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
文试卷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

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而《笑做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

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

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

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

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

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

的基础
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

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

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

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

“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

创新最需要的是“洹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

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

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

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
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______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
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年丝路归去来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

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

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

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

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

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身后的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面向西域进发。

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

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四周悄无声息。

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心底同时也有些寒意,漠漠平沙有一种令人畏惧的肃穆。

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

人与马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

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

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有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美洲的棉花和番薯……在这贫瘠的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

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

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

古老的风,似
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却都活了起来。

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浑为一体。

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

敦煌这一带本该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

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

这座庙告诉后人,古代在这里戍守边关的人是山西人。

因为关帝来自山西运城。

⑧运城与嘉峪关,家乡与边邑,1600多公里,唯有信仰能跨越这段距离。

这样的信仰,又在有形的丝绸古路之上架设起一条无形的精神之路。

人们虽然殊途,但最终会同归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宁。

这份安宁,可以抵抗走在大漠中深深的不安感。

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

⑨我开始想象古时戍守边关人的生活:扎营、练兵、打仗,闲暇时注视着远方若有若无的地平线和家乡的方向。

“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在那个闭塞的地方,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闲暇时去戏台子转一转吧,听听边塞的曲艺,那铿铿的撼动天地的锣鼓声中,或许可以听到秦腔,运城离着陕西很近,所以秦腔也能被认作是乡音了。

听到了,心中又不禁翻腾起不尽的乡思。

一台戏终了,还可以在戏台周围打听打听各路的讯息,运气好,会收到家人的口信。

⑩ 1516年,这明代的重要隘口被满速儿汗攻破,大西洋上船只的黑烟也渐渐代替了丝路上的驼铃。

清朝末年,这座要塞被荒废,众人东迁,官道与民道一同成为了百姓的弃子。

一百年后,一把火也将那座古物烧成断壁残垣。

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

中原的史官把卷帙一片片翻过,此处的西风裹着沙,也一层一层地将这条昔日繁华的古道淹没。

⑪此后,中原大地一如这沉默的古道一般,强盛不再,自信不再,被列强践踏,被帝国瓜分。

⑫时间转到今日,我来到此地,又是喧闹的景致了,游客熙攘。

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

同时复兴和崛起的,还有整个民族。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开头用雄浑的笔调描绘出戈壁滩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也从侧面表现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

B.作者游览嘉峪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任笔端在现实与想象间来回穿梭,连缀出一幅幅壮丽的关外图景。

C.第③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描绘得庄严又神圣。

D.第⑨段中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

8.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9. 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
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

祖父以资徙平陵。

父宾明法令,为御史
..,事贡公,名公直。

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

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

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

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

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久之,上欲封祖母傅太后从弟商,崇谏曰:“孝成皇帝封亲舅五侯,天为赤黄昼昏,日中有黑气。

今祖母从昆弟二人已侯。

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臣闻师曰:‘逆阳者厥极弱,逆阴者厥极凶短折,犯人者有乱亡之患,犯神者有疾夭之祸。

’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

’故衰世之君夭折蚤没,此皆犯阴之害也。

臣愿以身命当国咎。

”崇因持诏书案起。

傅太后大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专制邪!”上遂下诏曰:“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前追号皇太太后父为崇祖侯,惟念德报未殊,朕甚愧焉。

侍中光禄大夫商,皇太太后父同产子,小自保大,恩义最亲。

其封商为汝昌侯,为崇祖侯后,更号崇祖侯为汝昌哀侯。


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

乞骸骨
...尚书令赵昌佞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

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选自《汉书•七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
福也
B.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
福也
C.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
福也
D.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
福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
事。

B.“擢”,提升官职。

古代表官职调动的词还有“拜”“除”“迁”“谪”“黜”等。

C.“孤”,古代指幼年父母双亡,也可用于王侯自称。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回家乡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郑崇家与当时的望族王家世代通婚,家世显赫。

后来,郑崇因与大司马傅喜有同门之谊,
被推荐做了官。

B.郑崇在做尚书仆射时,经常进谏,以至皇上对他的脚步声都很熟悉,说明开始时皇上对他
还是比较信任的。

C.哀帝欲封皇太太后的从弟光禄大夫傅商爵位,郑崇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得罪了傅太后,
最终也没有说服皇上。

D.尚书令赵昌知道郑崇被皇上疏远,就诬陷他与本族的人相勾结,行为不轨,要求皇上治他
的罪。

最终郑崇获罪,死在狱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

②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梅引①
姜夔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

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

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江梅引”词牌名。

“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
恭疏短引”中的“短引”相同。

B.“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梅
花绽放,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
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
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15. 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 ,
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2) 《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写行路既有“______ ”的担忧,又有雪满太行山的攀登之
难,但他坚信会乘风破浪,最终迎来“______ ”的未来。

(3) 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______ ”,
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外去,得“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了一种时尚文化,(),使人们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了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
们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

美丽乡村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保持
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已经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_____地走向世界。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方兴未艾趋之若鹜踌躇满志饱经沧桑
B.轰轰烈烈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霜
C.轰轰烈烈趋之若鹜胸有成竹饱经风霜
D.方兴未艾纷至沓来胸有成竹饱经沧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①______,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

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灰霾天气,就不能将②______,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

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③______。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

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7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

截至目前,云书馆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24
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的图书约16万种。

“云书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通过构建3D虚拟展厅,最大限度还原线下展馆真实场景,是国内首座以海量图书为主体的“云书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

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

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要求:结合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