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部编五年级上册)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敲钟的声
音传到了客船上。
资料袋
寒山寺:坐落于苏 州城西5公里处的枫桥镇, 始建于南朝梁,距今已有
1400多年的历史。
主旨归纳
《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旅 途中的游子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 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 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 达了诗人愁闷、孤寂忧愁的思乡 感情。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 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聒】声音嘈杂。 【故园】故乡。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 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 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上阕
山高水广的场景 气势庞大的队伍
注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刚刚。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诗意: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傍晚的 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间,清澈的泉水 在石上流淌。
整体感知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乌 啼/霜 满 天 , 江 枫/渔 火/对 愁 眠 。 姑 苏/城 外/寒 山 寺 , 夜 半/钟 声/到 客 船 。
这首诗写了一位游子夜 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 秋江夜泊图。朗读的基调 是深沉婉约的,语调低缓。
品读诗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长 相清 思纳
兰 性 德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 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 四十二首,时人誉为“清代第一 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
品读诗歌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千帐】这里是虚数,指帐篷很多。
结构梳理
月落 霜满天
枫
所见 江枫 渔火
桥 夜
所闻 乌啼 钟声
泊
所感
对愁眠
凄凉 愁闷
小练笔
寂寞的夜晚,四处漂泊的诗人在苏州城外的 枫桥边,看着月亮西沉,听着乌鸦啼叫,面对点 点渔火,加上夜半悠长的钟声,诗人难以入眠, 只有忧愁相伴,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家乡的 亲人?自己的前途?还是……请你猜测一下诗人 的心理,写一写他的心理。
主旨概括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 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 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结构梳理
山 居
景
明月、松林 清泉、山石
动静结合 寄 情
秋 暝
人 浣衣之女 以动衬静 打鱼之人
山 水
枫桥:地名; 枫:季节,即秋季; 夜:时间; 泊:停泊,主要事件。
bó
泊
组词:泊船 停泊
造句:河边停泊着好几艘轮船。
chóu
愁
组词:忧愁 愁眉不展 造句:看小明愁眉不展的样子,肯定又没考好。
sì
寺
组词:寺庙 古寺 造句:奶奶榆钱树 榆树 造句:我家门口种了好几棵榆树。
pàn
畔
组词:河畔 湖畔 造句:我和爸妈在湖畔散步。
感谢聆听
解题
•山 居 : 即作者晚年隐居的别墅,点明地点 • 秋 : 点明季节 • 暝 : 傍晚,点明具体时间
(雨后)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乌】乌鸦。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遥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 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枫树和 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苏州城的副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综合拓展
关于思乡的诗词: 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李白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3.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小练笔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 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 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 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 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竹喧 竹林中笑语喧哗。 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
浣女 洗衣物的女子。
诗意: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 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随意 任凭。
尽。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春芳 春天的花草。 王孙 指诗人自己。
诗意: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 里,长久居于此地。
21 古诗词三首
我会 认
yú pàn ɡēnɡ ɡuō
榆畔更聒
我 会 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sūn
bó
chóu
孙泊愁
sì
yú
pàn
寺榆畔
多音字
ɡènɡ(更加) (更好)
更 ɡēnɡ(半夜三更)(更改)
更(ɡēnɡ):①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
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改变;改换。
教学目 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
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叠用
山长水远,凸显将士 们行军的艰难。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远离故乡,朝着山海关之 外进发,途中必定也要忍 受思乡之苦。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1 会认“暝、浣”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默写《枫桥夜泊》。
3 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 绘的景象,体会诗歌感情。
山居秋暝
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代著名的诗 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 王右丞。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受降官处 分。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 官, 40岁后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 居士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 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他 不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同时 对音乐也十分精通。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 有《王右丞集》。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 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 雕琢,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 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最著名的诗 是《枫桥夜泊》。
枫桥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是 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大运 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南北 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 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 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 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 桥”,并沿袭至今。
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 维
——·讨论交流·——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 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 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 句?为什么?
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 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 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 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 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 高洁情趣。
下阕
细腻哀婉的人物 内心世界
鲜明 对比
巧妙 结合
升华了羁旅怀乡的 主题,意境深长。
主旨归纳
《长相思》通过描述词 人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 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 深思念,也反映了词人渴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结构梳理
叙事 山长水远,行军艰难 上阕 写景 帐灯千盏,队伍庞大 羁
长相思
旅
写景 风雪交加,声音聒耳 怀 下阕 叙事 思念故乡,难以入眠 乡
结束语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集大量的情景情感于短短数十 字之间,或豪放、或婉约、或思民生疾苦、或抒发豪 情逸致,更难得的在于浓缩大量历史人文,言有尽而 意无穷。经典诗词往往意境圆融,既启人深思,又不 使读者的思维困滞于诗词之中,启人灵智,发人深思, 实乃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文化精品。
我会写
sūn
孙
组词:儿孙 孙子 造句:爷爷正在哄着小孙子玩。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意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间,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居
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秋
洗罢衣服的姑娘们嬉笑欢语经竹林回家,顺流而下的 暝
鱼船使水面上的莲叶也摇动起来。
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