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WL.0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S/WL.03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订货及验收技术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范围内,对0.2S、0.5S、1和2级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选型、订货及验收。
本技术标准未作明确规定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技术标准中带“*”号的项目为可选项,要求厂家都能做到,但订货合同有要求时才提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15.301 多功能电能表特殊要求
GB/T 15284多费率电能表特殊要求
GB/T 17215.211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GB/T 17215.321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和2级) GB/T 17215.322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2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 级)
GB/T 17215.323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3部分:静止式无功电能表(2级和3级)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17442 1级和2级直接接入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验收检验
GB/T 18460.1—2001 IC卡预付费预付费系统第1部分:IC卡式电能表总则
GB/T 18460.2—2001 IC卡预付费预付费系统第2部分:IC卡及其管理
GB/T 18460.3—2001 IC卡预付费预付费系统第3部分:预付费电能表
JJG 596 电子式电能表
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3术语和定义
3.1 多功能电能表
由测量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等组成,除计量有功、无功电能量外,还具有分时、测量需量等两种以上功能,并能显示、存储和输出数据的电能表。
3.2失压
在三相(或单相)供电系统中,某相负荷电流大于启动电流,但电压线路的电压低于电能表正常工作电压的78%时,且持续时间大于1min,此种工况称为失压。
3.3 临界电压
电能表能够启动工作的最低电压,此值为参比电压下限的60%。
3.4全失压
若三相电压(单相表为单相电压)均低于电能表的临界电压,且负荷电流大于5%额定(基本)电流的工况,称为全失压。
3.5断相
在三相供电系统中,某相出现电压低于电能表的临界电压,同时负荷电流小于启动电流的状态。
*3.6 停电
在三相供电系统中,三相同时出现电压低于电能表的临界电压,同时负荷电流小于启动电流的状态。
3.7 失流
在三相供电系统中,三相电压大于电能表的临界电压,三相电流中任一相或两相小于启动电流且其他相线负荷电流大于5%额定(基本)电流的状态。
3.8 需量
规定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3.9需量周期
测量平均功率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3.10 最大需量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记录的需量的最大值。
3.11 滑差时间
依次递推用来测量最大需量的小于需量周期的时间间隔。
3.12 冻结
存储特定时刻重要数据的操作。
3.13 时段、费率
将一天中的24小时划分成的若干时间区段称之为时段;一般分为尖、峰、平、谷时段。
与电能消耗时段相对应的计算电费的价格体系称为费率。
3.14 谐波含量
周期性交流量中基波分量以外的分量。
3.15 谐波电能
周期性交流量中基波电能以外的电能总和。
3.16 介质
用于在预付费系统与电能表之间以某种方法传递信息的媒体。
