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灾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灾害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掌握常见生物灾害(如蝗灾、鼠灾、病虫害等)的成因、危害
及防治措施。
3、培养观察和分析生物灾害现象的能力,增强对生物灾害的防范
意识。
二、学习重点
1、生物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2、蝗灾、鼠灾、病虫害等常见生物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三、学习难点
1、分析生物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2、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灾害防治策略。
四、知识梳理
(一)生物灾害的概念
生物灾害是指由有害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传播或侵袭而导致的灾害。
(二)生物灾害的类型
1、动物灾害
(1)蝗灾
蝗虫大量繁殖和迁徙,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2)鼠灾
老鼠数量过多,啃食农作物、破坏仓储设施,传播疾病。
2、植物灾害
(1)病虫害
农作物和林木受到害虫、病菌的侵害,影响生长和产量。
(2)草害
杂草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空间,影响农作物生长。
3、微生物灾害
(1)传染病
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人类和动物的疾病传播,如流感、禽流感等。
(三)生物灾害的特点
1、普遍性
生物灾害在世界各地都可能发生,不受地域限制。
2、周期性
某些生物灾害具有一定的发生周期,如蝗灾在某些地区可能每隔几
年就会爆发一次。
3、突发性
生物灾害的发生往往较为突然,难以预测。
4、扩散性
有害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迅速传播和扩散,扩大灾害范围。
5、危害性
生物灾害不仅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林木受损,还可能影响生态平衡,威胁人类健康。
(四)常见生物灾害的成因
1、蝗灾
(1)气候因素
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
(2)生态环境
草原和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为蝗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
(3)人类活动
过度开垦、放牧等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蝗灾发生的风险。
2、鼠灾
(1)食物资源丰富
农作物丰收或储存不当,为老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2)栖息环境适宜
建筑物、农田等地为老鼠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3)天敌减少
生态系统中老鼠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老鼠种群数量失控。
3、病虫害
(1)气候异常
高温、高湿或低温等异常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品种单一
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品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集中爆发。
(3)农药使用不当
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
(五)生物灾害的危害
1、农业损失
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2、生态破坏
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3、经济损失
造成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的巨大经济损失。
4、健康威胁
传播疾病,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六)生物灾害的防治措施
1、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发布预警信息。
2、生态治理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3、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
4、化学防治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但要注意农药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时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深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6、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生物灾害的防控和管理。
五、案例分析
(一)蝗灾案例
具体蝗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介绍
成因分析:
1、结合上述蝗灾成因,分析该案例中的具体因素
2、
危害:
1、详细阐述该蝗灾对农业、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危害
2、
防治措施及效果:
1、介绍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取得的成效
2、
(二)鼠灾案例
类似蝗灾案例的格式,介绍鼠灾的相关内容
(三)病虫害案例
六、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蝗灾
D 洪涝
(2)蝗灾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是()
A 高温多雨
B 低温多雨
C 干旱少雨
D 湿润多雨
(3)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A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B 选用抗病虫品种
C 合理轮作
D 加强田间管理
2、简答题
(1)简述生物灾害的特点。
(2)分析鼠灾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七、课后拓展
1、查阅资料,了解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生物灾害及应对措施。
2、观察身边的农业生产,记录可能存在的生物灾害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