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是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以手机、电脑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实时,海量信息。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快速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生活、学习都与新媒体产生紧密联系,促使大学生不得不融入新媒体环境中。

同时,大学生融入新媒体环境为将来大学生进入基于新媒体的工作环境打下基础。

新媒体成为时代的大背景,高校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去进行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校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时,首先应该抓住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教育创新。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教育观念落后
传统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由学校相关学工部门展开,学生只需要听从相关学工部门的安排、指导,就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传统观念下,学工部门按照自己的工作情况展开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本质——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工作问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

另外,我们从目前的学校工作展开中可以看出,每年招生季,学校招生工作多样化、组织形式丰富。

但每年毕业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展开积极性不高,指导工作形式单一。

可以看出,尽管高校为大学生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也设置了指导课程,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度仍旧不够,没有系统的就业指导规划。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相关就业指导部门没有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本质,就业工作展开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是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度不够,工作组织形式单一、系统性不强,指导工作效果不强。

(二)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不合理
随着就业形式越发严谨,高校教师认识
到大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压力。

高校为
了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专业素养、交
流能力等,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出
发,对大学生进行辅导,以期大学生能够具
备就业素养、就业能力,为大学生毕业后走
入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通过学者的大调查发
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存在一系列问
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

一是大部分高校学生
就业指导课程被安排进思想政治课程中,造
成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理念认识不清,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是很多就业指
导课程教师是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兼职,教师
专业度不够,难以促进学生就业素养的形成。

三是大多数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在毕业
季开设,这段时间学生正面临实习、就业压
力,已经没有精力再进行学校学习,课程教
学效率低下。

(三)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大多数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展开的主要形
式就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设立就业指导中
心。

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强调
理论、原则,缺乏对人才市场、大学生个体
的分析,教学实效性不高。

二是大学生就业
指导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发布一些相关的
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展开,能为学生带来
的就业指导有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
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实效性不高,没有为大
学生进行系统就业知识培养,也没有为大学
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渠道。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的创新途径
创新是民族兴旺的源泉,是国家兴旺发
达的动力。

创新也是教育界长久谈论的热门
话题,在教育中进行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
的重要方式。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
创新,可以有效的迎合社会时代背景、联系
学生实际情况,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
导,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环境适应力,为
大学生未来走入工作环境中打下基础。

新媒
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遍范围广等优势,
其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一对一的传播形式。


媒体环境下,展开以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
传播形式,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信息。

新媒
体凭借其优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深
受高校教育者、高校学生喜爱。

高校教育者
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快速的收集与教学内容
相关的教材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
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校学生利用新
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娱乐、交往
方式,促进学生与社会环境进行融合,培养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的展开对于激发学生就业积极性,提高学校
就业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目前,高校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程存在一系列问题。

大学生就业
指导人员在展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应
该基于这些实际问题,在新媒体环境对就业
指导工作进行创新。

(一)转变传统观念,进行就业指导课
程内容创新
传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
教学理念落后,课堂上主要以讲解理论知识
为主,忽视对大学生就业中国可能面临的问
题进行分析,教学实际效果不高。

教师在展
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时,应该积极对当前
就业形式、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突破教
材内容、进行内容创新,引进一些切合实际
的就业内容。

1.针对就业性别歧视,进行相关内容
引进
很多女学生认为就业过程中,很多公司
存在性别歧视。

教师应该针对女学生存在的
这种心态,引进相关内容,对女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辅导,提高女学生的就业自信。

例如,
教师引进一些名人故事——董明珠。

竞争对
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
长不出草来。

”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
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
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
多。

”媒体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
(下转第230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途径
陈铭言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41011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才重要来源,其教育目标与就业存在密切相关性。

目前,大学生数量成剧烈增长趋势,人力资源市场竞争激烈,各大高校纷纷将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评定一所高校教育能力的标准。

各大高校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目光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适应力差,自我定位不清等现象,为未来学生走入社会形成了阻碍。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促进大学生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确保大学生在剧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9-0228-0002
·228·
域教学人员的协同努力,教师之间相互贡献,相互学习,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学影响力。

