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陶瓷扬声器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电陶瓷扬声器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一篇:压电陶瓷扬声器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压电扬声器认识误区
低音不足:压电陶瓷扬声器特点在于中高频段表现出色,表现在听感上就会出现高频成分凸出,而将低频掩盖掉,听感上就会感觉没有低音;在无腔体的状态下,动圈喇叭的低音表现也不是很好,而且动圈喇叭在极限使用时受腔体影响,音量也有比较大的损失。

额定功率: 压电喇叭为容性器件,是不以额定功率作为考量的,在应用中是以耐压值作为考量依据的。

压电音频功放也是以输出电压(Vp-p)表示输出大小。

压电喇叭腔体:腔体对任何电声器件都是有辅助作用的,压电喇叭也需要腔体,只是对腔体的依赖性没有动圈喇叭大;压电喇叭在小腔体下S.P.L不会有很明显的降低;当然,如果空间允许,音腔做大一些,音量、音效都会更好一些。

功放分类:数码产品使用的小功放其实只有两类:CLASS-AB和CLASS-D;其他的如K类、G类、H类都是在AB类和D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升压电路,达到增大功放输出功率的目的。

常见设计问题解决
1)声音小
喇叭不良造成 > 措施:更换喇叭
结构问题(如音腔设计不合理、泄露孔过多、声短路、出音孔开孔率过小等)导致声音小 > 措施: 通过调整腔体、出音孔开孔面积等方式解决。

电路问题,又分两种情况:a,输入信号过小导致;b,功放电路工作不正常导致> 措施:通过实际分析解决,主要从几个方面考虑:a.输入信号大小;b.IC焊接是否ok;c.电路参数是否正常.2)杂音
结构共振杂音,这种是发生最多的。

措施:要找到产生杂音的“元凶”,然后通过固定、隔离等方法解决。

音源本身问题导致的杂音.> 措施: 更换音源解决。

喇叭不良出现杂音。

> 措施: 更换喇叭。

电路干扰(底噪、高频干扰等)引起的杂音.措施: 通过调整电路(增加滤波器件)进行吸收,如果干扰或底噪比较严重,无法通过外围电路进行解决,则需告知客户进行改板,优化layout来解决。

3)破音
音源失真引起。

措施:降低音源增益或更换音源。

功放失真引起。

措施:有两种可能:
a.功放输出过大,这种问题在客户端出现最多,有很多客户为增大音量,将软件增益调的很大,导致功放输出过大,通过调整增益解决。

b.功放工作不正常导致输出失真,需查找问题解决。

喇叭不良引起。

措施:更换喇叭解决
4)功放发热
由于压电扬声器所用的功放集成了DC-DC,功放效率会降低,特别是中高频段,热损耗加大,功放会有发热现象(芯片商在着手改善).现时解决办法:对中高频段进行衰减,降低功放在中高频段的功率输出; layout时在PA周围加大地线进行散热;PA电路部分加屏蔽罩也有利于散热。

发热现象在手机中比较常见,持续长时间播放音乐就会出现发热现象,通过调整可以控制在客户可接受范围。

5)功放上电啪啪声
功放上电出现啪啪声的问题,在功放电路上是很常见的问题,很难彻底解决,目前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主要以调整功放上电和使能脚上电的时序来解决,上电时序:codec静音——功放上电——使能脚打开,通过这样的时序调整一般都可以解决啪啪声问题。

6)播放音乐时出现闪屏、水波纹
闪屏问题主要由于供电不足引起;水波纹主要由于干扰引起。

解决办法:功放供电和屏供电不要用同一个LDO端口,避免大电流时屏供电不足引起闪屏;
水波纹主要通过滤波、加大地线分布面积等方法解决。

案例综合
客户A,现象:喇叭声音很小。

检查电路:功放输出很小,检查分析后是因为电容和电感用错料,更换后正常。

客户B,调试时音量很小,检查后是因为codec输出的信号为左右声道信号,而客户将左右声道信号按照差分输入方式接入,导致功放输出很小,将输入方式改为单端输入后问题解决。