根据使用不同,可以将介质分为两类:固态介质和虚拟介质。
3.17 固态介质
具备合理的电气接口,具有特定的封装形式的介质,如IC卡、射频卡等。
3.18 虚拟介质
采用非人工方式传输信息的介质,可以为电力线载波、无线电、电话或线缆。
3.19 CPU卡
配置有容量大、类型不同的存储器和逻辑控制电路及微处理器(CPU)电路,能多次重复使用的卡。
3.20 ESAM模块
ESAM模块安装于电能表中,一是进行安全认证工作,二是作为电能表剩余电量等数据存储。
3.21 剩余金额
正常状态下电能表允许用户继续使用的电费金额,该金额应大于等于零。
3.22 剩余电量
正常状态下电能表允许用户继续使用的电量值,该电量应大于等于零。
3.23 累计电量
电能表记录自使用以来各费率单元及总计单元累计的电能值。
3.24 透支金额
用户已使用但未缴纳电费的金额值,该值小于零。
3.25 透支电量
当电能表中剩余电量已经为零时,在透支电量限额范围内使用的电量。
3.26 透支金额限额
当电能表中剩余金额已经为零时允许用户继续用电的金额限额。
3.27 透支电量限额
当电能表中剩余电量已经为零时允许用户继续用电的电量限额。
3.28 报警金额
剩余金额报警值,当电能表中剩余金额小于等于报警值时,电能表给出声或光报警。
3.29 报警电量
剩余电量报警值,当电能表中剩余电量小于等于报警值时,电能表给出声或光报警。
3.30 负荷开关
用于切断和恢复用户负载的电气设备。
3.31 公网通信
采用无线公网信道GSM/GPRS、CDMA等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
3.32 低压电力线载波
将低压电力线作为数据/信息传输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
4多功能电能表的分类
4.1 关口多功能电能表
用途:用于跨区域电网联络线枢纽变电站,上网发电厂,省间电网联络线变电站,有自备电源并签订上网协议的大客户。
用户的特点:有功正反向、无功四象限,功率潮流变化大,
负荷动态范围宽,信息采集频率高、数据传输量大,多费率分时计量和功率因数考核功
能。
接入方式:经互感器接入式。
通讯方式:RS485。
预付费方式:非预付费。
4.2 高压多功能电能表
用途:用于在高压侧计量的大客户。
用户的特点:单向受电(无反向功率),用电量大,可能产生谐波和冲击负荷,需要最大需量、分时计量和功率因数考核、以及能够提供较丰富的
信息和U、I、W等模拟量输出,是负荷管理的主要对象。
接入方式:经互感器接入式。
通讯方式:RS485、电力线载波、红外、无线电。
预付费方式:非预付费和预付费。
4.3 低压多功能电能表
用途:用于在低压侧计量的工业用户。
此类用户工况比较简单,一般具有最大需量、分时计量、功率因数考核和简单的信息及模拟量输出。
接入方式:直接接入式。
通讯方式:RS485、电力线载波、红外、无线电。
预付费方式:非预付费和预付费。
5 技术要求
5.1 规格要求及启动电流和防潜电流见表1。
表1 规格要求及启动电流和防潜电流
生潜动。
5.2 基本技术指标
5.2.1 误差要求
电能表的误差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稳定性,每一个测量点的误差测试时
间不得少于10s。
表2 平衡负载时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误差要求
(电压=U n)
5.2.2功率消耗
5.2.2.1在参比温度、参比频率和三相电压等于额定值的条件下,电能表每一电压线路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消耗不应超过表3的限定值。
表3 功耗限定值
对于具备远方通信功能的电能表,在通信状态下,电压线路附加的功率消耗不应超过8W。
5.2.2.2在基本电流、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电能表基本电流小于10A时每一电流线路的视在功率消耗不应超过0.2V A,电能表基本电流大于或等于10A时每一电流线路的视在功率不应超过0.4V A。
5.2.3电压范围
任意一相输入电压≥临界电压时,电能表应能正常工作;当输入电压≤1.5U n时,电能表应能长期工作。
输入电压为0.8U n~1.3U n时误差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 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工作电压范围和误差要求(三相平衡负载)
(I=I n或I b)
5.2.4过电压能力
三相四线电能表应能承受1.9U n历时4小时不损坏;直接接入式三相四线电能表应能承受峰值1200伏的瞬时过电压历时10秒不损坏。
