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改革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6课改教研┆课改在线
高职“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改革探讨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 静
摘 要:“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科研能力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特点,其教育任务在于通过明确研究目的、案例教学,加强课内外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探索,逐步形成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
当前,“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存在“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践操作,科研经验少”“课程内容难度大,传统讲授不易理解”等问题。
因此作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即: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正确科研观念;实施案例教学,增加学生直观的科研经验;加强课内和课外衔接,提供学生科研实践机会,以促进“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教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1-0176-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1.086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兼具学前教育理
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具备教育观察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
为了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教育研究的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教育学术论文的撰写,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一门方法论的课程,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熟知学前教育阶段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有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能力,为今后在工作中开展科研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特别强调幼儿教师要有基本良好的科研能力,因此,“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将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也决定
了学生未来就业后的专业发展。
一、“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该课程的教育质量
下滑,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一)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一些学生的观念里,只有传统的“三学六法”才是专业课,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其他课程都得不到重视。
他们认为“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必要性不大,应该是本科院校设置的,因为高职学生未来在幼儿园工作时根本用不到,也不打算在工作中进行科学研究。
再加之这门课程理论繁杂,不易理解,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在此偏差想法的影响下,有的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遇到课程中较难理解的内容就直接放弃,更加不能努力深入钻研;还有的学生仅仅满足于考试及格,背背理论应付一下考试,根本不能按照课程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缺乏实践操作,科研经验少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总学时为16学时,比起其他专
业必修课,学时安排较少,而该课程内容较多,包括“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结论的分析与撰写。
这些部分都是科学研究初学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概念多、表述严谨、不易理解,需要耗费师生大量的时间,而且不能随意删减和压缩,稍有讲解不到位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运用。
上述理论讲授基本就占据了全部课时,很难安排实践课时,导致没有办法让学生选择感兴趣、能驾驭的研究题目完成文献检索、构思研究设计和撰写论文等过程,更没有办法实现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即使教师布置了课后的同步练习,但师生的互动与反馈、修改与再修改的过程都没有时间进行。
这样,大大影
响了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内容难度大,传统讲授不易理解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这类方法论的课程实操性要求较高,单一的理论讲授效果不佳。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了论文选题的方法和步骤,理论学生背会了,但是具体该如何选题,前期的调研和分析该如何开展,学生还是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理论知识深奥难懂,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
同时,学生要想学会文献检索,提炼文献中的有用信息,特别是完成文献综述,不是教师课堂上详细讲解步骤、流程、方法和原则就可以学会的,学生必须亲自经历搜索文献、研究文献、提炼文献、独立撰写等实践过程,才能获得直接经验,才能领会相关操作方法,实现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生在学习具体的科研方法时,这种光听不练、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更是让学生难以真正融会贯通。
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机会,仅仅停留在习题的演练和假想操作层面是行不通的,理论并没有真正内
177课改在线┆课改教研
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的改革措施
笔者对“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
析,展开调研,深入探究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经过剖析、研
究,提出了以下教学改革思路。
(一)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正确科研观念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尊重幼儿为目标,培养学生科研的内生动力。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让学生科学认知学前儿童并实施学前教育,要让学生明确,学前儿童虽然从身高体重上不及成人,是个“小孩”,但是他们也是有生命、有情感、有需求、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
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针对学前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意愿,实施适宜的教育,并能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一过程中,学生仅仅掌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不够的,更需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学前儿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要有全身心投入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和立志服务家长和幼儿的决心。
这些信念会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科研理论,并能将理论联系实践,学习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其实就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任何一个科研项目就本质而言是要解决问题,这个出发点也是推动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强大动力。
只有学生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对学前儿童充满热爱之情,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深入探究,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科研方法,展开科学研究。
教育问题的解决也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体验,进而推动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增加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现有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师在授课中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互动,相互交流科研经验,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良好示范,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幼儿、了解幼儿、与幼儿做朋友,掌握与幼儿沟通互动的方法和技巧;三是多为学生提供接触幼儿的机会,多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践,增加实践经验和体验;四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保证实训课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五是强化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分组演练以及多次练习达到熟
能生巧的程度。
(二)实施案例教学,增加学生直观的科研经验
实施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科研经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熟练掌握对学生的研究经验具有要求。
但是,一般课堂教学最缺乏的恰恰是实践经验,因而教师可
以通过安排典型的教育研究案例供学生学习,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比如学前教育研究实施方案、学前教育研究报告、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综合性案例等。
将不同的案例综合使用,能够向学生展现生动具体的学前教育研究情境,再加上教师的理论讲解和细致分析总结,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于学前教育动态的关注,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和学习品质。
(三)加强课内和课外衔接,提供学生科研实践机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强调理论和实操的结合,所以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必须做到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及锻炼机会,拓展学生的课程学习。
具体的措施如下:一是采用助手制度,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师,让学生以科研助手的身份,协助教师完成科研课题或者科研报告等,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研合一”。
高校教师一般都需要进行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做一些简单的科研工作,比如查找文献、协助发放调查问卷等科研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入对课内讲授知识的理解。
二是学校为学生设立难度较小、适宜练手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尝试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包括科研课题、科研论文、调查研究等。
学校适当地划拨科研经费,并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实际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从申报项目、展开研究、总结汇总到最终成稿的完整科研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科学研究,才能真正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电芝.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9.
[4]俞瑞康.学研合一:《教育研究方法》教学的探索[J].师范
教育,2003(11):10-11.
[5]李芳霞.地方型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
教育与职业,2014(24):126-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鄂尔多斯市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实践导向理念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EZJK19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