客户C,样机杂音严重,经查找是因为后壳上与电池盖连接的金属弹片振动敲击电池盖产生杂音,点胶固定后问题解决。

第二篇:压电陶瓷制作工艺
2.2陶瓷样品的制备 2.2.1陶瓷样品的制备流程
将以上初始原料按照化学计量比称量后放在红外烘箱内干燥,装入密封的球磨罐中,对于含有Na2CO3试剂的系列样品,采用无水乙醇为球磨介质,其他系列样品则以蒸馏水为球磨介质球磨四小时。

将所得浆料和玛瑙磨球分离后烘干,而后装入氧化铝坩锅,按照不同体系采用不同预合成制度对于样品进行预合成。

陶瓷粉料的预合成过程是一种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

这种化学反应不是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的,而是在比熔点低的温度下,利用固体颗粒间的扩散来完成的固相反应。

对体系(1)和(2)采用590℃×1h+710℃×1h+820℃×1h的预合成制度 [44];由于体系(3)是高层数的铋层状结构,其合成需要较高的能量方能实现,故采用以的速率升至850~900℃的高温,之后保温2小时。

将预合成完的粉料手工研磨成200目左右的细粉,以质量比为5~8%加入聚乙烯醇(PVA)粘合剂造粒后并取120~150目粒径的粉料,在单向压力机上以16.3MPa的压力压制成直径为10毫米,厚度在0.8~1.8毫米范围内的圆片坯体。

经过550℃保温1小时排胶后在大气环境下对坯体进行烧结。

影响陶瓷烧结的因素主要有锻烧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等。

锻烧温度对成瓷的质量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陶瓷的致密度和晶体生长。

烧结过程中致密度的提高主要是靠离子扩散来进行。

离子扩散的速度由扩散系数η决定。

扩散系数是温度的函数,即
其中η0是与材料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的常数,β是与活化能有
关的常数。

由公式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时,扩散系数增大,烧结过程加快;但温度过高,超过烧结温度的上限,则由于出现过多的液相,可能发生粘连,或由于挥发使密度下降,性能恶化,也会容易造成陶瓷发生较大的变形。

烧结温度对晶粒生长也有很大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生长的速度加快,所以温度过高也会使陶瓷由于晶粒生长过大而变脆,强度减弱。

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等对成瓷质量也有影响。

根据他人的报道及我们的初步探索,对于(1)体系在960~1160℃;(2)体系在1100~1160℃烧结2小时以制备致密陶瓷;(3)体系在960~1140℃范围内烧结。

在初期摸索烧结工艺时,没有采用任何特殊的方法来防止Bi挥发,烧结后陶瓷片色泽呈淡黄与明黄相间,样品的强度差、成瓷性不好。

因此,后期在烧结时采用Bi2O3粉料提供Bi气氛及埋烧的方法以防止Bi元素挥发,制备致密的陶瓷材料。

在铋层状陶瓷的制备过程中,由于Bi2O3在高温下挥发,在材料中容易形成Bi空位,随后产生氧空位,从而影响材料的漏电流和抗疲劳性能。

为补充材料制备过程中损失的Bi元素,一般在烧结过程中,在承烧板(锆板)上烧结样品附近的某一区域内放入原料质量比为5~10%的Bi2O3原料形成Bi气氛,以保证晶粒正常生长。

Bi2O3的熔点只有824℃,在烧结过程中当温度高于熔点时,会形成液相。

液相的形成有助于烧结初期快速提高密度,但是最终会得到一个比较低的密度,这是由于液相的原因形成了孔隙,而这些孔隙又是烧结中难以消除的。

因此适量添加Bi2O3粉料形成Bi气氛将对铋层状陶瓷的烧结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烧结过程中,为尽量减少Bi2O3的挥发,采用图2.1所示的埋粉法烧结。

埋烧法是在高温锻烧时用三氧化二铝作为埋粉将要烧结的预合成好的陶瓷坯体夹中间。

图2.1埋烧法示意图
Fig.2.1.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intering process
图2.2固相反应法的工艺流程图
Fig.2.2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for the process of the
preparation 由于高层数的铋层状陶瓷难以形成,因此我们精确控制坯体烧结时的升温速率:在900℃以前分别以10℃/min快速升温,此后分别以8℃/min和5℃/min升至所需烧结温度,并在烧结温度下保温2~2.5小时。