5.2.5脉冲常数
电能表的常数必须保证在1%I b或1%I n,cos=1时,每个脉冲间隔<1.5分钟。
5.2.6 误差一致性
同一批次数只被试样品在同一测试点的测试误差与平均值间的偏差不能超过表5的限定值。
0.06 0.15 0.3 0.6
0.08 0.200.40.8
5.2.7 误差变差要求
对同一被试样品相同的测试点,进行重复测试,相邻测试结果间的最大误差变化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6的限定值。
5.2.8 负载电流升降变差
电能表基本误差按照负载电流从小到大,然后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两次测试,记录负载点误差;同一只被试样品在相同负载点处的误差变化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7规定的限值。
5.3 功能要求
5.3.1 基本功能类型
对不同等级、类型的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功能要求,参见附录1电能表功能配置表。
5.3.1.1 电能计量
a)具有单向或双向有功电能、四象限无功电能计量功能。
b)无功计量
无功四个象限可分别计量。
无功正反向电量可设置成任意两个象限电量之和。
可显示无功正反向电量及四象限电量。
c)具有分时计量功能,有功、无功电能量按相应的时段分别累计及存储总、尖、峰、平、谷
电能量。
d)具有计量分相有功电能量功能。
e)能存储12个结算日电量数据,结算时间可在每月任何一日整点中设定。
f)电能表工作参数可按要求设定,不得设置电量底度值。
5.3.1.2 需量测量
a)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一般为一个月),测量单向或双向最大需量、分时段最大需量及其
出现的日期和时间,并存储带时标的数据。
b) 需量周期可在5、10、15、30、60min中选择;滑差式需量周期的滑差时间可以在1、2、
3、5min中选择。
需量周期应为滑差时间的5的整倍数。
c) 最大需量值应能手动(或抄表器)清零,需量手动清零应有防止非授权人操作的措施。
d) 电能表应具备检测需量周期的输出信号。
e) 总的最大需量测量应连续进行,各费率时断的最大需量测量应在各时段内有一个完整的测
量周期。
f) 当发生电压线路上电、清零、时钟调整等情况时,电能表应从当前时刻开始,按照需量周
期进行需量测量,当第一个需量周期完成后,按滑差间隔开始最大需量记录。
在一个不完
整的需量周期内,不做最大需量的记录。
5.3.1.3 时钟及电池
a) 采用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内置硬件时钟电路,在正常工作温度及工作电压范围内,内部时钟
准确度应优于0.5s/d;在使用温度(-25℃~60℃)范围内,在交流供电和直流电池供电条件下,时钟准确度优于1.0s/d。
b) 时钟具有日历、计时、闰年自动转换功能。
c) 时钟电池采用绿色环保且不可充电的柱状锂电池,电池容量不小于1Ah。
断电后至少可连续
提供电能表内部时钟正常工作5年,在产品检定周期内无需更换。
d) 停电抄表及全失压电池采用绿色环保且不可充电的柱状锂电池,使用寿命不小于3年,电池
累计工作时间应至少为1年;应方便电池的更换与维护。
e) 时钟电池、停电抄表及全失压电池电压不足时,电能表应给予报警提示信号。
f) 日期和时间的设置必须有防止非授权人操作的安全措施。
g)广播校时不受密码和硬件编程开关限制,但只能对时钟误差小于或等于5分钟的电能表进
行校时,每天只允许校对一次。
5.3.1.4 日历、费率和时段
每天应有四费率八时段,并备有两套及以上不同的费率及时段,其启用时间可以任意预置,且能预置周休及节假日对费率时段的要求;时段最小间隔为15分钟,并且时段间隔大于实际需量周期值,可跨越零点设置。
5.3.1.5清零
1) 电表清零
2) 需量清零
a) 清空表内当前的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数据。
b) 电能表需量清零应有手动和通信命令两种方式。
c) 需量清零应有防止非授权人操作的措施。
5.3.1.6 数据存储
a) 至少能存储前12个月或前12个(结算)抄表周期的总电能和各费率的电能数据,数据转
存分界时间为每月最后一日的24时(月初零时)或在每月1~28日内的整点时刻。
b) 存储单向或双向最大需量、各费率最大需量及其出现的日期和时间数据。
至少能存储前12
个月或前12个抄表(结算)周期的数据,数据转存分界时间为每月最后一日的24时(月初零时)或在每月1~28日内的整点时刻。
