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宁六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第一学段素质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1 至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
3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在准考证号区域填涂上自己
的考号。
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规范的填涂正确选项。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选择题(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宝鼎.(dīng)国殇.(shāng)野蛮.(mán)铸.造(zhòu)
B.悼.念(diào)杀戳.(lù)磅.礴(páng)颠.倒(diān)
C.铭.记(mín)初衷.(zhōng)篡.改(càn)警惕.(tì)
D.抵赖.(lài)扭曲.(qū)呓.语(yì)缅.怀(miǎn)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督战拨款催枯拉朽震耳欲聋
B.仲裁由衷锐不可当眼花缭乱
C.潇洒浩翰白手起家惊心动魄
D.桅竿默契迎风招展梦想成真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技术的进步、经验的积累和政策的扶持,使我国国产电动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期。
B.简阳市游泳协会开展的畅游沱江活动,诠释了“人人参与、了解、共享”的全民运动理念。
C.10月20日,9场共1.34万人次的张学友演唱会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拉开序幕。
D.龙泉山城市森林绿道高空栈道包括由遇见广场、结缘之心、旋转楼梯、情诗长廊等6处主要景观组成。
4.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冷静下来,从容不迫
....地去面对它。
B.昨日江夏一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跑到银行汇钱,看见银行前一道诈骗横幅后
才如梦初醒
....。
C.各种各样的鲜花开满草坪,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
D.向导是有些乏了,呆呆地望着山坡下的白水,屏息敛声
....地寂坐着,仿佛是将入定的老僧。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跟、随)负.势竞上(凭、依)
B.水皆缥碧
..(和谐动听)
..(缥缈的碧水)嘤嘤成韵
C.天下独绝
..作响(形容水声清越)
..(独一无二)泠泠
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急湍
..甚箭(急流)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①②⑤④③B.③②①④⑤C.①⑤③④②D.③⑤①④②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写出了一路所见的西湖美好的早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景的喜爱之情。
B.《黄鹤楼》是一篇吊古怀乡之佳作,前面写景,后面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
C.《使至塞上》颈联中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野望》尾联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强化了诗人的彷徨、忧郁和寂寞之感。
第Ⅱ卷(阅读与写作129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10分,每空一分)
8.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上远眺,见到了草木明丽之景,抒发了
“”的漂泊异乡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写景来交代行踪,用比喻来暗示内心抑郁、飘零之感的语句是“,”。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
(4)王绩在《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的句子是
“,”。
(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14分)
9.知识填空。
(8分,每空一分)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①《》,作者②(全名)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36年6月访问中国③(地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
(2)一篇新闻的完整结构包括①、②、③、背景、④
五部分。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以⑤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议论。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本报讯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匠心传世》讲述了八个工匠,八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在喧嚣中坚守匠心的宁静,追求技艺的极致境界,以“大国工匠精神”,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刀尖舞者雕刻人生】钞票上人像的雕刻是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做到极致才能达到防伪的效果。
一位成熟的雕刻师需要培养十年。
马荣是我国第一位人民币人像雕刻的女雕刻家。
她说:“钞票的凹版雕刻需要用心来创作。