将所制备的样品用320~800目的砂纸打磨成0.5mm 厚度的陶瓷圆片,并在上下表面分别镀上电极,两边镀上不同直径大小银电极的目的为了防止边缘漏电效应。

固相反应法制备铋层状陶瓷的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2。

16
4.3.2极化工艺对压电性能的影响
经人工极化处理以后,压电陶瓷的电畴按极化电场方向取向排列,这个取向的程度愈高,材料的压电活性就愈强。

对于晶格结构很完整的材料,要使它的电畴作90°转动就比较困难。

因而极化以后的效果,或者说对极化强度的贡献,主要是来自极化时作180°反转的那些畴。

在这种情况下,材料的压电性能就比较难于充分地发掘出来。

如果能够设法使一些晶胞的结构发生畸变,这样在人工极化处理时就有利于晶胞自发极化的转向,即有利于电畴的反转,压电活性也就会有所提高。

[7] 铁电陶瓷要经人工极化处理后,才具有压电性。

要使铁电陶瓷得到高程度的极化,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压电性能。

合理地选择极化条件。

即选择极化电场、极化温度和极化时间这三个因素彼此又互有关系。

理论上,当外界电场超过矫顽场强时,应该可以使大部分电畴转向而完成极化。

但实验表明,在这样的电场作用下,维持很长时间,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极化性质,却不能说压电特性己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把压电特性充分发掘出来,必须加电场至饱和场强,它的数值远比矫顽场强高(约3一4倍)。

因此,矫顽场强是极化时选择场强的下限,饱和场强则可以认为是极化时选择场强的上限。

不论是矫顽场强和饱和场强,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温度升高使畴运动更容易进行。

显然,如果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人工极化,效果可以更好些。

在实际选择极化电场时,有时会受到击穿的限制,就是说,未到达饱和场强,样品即被击穿。

击穿场强与配方有关,还受样品中存在
气孔、裂缝及成分不均匀等因素影响。

击穿场强与样品的厚度也有关系。

当外加电场超过矫顽场后,极化的建立是突变的,但压电性尚不能立即充分地发挥出来,必须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极化性能。

极化时间长短,对不同的材料也不一样,与极化电场、极化温度也有关系。

在同样的极化电场和极化时间下,极化温度愈高,则电畴愈易趋于定向排列,极化效果较好。

这可以作如下理解:第一,结晶的各向异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第二,提高温度可使电滞回线变窄,矫顽场变小,实际上也就是使畴运动更容易进行。

第三,提高温度还可以减少空间电荷对畴运动的阻碍作用,使材料极化更充分。

实际选择极化温度时,都是以温度高一些为好,但是如前所述,在提高极化温度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电阻率太小,漏电严重,甚至导致电击穿【8】。

另外涂银方式对极化效果也有很大影响,由于试片的边缘比较疏松,缺陷较多,很容易造成边缘击穿,本文选择避开边缘的中心涂银方式,可以提高试片的极化电压,使材料的压电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际试验过程中一般选择的极化条件为:160~170°,4000—6000V/mm,30min。

将样品上银浆,极化,放置一天测其压电常数d33电滞回线。

对于有些极化后性能较差的制品可利用压电体电滞回线的特性, 进行“ 反向极化”给予弥补。

反向极化就是把已极化过的制品反方向极化一次反向极化电压略高于头一次极化的电压。

经过反向极化其, 值大约可提高以内, 有些也可达。

第三篇:英语论文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英语论文
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姓名:王建成(Frank)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11301班序号: 21 学号: 201301828
英语论文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English papers
Abstract: The writing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English majo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final stage of study.This is not only a
test of the results of the entire undergraduate study, but also a benefit to their future learning knowledge, training research ability and a certain theoretical thinking process.However, this is a difficult part of the graduates and guidance teacher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 have some common questions for thesis, involving the abstracts, thesis topic selection, data collection, writing method, and other aspects of English words, analysis of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摘要: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他们最后学习阶段的重要一环。

这既是对整个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也是一个有益于他们今后学习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一定理论思维的过程。

然而,这却是毕业生和指导教师均感困难的一环,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常见的问题,涉及论文摘要、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写作方法、英语文字表达等方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Key words: English papers;Abstract of thesis;Analysis of the problem;Syntax error;countermeasures
关健词:英语论文;论文摘要;问题分析;语法错误;解决对策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他们最后学习阶段的重要一环。

这既是对整个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也是一个有益于他们今后学习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一定理论思维的过程。