转存的同时,当月的最大需量值应自动复零。
对非指定的抄表日,抄表时最大需量值不转存,最大需量也不复零。
c) 仪表电源掉电后,所有存储的数据保存时间至少为10年。
5.3.1.7 冻结
a) 定时冻结:按照约定的时间及间隔冻结电能量数据,每个冻结量至少保存12次。
b) 瞬时冻结:在非正常情况下,冻结当前的所有电量数据、日历和时间以及重要的测量数据。
瞬时冻结量保存最后3次数据。
c) 日冻结:连续冻结每日零点的电能量数据,可存储2个月的数据量。
d) 约定冻结:在新老两种费率/时段转换或电力公司认为有特殊要求时,冻结转换时刻的电量
以及其他重要数据。
5.3.1.8 事件记录
1)失压
a)三相中任一相或两相失压时,电能表均应正常工作,并记录各相失压的总次数,分相记录
累计失压时间,同时记录最近12次失压发生时刻、恢复时刻,以及发生时刻和恢复时刻的各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正反向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事件发生期间的安时值等信息。
b)电压判断阀值为低于78%U n,同时某相负荷电流大于启动电流。
电能表电压判断阀值的监视
示值误差不应超过电能表的等级;电流判断阀值的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5%。
c) 失压判断时间小于60秒。
d) 能在电表液晶显示屏上直接显示表示失压的状态标识。
2)全失压
a) 三相全失压时,电能表应记录累计失压时间(分辨率为分钟),同时记录最近12次全失压
发生时刻、恢复时刻,以及发生时刻和恢复时刻的各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正
反向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电流等信息。
b) 电压判断阀值为电能表临界电压,电流判断阀值为5%额定(基本)电流,任一相电流回路
的负荷电流大于5%额定(基本)电流。
电能表电压、电流判断阀值的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
过电能表的等级。
c) 在三相全失压的情况下,程序不应混乱、所有数据不应丢失,且保存时间应不小于180天;
电压恢复后,各项工作正常。
d) 全失压判断时间小于60秒。
e) 唤醒后电表液晶显示屏上应显示表示全失压的状态标识。
3) 断相
a) 三相中任一相或两相断相,电能表均应正常工作,可记录各相断相的总次数,并分相记录
累计断相时间,同时记录最近12次发生时刻、恢复时刻,以及发生时刻和恢复时刻的各相
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正反向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等信息。
b) 电压判断阀值为低于电能表的临界电压,同时负荷电流小于启动电流。
电能表电压判断阀
值的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电能表的等级;电流判断阀值的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5%。
c) 断相判断时间小于60秒。
e) 能在电表液晶显示屏上直接显示表示断相的状态标识。
4)失流
a) 三相中任一相或两相失流时,电能表均应正常工作,并记录各相失流的总次数,分相记录
累计失流时间,同时记录最近12次发生时刻、恢复时刻以及发生时刻和恢复时刻的各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正反向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等信息。
b) 三相电压大于电能表的临界电压,三相电流中任一相或两相小于启动电流,且其他相线负
荷电流大于5%额定(基本)电流。
电能表电压判断阀值的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电能表的等级;电流判断阀值中的启动电流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5%,其他相线负荷电流的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电能表的等级。
c) 失流判断时间小于60秒。
d) 能在电表液晶显示屏上直接显示表示失流的状态标识。
5) 电压(流)逆相序
a) 可记录电压(流)逆相序总次数,同时记录最近10次发生时刻、恢复时刻以及发生时刻和