”凹版雕刻有一个特点,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中间如果任何一个点或一个线刻坏了,之前几个月的努力都将归零,推倒重来。
【深管镗孔贯直人生】戎鹏强是北重集团特种机械厂深孔镗工,他主要负责对火炮身管内膛进行精镗,是确保火炮打击精度的关键工序。
而这种特种钢管,要能承受六百多度的高温,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可以承受超过一吨的压力,并且保证稳定工作十万小时以上,要求加工精度极高。
他用十年时间,攻克“超长径比小口径管体深孔加工”技术,填补了国内深孔加工领域空白。
(1)下列作为以上这则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八个工匠,八双劳动的手
B.“大国工匠”打造“优质制造”
C.马荣的极致雕刻人生
D.戎鹏强填补国内深孔加工领域空白
(2)从这则新闻看,“大国工匠精神”指什么?对我们的学习或生活有何启示?(3分)
四、诗歌鉴赏(6分)
11.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交代了诗人的行程,用语简洁而深切。
C.颔联所写景色优美奇幻,颈联更显开阔宏大。
D.尾联照应诗题“送别”,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收尾。
(2)简要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妙在何处?(3分)
五、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夷水①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②北溪。
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
其水虚映③,俯视游鱼,如乘空也。
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④,傍多茂木空岫⑤,静夜听之,恒有清响。
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⑥颓浪⑦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郦道元《水经注•夷水》节选)【注释】①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
②佷(hěn)山:即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
③虚映:因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
④飞清:飞流的清泉。
⑤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
⑥巡:巡视,巡逻。
这里是“追逐”的意思。
⑦颓浪:倾泻的水流。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间千二百里以钱覆其.口
B.以.我酌油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
C.春冬之.时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故渔者.歌曰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一百许.里( )(2)猛浪若奔.( )
(3)横柯上.蔽( )(4)冬夏激素.飞清( )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
15.甲乙两文都描绘了水,都采用①的写法。
两文都写了山,甲文突出山②、奇的特点;乙文写山的目的则是③。
两文都表达对山水的喜爱,但甲文还体现了
作者④。
(4分)
六、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12分)
心中的泥土
①梅雨季节。
灰蒙蒙的楼房,灰蒙蒙的马路,灰蒙蒙的广场。
仰望天空,也是灰蒙蒙
的。
雨滴原是晶亮的,但和树叶上的灰垢一混合,便也灰蒙蒙的了。
②在这灰蒙蒙的一片里,我的心里却闪现出一条曲曲弯弯的亮闪闪的小路。
布谷鸟在路边的小树上湿漉漉地啼叫着,又飞起来,落在父亲挑着秧苗的扁担上,一不小心又滑落在箩筐里。
父亲挑着担子,在泥地上踩出宽大的脚印。
我踩着父亲的大脚印,浅黄的泥浆从脚趾缝里挤出来,流满了脚背,沁凉又惬意。
小脚印攀着大脚印,大脚印垫着小脚印,一路向前延伸。
拿下斗笠,任雨水淋在头上,缓缓地流进嘴巴,那种甘甜,那种清凉,把人和梅雨季节的缠绵温馨糅在一起了。
③跳进秧田,泥浆柔软舒服,两只脚成了两只泥鳅,在泥浆里转动。
脚和泥浆轻轻地摩擦着,使人浸润在一种默契的体验里。
两只手伸进泥浆里,软软的,凉凉的,很快就创造出快乐的感觉。
一只鸟踩在田埂上,脚丫丫印出一串花纹。
我也跳上田埂,用手去摁鸟留下的图案。
于是,我的手的图案却也像一串花纹印在田埂上了,从这端延伸到那端。
父亲直起身子,看一眼疯傻一样爱玩泥土的我,再弯下腰去。
我的疯傻是父亲心里的踏实,父亲宽宽的后背是我心里的踏实。
④而今在南国的树荫下行走,也是细雨霏霏。
但是,我的脚印呢?刚刚在水泥路上踩出一只黑乎乎的脚印,一抬脚,就被雨水冲刷得无影无踪。
我知道,一个人只身到了都市,不要问自己的脚印在哪里,也不要问自己的路在何方。
你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你踩过的地方,以前许多人踩过,以后还会有许多人去踩。
谁还能幻想在灰灰的水泥路上留有自己的一串脚印呢?
⑤故乡的这个季节,孩子们是不穿鞋的。
一双双脚丫在小路上拼命地踩着,泥巴溅在身上脸上,没有了男孩子和女孩子,我们都变成了泥孩子。
山冈上,有许多鸡冠花,红红的,夹着一条淡黄的纹;有许多打碗碗花,蓝蓝的,镶着一道洁白的边;有许多蝴蝶花,黄黄的,缀着猩红的点……我们赤脚踏上冈,根本顾不上抠去脚背的泥巴,就去采撷鸡冠花吮吸着,甜滋滋的蕊把整个雨季都浸染得甜滋滋的。
这时,男孩子变成了女孩子,头上套着花环子,花汁水染红了嘴巴子。
跳着,指着,嘲笑着,这时才发现自己是男孩子。
然后,我们把泥和花都带回了家,放在桌子上,只要泥土不干,花就不会枯萎,在土屋子里延续着多雨又多情的季节。
⑥南国的街道旁,有许多家花店。
玫瑰就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百合也有红的和白的,海边鲜艳的郁金香和虞美人,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鲜花。
我走过一家又一家花店,去找寻我大脑沟回里沉淀了无数个日子的鸡冠花、打碗碗花和蝴蝶花,连一朵也没找到。
那泥土中的花,什么时候我才能在南国的花店里看到你呢?但是,我又想,假若南国的花店里
真的有我所渴求的花,那么,我怎样去养护它们呢?