然而,这却是毕业生和指导教师均感困难的一环,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的难度和复杂度,及学生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的局限及其对论文写作的陌生等原因,使他们在写作中面临各种困难,主要涉及选题、收集筛选资料、论文写作方法、英语的书面表达等方面。

其中任何一环出错,都会影响论文的顺利写作,甚至造成论文写不下去。

笔者结合指导多届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验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一、调查结果和问题分析
笔者曾对某学院外语系部分毕业生进行过论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要求他们就论文写作中有哪些主要的困难、写论文后有哪些主要收获等问题做出尽可能详尽的回答。

共收回的有效答卷中。

笔者进行了仔细的归纳分析,学生普遍感到收集资料费时而盲目,不知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资料,难于处理论点与论据(资料)的关系。

他们也知道有些观点要用理论性权威性强的资料来支撑,但又不知何为理论性权威性强的资料。

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将参考文献与自己所要论述的观点结合起来。

有的学生能获得较丰富的资料,但最后却让资料淹没了观点,结果是本末倒置。

学生在论文作文写作中的第二大困难分别是涉及选题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的困难,百分比均为36%。

为便于叙述,现分而述之。

选题两方面的困难是由于学生的知识不系统不深人造成的,他们虽然学习了三年多的专业课题,但一旦要深人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如英美文学、翻译、教学法、语言学等,根本就不知道要“研究”什么间题,更谈不上所谓“问题意识”。

他们对论题可能涉及的范围往往是一知半解。

学生们在表述他们在确定选题时的感受时,“没思路”、“茫然”等是他们常用的词汇。

写作方法方面的困难,则是因为学生对学术论文的写作程式缺乏了解而造成的。

虽然毕业论文不过是学术论文的“习作”,但基本要求应是一样的。

从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看,相当多的学生对怎样整合资料,谋篇布局,展开论述,还是心中没底的。

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将收集到的论文材料按照论文的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组织,安排篇幅和段落,如何对每一部分的观点做层进式论述,使论文的部分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达到逻辑的衔接,从而完成一篇规范完整的论文。

学生往往产生如下一些问题:
1,“遗留问题”:这是指学生因为没有选题得当,摘要没有写好而造成的问题。

学生没有把论题思考透彻,一旦开始写作,就会产生问题,或是不能展开思路,或是思路离题。

2、知识水平问题:学生由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功底薄弱,一旦展开论述,就会捉襟见肘,如有的学生论述中英成语的翻译时,会暴露出中文成语知识方面的欠缺,或由于功底薄弱,只能是老生常谈,在自己的论文中反映不出自己的积极主动的思考过程和
活跃新颖的思维。

3、论文写作方法掌握问题: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程式,就不知道怎么提出论点、列举论据、进行论证,即使有了资料也派不上用场。

“英语书面表达困难”一项,未在O1级学生中获得数据,笔者对此的解释是:这四名受查学生均为平时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为优或良的学生,文字表达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

但事实上,从O1级学生的总体成绩判断,他们中感到英语文字表达困难者的比例只会略低于后一届的33%。

从此栏可看出,感到英语文字表达困难者的比例在逐届上升,在03级学生中达到42%。

我们可看一个旁证:大连海事大学外语系进行过一项徽观调查。

对英语专业2003届共60篇学士论文进行了评估分析。

指导这届学生论文的16位教师对这些论文的选题、结构及论证方法、语言运用逐项评议和打分,计分等级为优(4分)、良(3分)、中(2分)、差(1分)。

统计表明学生得分最低的是语言运用项,仅有2.7分,需补充说明的是,接受笔者问卷调查的这14个学生中,毕业论文得“优”者5人得“良”者6人得“中”者2人,得“中”或“及格”者有一人。

二、解决对策
1、选题:面对论文写作,学生往往有无从下手的茫然,这首先在论文的选题上表现出来,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选什么题目,有的选题太大太空(如《翻译与文化》,《成语的翻译》,有的题目与正文内容不完全吻和(如《口语表达的艺术》写的是口语的学习;《翻译与写作》只写翻译,而没有涉及写作,更没有分析清楚翻译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互相促进作用),有的题目又太小太窄(如只论述一、二个翻译技巧),有的题目貌似新颖,但实际上学生很难写出一篇有新意的论文,最后还得推倒前文,重新从传统的原有的观点来写。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学生没有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或不够深人仔细,更缺乏对所论及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动态的掌握。