恢复时刻的各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正反向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等信息。
b) 失流判断时间小于60秒。
c)能在电表液晶显示屏上直接显示表示电压(流)逆相序的状态标识。
*6)停电
a) 停电时,电能表应记录累计停电时间(分辨率为分钟),记录停电的总次数,同时记录最
近10次停电发生时刻、恢复时刻,以及发生时刻和恢复时刻的各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正反向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
b) 停电电压判断阀值为三相电压低于电能表的临界电压,电流判断阀值为负荷电流小于启动
电流。
电能表电压判断阀值的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电能表的等级;电流判断阀值的监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5%。
c) 在三相停电的情况下,程序不应混乱、所有数据不应丢失,且保存时间应不小于180天;
电压恢复后,各项工作正常。
d) 停电判断时间小于60秒。
e) 唤醒后电表液晶显示屏上应显示表示停电的状态标识。
7) 需量清零
至少记录12个月中最大需量清零的总次数,最近10次需量清零的时刻、操作者代码。
8)编程
至少记录12个月中编程总次数,最近10次编程的时刻、操作者代码、编程项的数据标识。
9)校时
至少记录12个月中校时总次数,最近10次校时的时刻、操作者代码。
10) 开表盖
可记录开表盖总次数,最近10次开表盖事件的发生结束时刻。
11) 远程控制拉闸
可记录最近10次远程控制拉闸和最近10次远程控制合闸事件,记录拉、合闸事件发生时刻和重要电能量等数据。
12)电表清零
永久记录电表清零事件的发生时刻及电能量数据。
13)故障记录
自检错误记录,错误故障一旦出现,显示器必须立即停滞在其错误代码上,并输出报警信息。
如:电池低电压以及其他内部重大故障诊断和告警。
5.3.1.9 通信
通信信道物理层必须独立,一种通信信道的损坏不得影响另一信道。
1) RS485通信
有电气隔离的RS-485接口,且波特率可设置,其范围为1200-9600bps,缺省值为2400bps,通信规约应符合DL/T 645的要求。
485输出端子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a) 应采用专用RS485芯片,485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应有光电隔离。
b) 485输出端子与强电端子间应能承受4kV的电压历时1分钟的耐压试验。
c) 应能承受8kV的静电接触放电。
b) 应能承受4kV的浪涌试验(对零线)。
d) A、B端子间应能承受380V的交流电历时5分钟不损坏。
e) 应能承受1kV快速瞬变脉冲群耦合试验,试验过程中能正常通信。
f) 各项试验后485接口应能正常通信。
2) 红外通信
a) 红外接口可以抄表和参数设置,波特率缺省值为1200bps,红外通信的有效距离不小于
5米。
b) 红外接口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应满足DL/T 645中的相关要求。
c) 红外接口遵循DL/T 645协议。
电能表通讯地址应采用12位表示,出厂时,电能表通讯
地址应与电能表条形码编号对应一致。
3)载波通信
a) 电能表可配置窄带或宽带载波模块。
b) 电能表载波通讯遵循DL/T645协议。
c) 为保护电能表,载波通信接口必须有失效保护电路。
d) 在载波通信时电能表的计量性能、存储的计量数据和参数不应受到影响和改变。
e) 为确保系统兼容性与开放性,应用同一种型号载波芯片(模块)生产的产品,彼此之间
应可互通或互换。
4)公网通信
a) 电能表的无线通信接口组件必须是模块化设计,更换模块不影响电能表本身的性能及运
行参数;通信模块去掉后不影响表计的正常计量;更换通信网络时,只需更换通信模块
和软件配置,不需更换整个电能表。
b) 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能够主动上报后台。
c) 电能表具有将主站命令转发给所连接的智能装置以及将智能装置的返回数据信息传送
给主站的功能;如对测量点转发数据不成功,则返回否认帧。
d) 无线公网信道(GSM/GPRS、CDMA等)通信模块指标要求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YD/T 1214
