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徐霞客游记
原文: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

洞在悬崖间。

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

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

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

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

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

仰视碧落,宛若瓮口。

度桥,直上攒天岭。

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

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

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

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

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

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

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

山谷川原,候同气异。

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

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

以太
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译文:
从南天门宫往左直奔雷公洞。

洞在悬崖中间。

我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

抬轿的人说迂回绕路不方便,不如从南岩下竹笆桥,可以观赏滴水岩、仙侣岩等胜景。

于是从北天门往下走,一条阴森的小路,滴水岩、仙侣岩都在小路左侧,悬崖向上飞突,泉水滴沥崖中,悬崖中能容下静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

下到竹笆桥,开始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但山路没有随着山涧。

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经过白云岩、仙龟岩等处,一共走了二十多里,顺石阶一直下到涧底,就是青羊桥。

涧水就是竹笆桥水的下游,两岸山崖上草木繁茂,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在上面,不知道涧水流到什么地方。

抬头仰望天空,形状如同瓮口一般。

过了桥,径直登上攒天岭。

走五里,抵达五龙宫,宫殿的规模和格式与紫霄宫、南岩相仿。

从宫殿背后登山,走一里多,转进山坞,到自然庵。

不久返回五龙宫殿右面,转下坞中,走两里,到凌虚岩。

凌虚岩背靠重重山峦,面临极深的沟壑,正对桃源洞众山峰,满山嘉树特别茂密,紫色翠色互相辉映,犹如图画,是希夷先生修炼的地方。

前面有传经台,孤零零地俯视深壑,可以和飞升台相媲美。

返回时经过五龙宫殿左面,攀登榔梅台,于是下山到达草店。

华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脚没有高大奇特的树木;一直上到峰顶,松柏大多有三人围抱那么粗;松树全是五针松,松子和莲子一般大小,间或遇到没掉落的松果,摘下来吃,鲜味、香味都特别好。

太和山则是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

嵩山、少室山之间,从平缓的山脚到达绝顶,树木被砍伐得所剩无遗,只有三棵将军树巍然耸立着。

山峰、峡谷、河川、平原各种地势,季节相同
而天气物象不一样。

我从嵩山、少室山出来时,才看到田里麦苗青青;到了陕州,杏树刚刚开花,嫩绿的柳枝随风摇摆,十分动人;进入潼关,大路平坦,高大的杨树立在道路两旁,梨树、李树高低不齐;等到转到泓峪,却是层层的冰冻积雪遍布山谷沟涧,真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

经过坞底岔时,又看到杏花开放;从龙驹寨出去,桃红柳绿,所到之处一片春色。

忽然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生情。

于是从草店启程,经过二十四天,在浴佛节第二天到家。

用太和山的榔梅为老母亲祝寿。

《游太和山记》
2、《记游白水岩》原文及翻译译文
《记游白水岩》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3、《游爱莲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游爱莲亭记》原文及翻译邱兢
原文:
郡①之北郭有水滢然,曰萧湖。

湖之北,舍舟步行,不五六里,曰后湖。

湖与运河止间一堤,南始伏龙洞,北抵钵池山,东绕盐河一带,周环约十数里,淮之胜境也。

余生长于淮,未获一至其地。

癸巳秋七月,溽暑初伏,凉风暂起,买舟于菰蒲曲之港口。

菰蒲曲者,水南程先生别业,切近伏龙洞者也。

舟行数十弓②,左转石桥,云景波光,千顷一碧。

济南大明湖、杭州西子湖,向之叹为澄涵沱澹者,仿佛遇之。

于是载沉载浮,与波上下,推篷四望,旷然神怡。

钓艇横烟,遥歌断续,菱汊也;蔬篱茅茨,数家掩映,蒲洲也;禅林道院,隐隐丛丛,柳湾也;绿树红桥,蔼蔼宛宛,爱莲亭也。

亭四面皆种莲花,故因以名,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

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

”盖实景也,亭虽小而杰出于湖中。

甫登舟遥望焉,以为即之甚易,乃度渔梁③,穿荻港,沿荇田,凡经数十转,而后得造斯亭。

亭后为般若寺,僧闻客至,出迎,延坐于清风阁,饷以雪藕。

解衣盘桓,俯仰流连,见夫水鸟拍波,游鱼唼藻,不禁喟然叹曰:“物之乐其乐也,如是乎?殆移我情矣!”
久之,扣舷沿旧路而返,偕游者曰:“湖之胜在爱莲亭,钵山之胜在景慧寺,由亭诣寺,直一苇航之耳,盍回舟为薄暮游?”舟子曰:“时不及矣!”遂止。

