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总结
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总结
1、在除法中商的一些变化规律。
①、给被除数扩大或缩小M(M≠0)倍,除数不变,那么商就随之扩大或缩小M倍。
②、如果给除数扩大M(M≠0)倍,被除数不变,那么商就随之缩小M倍。
③、如果给除数缩小M(M≠0)倍,被除数不变,那么商就随之扩大M倍。
2、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①、先按照整数的计算法则去除。
②、除到的商的小数点一定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商不变的性质
给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保持不变。
5、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①、先把除数变成整数②、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对被除数进行变化
③、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
6、关于解答小数除法中除数大于或小于1时,商和被除数的大小规律问题。
(被除数≠0)
①、当除数大于1时,除到的商小于被除数。
②、当除数小于1时,除到的商大于被除数。
(除大商就小;除小商就大)
7、关于解答小学范围内带余除法中求余数的问题。
8、小学范围内求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①、四舍五入法
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
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
这样求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③、去尾法
去尾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而保留部分不变。
这样求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9、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把这样的小数就叫循环小数。
在循环小数里,我们把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数字就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混循环小数。
10、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1、轴对称图形
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12、作已知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找轴标点画点连线)简称八字用法
①、找出对称轴
②、在已知平面图形上标上点(可以记作A、B点……)
③、画出关于对称轴对称的A、B点…… ④、连接A、B点……
13、一般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直观观察法,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出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②、对折的方法,看对折后的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如果两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
轴对称图形。
14、整数与自然数的概念。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0、1、、3、4……叫自然数。
-
1、-
2、0、1、2……叫整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而所有的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
15、整除
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B≠0)得到的商是自然数而无余数,我们便说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或自然数B能整除自然数A。
16、倍数与因数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我们便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定要记住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
17、⑴.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2 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⑵.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⑶.2和5共同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的数一定是2或5的倍数。
⑷.3的倍数的特点,如果把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⑸.9的倍数的特点.如果把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是9的倍数。
18、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⑴.先用这个数分别乘以自然数1.2.3.4.5……
(2)所得的积便是这个数的倍数。
19、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⑵.把这个数写成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一直写到没有为止。
⑶.那么这两个自然数便是这个数的因数。
2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定要记住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相等。
21、质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
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2、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偶数是
2、最小的奇数是
1、最小的质数是
2、最小的合数是4。
2
3、100以内质数表
97
24、自然数的两种分类方式。
⑴自然数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
⑵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1】。
25、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分解质因数,其中每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6、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先写上短除符号,∟。
2、从最小的质数开始试除.
3、一直除到最后的商是质数为止。
4、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27、单位化聚的方法及进率(大化小×,小化大÷)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时= 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1天=24时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吨=1000000克
28、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⑴.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长+宽+宽
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⑵.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边长=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底=面积÷高高=面积÷底
⑷.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⑸.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上下底之和=面积×2÷高
29、计算钢管根数的公式.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层数=底层根数+1-顶层根数 30、分数和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分数单位。
31、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就叫真分数。
真分数永远小于1。
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就叫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永远大于真分数。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带分数。
带分数永远大于1.32、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的方法。
①.分母不变.②.用整数乘以分母的结果作为新分子。
33、把整数化成指定分子的分数的方法。
①、分子不变.②、用分子除以整数的结果作为新分母。
34、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方法.①.用分子除以分母.②.所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35、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
①.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分子的结果作为假分数的分子。
②.分母不变。
36、关于解答带分数中借位的问题。
先看整数部分减少几,然后用减少的数乘以分母加上分子的结果作为借位后分数的分子。
37、说意义。
(M分之N)
①.表示把N平均分成M份,表示取其中一份的数。
②.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M份,表示其中N份的数。
38、在分数里,分母表示把单位1分成多少份的数,而分子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
39、分数的基本性质.给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0、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
因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1、用找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①.求出这几个数各自的因数。
②.找出公有的因数,最后找出最大公因数。
42、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①.先写上短除符号,∟
②.用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去除。
一直除到最后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
③.把所有的除数相乘。
43、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先把这几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
2、找出公有的质因数。
3、把所有的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便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做最小公倍数。
45、用找倍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
1.先求出这几个数各自的倍数。
2.找它们的公倍数。
3.在公倍数里找出最小公倍数。
46、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写上短除符号。
2.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最后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
3.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47、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
1.先把这几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
2.找出公有的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3.把所有的公有的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
48、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原来大小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就叫约分。
49、约分的方法。
1.求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
数。