和YD/T 1208的要求。
e) 支持UDP与TCP两种通信方式,通信方式可由主站设定,默认为TCP方式;在TCP通信
方式下,终端初始化后和到心跳周期时,主动与中心站心跳3次,如不成功则在下一个
心跳周期之前不再主动心跳;心跳周期可由主站设置。
f) 支持“永久在线”、“被动激活”两种工作模式,可由主站设定。
g) 公网通信底层协议应符合DL/T645的要求。
5.3.1.10信号输出
1)电能量脉冲输出
a) 电能表应具备与所计量的电能量(有功/无功)成正比的光脉冲输出和电脉冲输出,具
备二路LED显示脉冲及光耦或继电器脉冲输出。
b) 光脉冲输出采用超亮、长寿命LED指示灯,脉冲宽度:80ms±20ms。
c) 电脉冲输出应有电气隔离,并能从正面触及到。
2)多功能信号输出
a) 多功能信号端子可输出时间信号、需量周期信号或时段投切信号,三种信号可在同一多
功能信号端子通过软件设置进行转换。
电能表初次上电,或断电后再上电,多功能信号
输出端子缺省为时间信号输出。
b) 时间信号为秒信号。
需量周期信号、时段投切信号为80ms±20ms的脉冲信号。
3)控制输出
电能表可输出电脉冲或电平开关信号,控制外部报警装置或负荷开关的开启或关闭。
4)时间测试接口
带内部时钟电能表应具有日计时误差检测信号、时段投切信号以及需量周期信号输出,三
个输出信号可以使用同一输出口,可通过编程设置进行切换,电能表断电后再次上电默认
为日计时误差检测信号。
时钟准确度:在参比温度(23℃)下,每天≤±0.5s/d;在工作温度范围(-25 ℃~ +60 ℃)内,在交流电源供电和直流电池供电条件下,时钟准确度≤ 1.0 s/d。
5)报警输出接口
电能表应具有声报警、光报警和报警输出信号。
5.3.1.11显示
a) 电能表应具备自动循环显示、按键循环显示(推荐使用双键)两种显示方式。
自动循环显
示时间间隔可在5~20秒设置。
b) 具备背光显示功能,按键显示时LCD显示方式应启动背光,电能表运行状态下可通过按
键、红外等触发方式点亮背光,2个自动轮显周期后关闭背光。
c) 显示内容分为数值、代码和符号三种。
d) 电能表可显示电能量、需量、电压、电流、功率、时间、剩余金额等各类数值,数值显示
位数不少于8位,显示小数位可以设置且不低于2位;数值单位显示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如:kW、kvar、kWh、kvarh、V、A等。
e) 符号显示可包括功率方向、费率、象限、编程状态、相线、通信、电池欠压、故障(如失
压、断相、逆相序)等标志。
f) 代码显示包括显示内容编码和出错代码。
出错故障一旦发生,显示器必须立即停留在该代
码上,但通过按键可退出当前故障显示界面,执行按键显示,结束后自动回到故障显示界面。
出错代码至少包括下列故障:时钟电池使用时间的极限、内部程序错误、时钟错误、存储器故障或损坏。
g) 显示内容可通过编程进行设置。
h) 具有停电后唤醒显示功能。
5.3.1.12 测量
a) 电能表应能测量总及分相有、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分相电压、电流;频率等运行参数。
b) 测量误差(引用误差)不超过±1%。
5.3.1.13 安全防护
1)密码验证
a) 电能表内部应有三级密码管理,密码验证成功后方可对电能表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
一级密码:此密码可更改(便于厂家向供电企业移交),可进行所有功能设置及操作,可修改二级和三级的密码,授权二级密码的功能设置项目权限及操作项目权限;
二级密码:按照一级密码的授权进行功能设置及操作;
三级密码:此密码只能用于校对表内时钟,并且每天只能使用一次,每次最多调整10分钟。
注:三级密码校时与广播校时每天累计只能使用一次。
b)所有通信接口(RS-485、光电接口、手持电脑接口)均需加口令防护,进行安全验证。
c) 电能表出厂后误差不允许调整,并有有效措施防止或识别通过软、硬件改变误差。
d) 连续五次输入密码错误后电表电能表自动闭锁可编程状态,并保持闭锁24小时,期间不
允许进行任何设置工作。
2) 编程开关
a) 所有参数、功能设置、需量清零等对表的操作(除用三级密码校验时间外)必须加硬件防
护。
b) 编程开关建议采用按压式开关设计,且只有打开封印方可触及到。
c) 编程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电能表无法关闭编程开关外盖。
d) 电能表处于可编程状态下,120分钟后,应能自动关闭可编程状态。
5.3.1.14 预付费功能
a)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