嗟夫!世之鹿鹿④尘途者,其于某水某邱,虽在故都,至老不能识焉,况侈宇宙之大观乎?然则余今之获游于此,亦非偶然,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中国游记散文大系》)
【注】①郡:指淮安。

②弓:古代计量单位,六尺为一弓(一说八尺)。

③渔梁:筑堰围水捕鱼的一种设施。

④鹿鹿:即“碌碌”。

译文:
淮安城的北面有一片澄明清澈的水泊,名叫萧湖。

萧湖的北面,弃船步行,不超过五六里的地方,叫后湖。

后湖和运河只隔着一条堤
岸,南面始于伏龙洞,北面抵达钵池山,东面围绕盐河一带,四面围起来大约有十几里,是淮安的一处优美风景。

我生长于淮安,但没有一次能有机会到这个地方。

癸巳年初秋七月,夏天的潮湿闷热刚刚有所消解,凉爽的秋风刚刚吹起来时,(我们)在菰蒲曲的港口雇了船。

菰蒲曲是水南程先生的别墅,靠近伏龙洞。

船走了几十丈,向左转过石桥,云影波光,千倾的湖面一片碧绿。

济南的大明湖、杭州的西子湖,以前人们赞叹为澄澈浩渺的美景,似乎在这里遇上了。

于是船只时起时伏,随着波浪上上下下,推开船篷四处眺望,心旷神怡。

钓鱼的小船在烟波中穿行,远处的渔歌时断时续,那里是采菱的河汊;菜园为篱,茅草作顶,几户人家相互掩映,那里是长满蒲苇的绿洲;佛寺道观,在树丛中隐约可见,那里是长满柳树的河湾;绿树红桥,茂密弯曲,爱莲亭就在那里。

亭的四面都种植着莲花,因此命名为爱莲亭,风景清丽至极,在全湖美景中位居第一。

阎省庵题写联句说:“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

”的确是实景的描写,爱莲亭虽然小,却高高突出于湖中。

刚登船时,遥望爱莲亭,以为到达那里很容易,没想到竟然要穿过渔梁和长满芦荻的港湾,沿着荇田航行,一共经过几十次转折,然后才能到达这座亭子。

爱莲亭后面是般若寺,僧人听说客人到了,出门迎接,请我们到清风阁就坐,并拿雪藕给大家吃。

我们在这里解开衣襟,四处徘徊,上上下下,乐而忘返,看见水鸟拍打浪花,游鱼吃着水草,不禁叹息道:“万物都以它们喜爱的东西为乐,应该就像这样吧?真使我情驰神往啊!”
过了很久,我们才拍着船舷沿旧路返回,同游的人说:“萧湖的佳景在爱莲亭,钵池山的佳景在景慧寺,从亭到寺,只要一条小船就能航行到达了,为何不掉转船头回去作一次傍晚之游呢?”船家说:“时间来不及了!”就作罢了。

唉!世上那些忙于尘俗的人,他们对于某一山水景观,即使就在自己的故乡,到老却不能认识它,何况广大宇宙的盛大景观呢?这样说来,那么我今天能有机会到此一游,也不是偶然的,因此不能不记录下来。

《游爱莲亭记》
4、苏轼《记游松风亭》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记游松风亭》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译文
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注释
尝:曾经。

纵步:放开脚步。

就:接近、趋向。

木末:树梢。

死敌:死于敌手。

死法:死于军法。

意谓:心里说。

由是:因此。

死敌:死于敌手。

虽:即使。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恁么:如此,这样。

中心思想:
作者领悟到要随遇而安,把握当下的道理。

5、《游龙井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游龙井记》原文及翻译秦观
原文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

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余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

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

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

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

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

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

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

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
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

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蜿蜒成片,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

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

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多次,猛烈拍击海岸并迅速远去,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

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

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大海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诱惑,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

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

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

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

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

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

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告慰所谓的“龙”。

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

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

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

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
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6、《游敬亭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游敬亭山记》原文及翻译王思任
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

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

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

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

望敬亭,绛雰浮嶾",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

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

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

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

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

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释】①雰:云霞。

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

②蒏(yǒng):酗酒。

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蕉鹿:喻人生梦幻。

译文: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没到过宣城,不知道写这诗句的诗人心中有多么愉悦。

姑孰位于江水的上游,那里山高水急,江水沿着青山蜿蜒流淌,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雾气缭绕,山水非常秀丽。

我曾经路过响潭,那里鸟儿鸣叫的声音和流水声汇集起来,连两岸的山壁都有回响。

我平时看到敬亭山上有赤色的雾气,山势高耸突兀,一直都有前去攀登的想法,但由于官职在身,不得动身。

等到了却公事,我就去敬亭山眺望四周的景色。

一条小道蜿蜒延
伸,所见之处全都被植物的绿色覆盖沁染,数不清的篁竹幽树,连成一片,寒气逼人,使人体内的血液,都变成了绿色,而一直所说的鸟鸣莺啼,只能远远听见,竟然不知由何处发出。