50、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它原来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就叫通分。
51、通分的方法。
1.先求出这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然后把这几个分数化成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52、通分子的方法。
1、先求出这几个分数分子的最小公倍数。
2、然后把这几个分数化成以最小公倍数作分子的分数。
5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几种特例。
1.如果两个数有整除或倍数和因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2.两个连续的非零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
3.1和任何非零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
4.两个不同的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
54、分数的大小比较。
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值就越大。
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值反而越小。
55、用短除法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写上短除符号。
2.先用这三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这三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3.然后再用其中任意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任意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4.最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56、面积应用题的类型
①平均量×面积=总量②总量÷面积=平均量③大面积÷小面积=数量
57、解方程的公式。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因数=积÷ 因数被除数= 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商=被除数÷除数
58、行程应用题计算公式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速度和=路程和÷ 相遇时间
59、小数化分数的方法.1.先看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添上几个0作分母。
2.去掉小数点后做分子。
3.能约分的一定要约成最简分数。
60、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如果是带分数,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所得的商就是所要化的小数。
6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1.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
6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①.先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②.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
63、判断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
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再没有其它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64、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就叫互质数。
互质数说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65、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两个数叫最简分数。
咸阳市三原县陂西镇大门小学:赵小军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概念总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的意义是:表示求5个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CY齿轮油泵例如:的意义是:表示求5的是多少。
的意义是:表示求的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KCB-300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例如:a×= b×= c×(a、b、c都不为0)因为<<,所以b > a > c。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高压渣油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找,“的”前“比”后的规则(3)当句子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把原来的量看做单位“1”。
(4)乘法应用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
(5)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
可调压渣油泵(6)分率与量要对应。
①多的比较量对多的分率;
②少的比较量对少的分率;
③增加的比较量对增加的分率;
④减少的比较量对减少的分率;
⑤提高的比较量对提高的分率;
⑥降低的比较量对降低的分率;KCB齿轮油泵⑦工作总量的比较量对工作总量的分率;
⑧工作效率的比较量对工作效率的分率;
⑨部分的比较量对部分的分率;
⑩总量的比较量对总量的分率;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概念总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高压渣油泵例如:
表示:已知两个数的积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4.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6.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7.比的后项不能为0。
8.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9.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10.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1.在工农业生产中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
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12.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它本身。
13.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或等于它本身。
14.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商小于它本身。
解分数应用题注意事项:
1.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找,“的”前“比”后的规则。
当句子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把原来的量看做单位“1”。
2.找到单位“1”后,分析问题,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注意:求单位“1”是最后一步用除法,其余计算应在前)。
单位“1”×分率=比较量;
比较量÷分率=单位“1”
3.注意比较量与分率的对应:
①多的比较量对多的分率;
②少的比较量对少的分率;
③增加的比较量对增加的分率;螺杆油泵
④减少的比较量对减少的分率;⑤提高的比较量对提高的分率⑥降低的比较量对降低的分率;
⑦工作总量的比较量对工作总量的分率;
⑧工作效率的比较量对工作效率的分率;
⑨部分的比较量对部分的分率;
⑩总量的比较量对总量的分率;
4.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解应用题时应把题中的不变量做为单位“1”,统一分率的单位“1”,然后再相加减。
5.单位“1”的特点:
①单位“1”为分母;
②单位“1”为不变量。
第三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概念总结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在有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的计算中,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在同级运算中,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运算定律包括: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上册各类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山传友
一学期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从总体上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
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
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
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本班50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小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
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
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
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通过一学期“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措施”五落实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j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
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
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直观的操作验证中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是一节传统与创新完美结合的好课。
张伟琴老师在本学期一共上了两节教研组课,一节镇课题组课、一节镇活力课堂展示课和一节市级公开课。
她每一次上课都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关注细节,在充分预设后,精彩纷呈。
《找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操作、观察、讨论、发现规律,学生学得投入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在环环紧扣的环节中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复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综合性强,在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的同时,对基础知识掌握地更加牢固,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
四、加强教学常规,开展教研活动。
一学期来,我们立足课堂,认认真真做好五认真工作。
我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每月一次的五认真检查和期中五认真抽查。
检查后了解到我组备课认真详细,坚持写详案,能结合教学实际写好教学后记,作业批改认真及时。
我组组织了两次月考、一次期中调研考试和一次期末综合测试,每一次都能认真出好试卷,并认真审核,试卷中没有出现过一次错误。
每次考试后都能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调整并引领后续的教学,确保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纵观整个五年级的学生情况,学生的成绩稳步中有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明显改进,学习能力提高了。
在学生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期初反馈我组的数学成绩在全市调研中排在了全市前列,与以往相比取得较大的进步。
又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相信成绩一定更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