(四)网络+学生
“网络思政”模式下,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更加顺畅化,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知识获取以及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作为学生,需要努力适应“网络思政”的发展趋势,通过主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网络思政”模式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思政”模式的建构,使学生不再受限于固有的思政教学模式,而是基于互联网而自由组建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个性化学习。

面对互联网中良莠不齐的知识信息,提高分析和选择的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误
导;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有效串联并深
入分析,将有价值、适合的知识信息进行充
分内化。

【作者简介】张新宇(1988-),男,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战略管理与创
新管理。

【基金项目】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创
新基金资助项目“关于网络思政工作方法与
路径的新探索——基于UNIQUE辅导员网络
思政工作室”(项目编号:2018SZGZ04)
【参考文献】
[1]王乔峰,曹效英,路璐.“互联网
+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教
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5(8):10.
[2]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
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
索,2015(9):98-99.
[3]王明辉,郑晋维,何佳利.新时代
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建设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9):88-90.
[4]叶卉.控与被控——90后大学生在
社交网络上的自我呈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启示[J].社会科学论坛,2018(5):231-
239.
[5]魏金婷.基于5W模式的高校网
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
化,2018,5(33):134-135.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EB/OL](2018-9-28).
/web/content.
php?id=6853
(上接第228页)
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着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

”董明珠家境平凡,年轻时并没有多大成就,但36岁的她毅然打破自己生活的格局,南下打工,最终创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教师通过引进董明珠的故事,鼓励女学生们不要害怕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危机,应该勇敢的闯入社会。

2.针对不同专业,对不同领域就业知识进行引进
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展开采用大班形式,几个专业一同在一间教室进行知识学习。

各个专业知识存在不同,将来他们要走去的职业岗位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教师在展开教授知识时,应该对专业进行区分,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引进一些职业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意识。

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的相关招聘信息,对各个公司相关的招聘要求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促进学生对能力发展做出具体的规划。

3.针对本地、周边、全国的就业形式
进行数据引入,培养学生大局观
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未来的职业
选择地区也存在很大不同。

教师在展开就
业指导课程时,应该对各个地区的就业情况
进行系统分析,让学生对地区就业形式进行
了解,提高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用性。

另外,
教师还应该对我国就业整体情况进行数据引
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促进学生良好就业
思想的形成。

(二)擅用新媒体,创新就业信息渠道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更新就
业信息、组织校内招聘活动的展开。

新媒体
背景下,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创新,有
效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大学生就业
指导中心在展开工作时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
进行信息渠道创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高
质就业信息。

一是高校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建立就业信
息库,方便大学生对就业信息进行查询。


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联合其他学校的大学
生就业信息库,从而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广
度。

二是搭建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推送及
时的就业信息。

微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
用到的新媒体形式,微信中的各种公众号深
受学生喜爱。

高校搭建微信公众号平台发送相关的就
业指导信息,可以更加快速的被学生获取,
另外,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建立互动沟
通,让有就业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获取
专业人员的分析和指导。

三是学校还可以利
用一些热门新媒体进行就业指导创新。

例如,
利用微博,贴吧或是专门开发一个App、网
站等进行就业信息发布,增加学生信息获取
渠道。

【作者简介】陈铭言(1989-),女,
硕士,招生就业处,研究方向为职业规划和
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丰鹏.浅析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J].中国报
业,2017(16):83-84.
[2]雷旭斌.浅析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J].中国市
场,2013(21):105-107.
[3]钱大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
指导工作的开展及创新方式探索[J].科学
中国人,2016(18):193.
(上接第225页)
或者“很高兴见到你,非常感谢!”如果在封建社会“中国式问候”没有特别的意义,西方读者则会对此深感遗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交际语境顺应的视角下,通过对《京华烟云》中含有文化因素的典型例子分析可以看出,语境顺应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即包容性。

在处理文化翻译时,译者要对语言进行选择以顺应读者所处的交际语境,即要在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方面顺应读者。

在文化翻译中译者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
都是译者与读者之间有意识的顺应和交流的
结果。

【作者简介】石亚娟(1984-),女,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Lin Yutang. (2009). Moment in
Pek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Verschueren, Jef. (2000).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钱冠连,霍永寿译,耶夫.维索尔
伦著: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3.
[5]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
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外语研
究,2005(4):55-59.
[6]张振玉译,林语堂著.京华烟云
[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