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胎教:古代胎教的合理性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代胎教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认为⾃然环境能够决定新⽣⼈⼝感知觉发展⽔平和智⼒、品德等⼈格特征。
《淮南⼦.坠形训》⾥说,东⽅为“川⾕之所德,明之所出”,⽣在那⾥的⼈“窍通于⽬(视觉灵敏)。
筋⽓属马,苍⾊主肝,长⼤早智⽽不寿”;南⽅为阳⽓之所积,暑陷居之,⽣在那⾥的⼈,“窍通于⿐,⾎脉属马,⾚⾊之⼼,早壮⽽夭”:西⽅为“⾼⼟”地带,“⼭川出马,⽇⽉⼊马”,⽣在那⾥的⼈,“窍通于⿐,⽪⾰属马,⽩⾊主肝,勇敢不仁”;北⽅“幽晦不明”,⽣在那⾥的⼈,“窍通于阳,⾻⼲属马,⿊⾊主肾,其⼈蠢愚,禽兽⽽寿”;中部地处“⽈达”,为“风之所通,⾬露之所会也,”⽣在那⾥的⼈,“窍通于⼝,肤肌属马,黄⾊主胃,慧圣⽽好治。
”
古代关于⾃然环境影响新⽣⼈⼝的⼼理素质,特别是能使⼈或智或愚,或君⼦或⼩⼈的观点,现代⼼理学尚⽆定论。
但从⼀般认为草原上的⼈粗犷剽悍,⼭区⼈淳朴诚挚的⼀些事实看,古代的看法似乎不⽆道理。
这启⽰我们可以开展⼀些关于⾃然环境能否影响和怎样影响新⽣⼈⼝个性发展的研究。
古代胎教的合理性
2
古代胎教历史记载
①太任,⽣卒年不详,任姓,⼜称⼤任,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
商朝时期西伯侯季历之正妃。
周⽂王姬昌之母,历有记载的胎教先驱。
太任是商朝末期贵族挚任⽒的⼆⼥⼉,她⽣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嫁给周族领袖季历后,
太任,⽣卒年不详,任姓,⼜称⼤任,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
商朝时期西伯侯季历之正妃。
周⽂王姬昌之母,历有记载的胎教先驱。
太任是商朝末期贵族挚任⽒的⼆⼥⼉,她⽣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嫁给周族领袖季历后,太任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孝敬婆婆。
她主持后宫⽴⾝端正,宫廷上下肃穆祥和。
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的场景,⽿不听*逸⽆礼的声⾳,⼝不讲傲慢⾃⼤的⾔语。
从不歪着⾝⼦睡觉,也不偏斜着坐、跛着脚站。
切割不正⽓味不良的⾷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不坐,夜⾥就让乐师朗诵诗歌。
姬昌⽣下来就⾮常聪明,太任教他⼀,他就知道⼗。
⼈们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列⼥传·母仪传·周室三母》⽈:⼤任(太任)者,⽂王之母,挚任⽒中⼥也。
王季娶为妃。
⼤任之性,端⼀诚庄,惟德之⾏。
及其有娠,⽬不视恶⾊,⽿不听*声,⼝不出敖⾔,能以胎教。
溲于⾗牢,⽽⽣⽂王。
⽂王⽣⽽明圣,⼤任教之,以⼀⽽识百,卒为周宗。
君⼦谓⼤任为能胎教。
古者妇⼈妊⼦,寝不侧,坐不边,⽴不跸,不⾷邪味,割不正不⾷,席不正不坐,⽬不视于邪⾊,⽿不听于*声。
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形容端正,才德⼈矣。
故妊⼦之时,必慎所感。
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肖之。
⽂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②孟⼦的母亲怀孕期间也曾说到:“吾怀妊是⼦,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胎之教也。
”因此,孟⼦成为我国儒家的亚圣。
古代胎教的合理性2
3
古代胎教的精辟之处
主张“慎始”,简⾔之,即主张婚前娶妻嫁⼥应审慎,这是因为母亲的品德对后⼈的成长影响很⼤。
重视环境因素对胎⼉的影响,主张避免周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免除不良刺激对胎⼉的影响。
强调⼼境平和,主张孕妇应谨⾔慎⾏,修养⾝⼼,陶冶情操。
重视早孕期间的调理。
指出妊娠初期的三个⽉最为重要,应当重视孕妇的⾝⼼调理。
现代优⽣学证实,妊娠最初的三个⽉,胎⼉最易受母体内外环境的影响。
古代胎教的合理性3
4
认识古代胎教
古代胎教对当今的胎教有着启迪意义,但并不是⼀回事。
现在所谓的胎教,实际上是对胎⼉⽣长发育的⼀个良好的维护与促进。
胎教本⾝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之所以还⽤“胎教”这个词,是因为⼴⼤⽼百姓都是这样称呼的,因此,就⼀直沿⽤下来了。
中国古代胎教是怎么回事呢?胎教这个词汇在我国其实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古时候的胎教和现在的胎教是很不⼀样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古代的胎教对现代胎教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因为从本质上来讲,⽆论是古代的胎教,还是现代的胎教都要达到⼀个共同的⽬的,那就是更好的保护母婴健康,更好的促进胎⼉的发育。
胎教从字⾯上来看似乎含有教育的意义,其实其并不属于教育的范畴。
了解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更好的执⾏胎教具有⼀定的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