厨师跟随在我的后面,于留云阁上设酒慰劳我。

此刻,临风远眺,又更体会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的精妙。

谢朓啊!李白啊!归来吧!我要和你们驾红色的天梯登临而上,与苍天对话!
日薄西山,美景渐渐模糊,山巅的激风呼啸奔突,再加上饥饿的猿猴出洞哀号,令我惊悚不已。

归来后躺在船上,梦中登上一座大亭,亭中有一棵古柏,大概有五六抱粗,高一百多丈,世人谁也没看过,谁也没到过,峭壁参差处,一块榜紧嵌其间,榜上写着“敬亭”,但又与我所见的现实“敬亭”不同。

可叹啊!昼夜各自参半,人生苦短而梦幻太长,回望淼茫的时空,梦在哪里?游览过的地方又在哪里?又怎么知道我以前的游览经历不是梦,而做梦时不正是在游览?万历三十年四月记。

《游敬亭山记》
7、王慎中《游清源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慎中《游清源山记》原文及翻译王慎中
原文:
登高望远,揽山水之奇变,娱耳目于清旷寥廓之表,而窅然失一世之混浊,天下之乐宜无逾此者。

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羊叔子登岘山以临汉水,至于参佐相语,悲咽怃然而罢,何情之反也?以景公之愚,睠然揽齐国之富,恐其一旦忽然去之而死,而不得免其意之卑,而晏子笑其不仁,宜矣。

叔子慨然顾其一时之功,爰而难忘,虑他日之易泯,抚当身之权而不足以自慰,可谓贤者。

其当乐而哀,以身为累而不得尽悦生之性,亦何以异于不仁者之悲嗟乎?
富贵之君侯,功名之卿士,穷天下之欲无所不足,志满气盛,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何所不得,宜其兼得于山水。

而牛山、岘山之胜反以出涕而兴嗟,彼其念富贵之可怀,而伤其不得久,有喜功名之甚,冀于垂永而患其无闻,则虽左山右江,履嵂崒而俯涛澜而不能有其乐;宁独不乐而已,且为之感慨而哀。

孰知夫苍崖翠壁,发舒气象而凌薄光景,亦导忧增戚之物也。

当其戒具往游,固以酣乎奢佚之骄羡,倦乎勋伐之劳动,思取乐于山水之间,以适耳目之娱。

卒之求须臾之乐而不可得,岂非以其所都者厚,与所挟之高,起于濡恋矜顾而然耶?富贵功名者之于山水,其果不得以兼取也。

清源山者,泉州之名山也,余尝以暇日往游于其间。

好事者往往撰酒肴跻山之巅,就予而饮食之。

因辄相命为游,攀援险绝,探讨幽窈,极意所止,有从有否,不为恡也。

顾视其踽踽寂寥,崎岖而盘桓,何足以望牛山之傧从,岘首之宾僚?然吾未尝不乐,而客之从者未尝不与吾同其乐也。

以吾之早废于时,习于富贵之日浅,而顽拙不适用者,曾无秋毫之长,可以挟而待,后欲为濡恋而无所可怀,欲为矜顾而无所可喜,而山水之乐,卒为吾有。

吾虽困于世,于物无所多取,而独得之于此。

彼富贵功名者,于天下之欲穷矣,而于天下之乐犹有所憾。

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既以语客,复记之如此。

(选自《明人清源山游记三章》,有删节)
译文:
登高望远,揽取山水的奇特变幻,让那清旷寥廓的大地美景来娱乐耳目,远远地忘却整个世界的俗事,天下最快乐的事,应该没有超过这个的了。

牛山一带的旅游景致够美了,可景公却因为它而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无法停止。

羊叔子登岘山临汉水,与手下参佐相互谈论,悲慨哭咽,一副怅然失意的样子,为什么情况会截然相反呢?因为景公愚蠢,留恋不舍揽取齐国的富足,担心自己某一天忽然离开它们死去,因而不能免除他的低劣心意,晏子讥笑他为人不仁义,那是应该的了。

羊叔子感慨万端顾念自己一时的赫赫功勋,爱惜它难以忘怀,考虑到他日它们容易泯灭,据有及于自身的权力而不足以它来自我安慰,可以称得上是个贤人。

他遇到欢乐却心生哀伤之情,以身子为拖累,因而不能够尽情地让生命的本性愉悦,又跟那些不仁之人的悲伤有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