因此,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动态,熟悉资料,分析论题,更要从学生的自身水平等方面确定恰当的标题。

标题可以说是论文的“文眼”,
确定了标题,也就有了合适的思路,也方便往后的资料收集整理和论述的展开。

因此,选题十分关键。

我们可按照下面的思路来确定选题:
(1)缩小题目范围:题目:民主—限制性的题目:民主的进展—缩小的题目:美国民主的进展—最后确定的题目:在未来二十年美国民主的进展
(2)题目要具有引人注目的效果,不要平淡:平淡的题目:Where is wind energy being used?引人注目的题目:Does investing in wind energy make economic sense?
(3)题目要实在有据,勿空泛抽象:空泛抽象的题目:Is capital punishment moral?实在有据的题目:Should capital punishment deter crime’s? 经过这样的对题目的“最小化”,一来可以明确写作的中心和方向,二来学生收集资料时也可有的放矢。

2、材料的收集筛选:学生可通过书店、图书馆、网络、进行各种调查等渠道收集资料。

只要是有关选题,资料越多越好,然后从中筛选最恰当有力的材料。

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浏览书籍。

浏览一本书的序、跋、目录等部分,发现与选题有关的章节,就读读该章的开始和结束的段落,了解内容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和研究方法,从这些方面判断此书是否提供适合选题的客观信息。

(2)浏览论文。

看论文是发表在什么档次的期刊上,什么是其目标读者,并阅读摘要和结语部分。

(3)浏览网站。

浏览网站的主页、内容和链接,考虑其信誉度,尤其注意网站上次更新的时间。

3、论文写作方法:“根据写作的性质来分类,研究论文是一种含有很强的论证因素的论说文,论文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相应的写作方法。

而在论文的写作阶段,由于学生不熟悉写作程式和规范,造成这一阶段问题颇多,这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种种缺陷,只有克服这些缺陷,一篇合格的论文才成为可能。

针对这些问题,应指导他们按照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论文写作。

首先,在导言或第一段提出自己对论题的看法和分析思路,最好回顾一下已有的研究进展;其次,通过组织运用充分而有力的资料,对论题进行论证;最后,得出论文的发现或结语。

在这个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依照论文的程式,展开对间题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

经过这样的过程,论文的
论据就会逐步丰富,论证就能逐步合理展开,论点也才会逐步突出鲜明起来。

从学术论文要遵循固有的写作规则这一点来说,学术论文可以说是“学术八股文”。

当然这只是针对其写作程式而言,而在写作程式这个“平台”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思维。

对本科生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为:适当的选题,正确的语言,规范的格式,充实的内容。

因考虑到本科生知识现状,一般不作创新要求。

然而,要求英语专业本科生能写出一篇观点正确、思路清晰、符合学术论文基本写作要求的毕业论文来,是衡量其是否达到合格的一个标准。

并且,由此培养起来的“研究方法确实是对任何一个热爱追求知识的人的最有用的方法。

4、英语书面表达:这是学生论文写作碰到的主要困难之一。

而且经过教师的耐心细致的指导,论文选题的改进比较容易见效,论证方法就较难,而语言运用能力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

教师指导不可能替代学生遣词造句,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低下是写好毕业论文的一大障碍,也是产生抄袭动机的一大根源。

如何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至少有三个:(1)学生一般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英语写作能力较差。

(2)学生对论题涉及的英语专业术语表达不熟悉。

(3)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特有语言风格和行文的语法结构、词汇要求没有掌握。

因此在学生的论文中,涉及一般的英语词汇语法错误比比皆是,包括低级错误。

专业概念也不能用相应的英语术语来表达,行文风格语体也不恰当,如太口语化。

为克服他们的这些缺陷,应教给他们论文的语言表达。

英语的书面语,都具有清楚,简洁和客观的特征,这是教授英语写作时一直得到强调的重点。

下面我列举一些在英语论文摘要,内容及语法错误的一些例子加以强调和修正:
例1.论文《新疆一水利枢纽导流兼泄洪排砂洞进口闸室边墙开裂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分析》题目翻译“Analysis on hydro-junction project and flood discharge tunnel structure strength with wa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