-3) (突出知识转化为素养和能力的表现,现特定主题领域的学科知识方式和关键 能力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素养1:宏微结合
• 水平1 • 能描述常见简单物质及其变化,认识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微粒的转变, 能从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和元素核外电子的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 水平2 • 能描述典型的物质及其变化,能举例说明物质性质差异的结构原因如元素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差异,典型离子化合物和典型共价分子的性质差异; 能建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的观念,能说明化学变化中 能量转化与物质微观结构变化的关系。 • 水平3 • 能描述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能解释含有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物质的某些性质 的差异;能根据官能团特征说明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某些性质,能利用键能 说明物质热稳定性和计算化学反应中热能的改变。 • 水平4 • 能描述或预测复杂的物质及其变化,能解释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作用力差异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分 析分子空间构型对分子极性的关系。 • 水平5 • 能描述或预测复杂的、陌生的物质及其变化;能边角、选择物质微观结构 信息解释物质性质和变化,或依据微观结构对物质性质和变化做出预测, 能评估解释或预测的合理性。
修订后的选修2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保持和继承原有选修课程的精华
(2)更体现多维、生动、发展的现代化学科学面貌
(3)更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4)更加重视与区域和校本选修课程的可兼容性
(5)更增强开课和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
【内容标准】
• 1.元素与物质分类:认识无算可以组成不同类别的物质,相同类别的物质具 有相似的性质,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认识一种元素可能具有 不同的化合价,含有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之间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实现相互转化。 • 2.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性质:知道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 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够根据元素化合价认识物质的氧化性和 还原性,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 应。 • 3.电离与离子反应: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 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 4.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 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交接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 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 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 6.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 方面的重要价值,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分析调查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及富营养化的危 害与防治,
讨论日常生活中含氯化合物的保持与使用。
学习情景素材建议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补铁剂,实验室中硫酸亚铁的保存与使用,印刷电路板,打印/复 印机中铁的氧化物(利用磁性性质),菠菜中铁元素的检测;钠 仓库着火的扑救,钠用作强除水剂(制取无水乙醇)。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情境素材 火山喷发中含硫物质的转化;“雷雨发庄稼”,氮的循环与氮的 固定,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硫酸/硝酸,氮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 食品中适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杀菌、抗氧化);含氯 消毒剂及其合理使用,氯气、氨气等泄露与处理,酸雨的成因与 防治,汽车尾气的处理。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电离理论建立的化学史,从燃素说到氧化还原理论,日常生活中的 氧化还原反应。
必修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水平2
• 能从不同视角对典型的物质及其主要变化进行分类; 能从原子结构视角说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说明 典型离子化合物、典型共价分子的结构,能从构成 物质微粒、微粒作用力、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等方面 阐释物质的主要性质,能分析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 系 • 能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能运用适 当的方法控制反应条件并顺利完成实验;能提出有 意义的实验探究问题,根据已有经验和资料做出预 测和假设,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收 集和表述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学业质量标准
大观念
内容标准 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
学段
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评价建议
主题或模块
【例】必修 主题1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主题2 化学实验与探究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主题4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主题5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
必修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
• 知道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能分析化学变化中的质 量关系和能量转化形式,能从物质的组成、构成微 粒、主要性质等方面解释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 征;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应用,能根 据实验数据通过简单计算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 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 具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能 主动关心并参与和化学有关的社会议题的讨论,赞 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做的贡献;能运用所学 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 学问题,如酸雨防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认 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核心素养 科学素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科学探究 与实践 实验探究 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 与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 社会责任
知识技能
过程 方法 科学思维 与方法 变化观念 平衡思想
科学认识 与观念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化学科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的学段、模块和学分的规划
系列1:实验化学
选修化学2
【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 •本主题的教学知道思想和重要策略 •本主题建议的学习活动与情境素材 • 1.学习活动建议 • (1)实验及探究活动 • (2)交流讨论、查阅资料与社会调查 • 2.情境素材建议
• 教师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应发挥物质分类、氧化还原概 念原理的知道作用; • 知道学生形成基于元素认识物质性质的核心观念和关键能力; • 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 题情境; • 充分运用实验观察和启发思考的教学策略,注重组织学生开 展性质预测、方案设计、概括解释等高水平的探究活动。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主题
X1-模块1: 有机化学基础 主题1 有机化合物 的组合与结构 主题2 烃及其衍生 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3 生物大分子 与合成高分子 必修 X1-模块2: 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 主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 平衡 X1-模块3: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 的性质 主题2 微粒间的相互作 用及微粒的空间排布 主题3 研究物质结构的 方法与价值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学分)
选修化学1 (0—6学分)主题1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主题2 化学实验与探究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应用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学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2学分)
主题4 物质结构与反应规律
主题5 多样的有机化合物
必 修 化 学(4学分)
修订后的必修和选修1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突出核心观念和重要概念的发展功能 (2)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和引领性,注重实践的示范性和操作性 (3)减少和调整部分学习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4)规定学生必做实验以转变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状 (5)坚持学习内容的主体性、结构性和学习进阶 (6)以主题为单位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认知结果、认知途 径和素养能力表现并重 (7)提出针对内容主题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建议 (8)精选真实、有意义、体现时代性的学习情景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