⑦就像脚印一样,它们都是需要泥土的,在这偌大的被包装的都市里,我上哪儿去寻一把温馨、踏实而又多情的泥土呢?好在那亮晶晶、甜滋滋的小世界,好好地保存在我心灵的一角,哪怕在这灰蒙蒙的世界里,我也永远不会沉沦、迷失。
(根据王俊义《怀念泥土》改写)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反复使用“灰蒙蒙”一词,突出了城市梅雨季节的沉闷和压抑,和记忆中乡村梅雨季节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儿时乡村生活的怀念。
B.作者富有情感地描绘了乡村有泥土的生活画面,希望城市也能像故乡一样有泥土可踩,有自然生长的鲜花可玩赏,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恶。
C.作者感慨城市里买不到鸡冠花等许多儿时熟悉的花,又感慨即使能买到自己可能也不会买,因为他认为城市里没有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
D.文中描绘男孩子女孩子玩泥巴和采花的情景极富生活气息,写出了乡村孩子亲密无间的纯真。
17.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3分)
甜滋滋的蕊把整个雨季都浸染得甜滋滋的。
18.文题《心中的泥土》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19.“泥”“土”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表达着丰富的情感。
结合本文的阅读体验,探究下面的文字,任选一句说说你的发现。
(3分)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②——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③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0分)
红蓼染秋
①清秋晨曦下,红蓼在浅滩边临水而生,点点淡红悄悄染上水畔河岸,美不胜收。
②记忆中,乡下水边、沟旁、河滩上,到处可见红蓼的倩影。
它们绛枝翠叶,一丛丛、
一簇簇,漫生漫长。
婀娜的茎秆多生枝蔓,每枝上有三五稻穗般的花序,一串串倒垂,像狗尾巴似的。
微风里,紫红色的小花细密地簇在一起,拥拥挤挤,如荡漾着的一波波涟漪,又如未施粉黛的少女。
秋日的田间于是有了一些清雅的韵味。
③儿时的我调皮贪玩,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在小溪里摸鱼,在草丛中捉蟋蟀,久而久之,皮肤上便长了水疱或丘疹,奇痒无比,手一搔就流出脓血水。
奶奶便从沟渠边摘来几张红蓼叶,捣烂后敷在伤口处。
三四天后,皮肤上的水疱溃疡竟然全部消退了。
虽为野草,可解你忧,红蓼在清秋呵护了我童年的岁月。
④据说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时,“目卧则攻之以蓼”,在疲倦困乏时用红蓼花来让自己辣出眼泪,然后就清醒了,继续他的复国大计。
外表柔软的红蓼,内里却藏着一股泼辣辣的劲儿。
这种泼辣,和她素淡的外表判若两人。
⑤自古以来,美丽的蓼花绽放在文人墨客的笔端。
从“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到“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从“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到“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这些清词丽句是诗,是词,也是画,渲染了秋天的清欢浅愁,给人无限温暖与感动。
⑥如今,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红蓼,即便在农村也是如此。
一次去郊外,偶见几株红蓼,与它们对视,真是一种不浅的幸福。
⑦数枝红蓼醉清秋,眼前这紫红色的小花,让我积攒了太多太多的情愫。
20.红蓼“让我积攒了太多太多的情愫”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
21.请简要赏析文章中画线句子。
(3分)
微风里,紫红色的小花细密地簇在一起,拥拥挤挤,如荡漾着的一波波涟漪,又如未施粉黛的少女。
22.文章第⑥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分)
七、作文(60分)
23.请以“你用温暖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遂宁六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第一学段素质监测答案
1.
【答案】D
【知识点】字音、常见易错字
【详解】A.鼎(dǐng),铸(zhù);
B.悼(dào),戳(戮);
C.铭(míng),篡(cuàn);
2.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催”应为“摧”;C项“翰”应为“瀚”;D项“竿”应为“杆”。
故选B。
3.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
B.语序不当,应为“人人了解、参与、共享”;
D.句式杂糅,“包括……”与“由……组成”句式杂糅,应删去“包括”或“由、组成”;
4.
【答案】C
【详解】C“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其中已经有“看”的意思,与句中“看得”一词语意重复。
5.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B.句意:水都是青白色的。
缥碧:青白色,淡青色。
故选B。
6.
【答案】B
【详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本段是议论性文段,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思路来判断排序。
③句提出正能量如何发挥效益的问题,②句承接前句“传播”一词,引出传播者负责的问题,①承接前句“责任”,说明媒体“责任”的具体内容,④句进一步说明“个体媒体”的“责任”,⑤句总结问题,强调“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的意识。
故选B。
7.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诗人借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写作者进入边塞后所看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而不是“明媚秀丽”。
8.
【答案】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5.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9.
【答案】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延安
【详解】①《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②《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并写作本文。
③《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根据地延安当年发生的事情,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2)
【答案】(1)标题导语主体结语(2)记叙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的结构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要熟悉新闻的结构,并能进行简单地分析。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议论。
10.
【答案】(1)B
(2)示例:“大国工匠精神”指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精神。
启示:我们要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
然后将其组成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
由新闻中的第一句:他们在喧嚣中坚守匠心的宁静,追求技艺的极致境界,以“大国工匠精神”,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可以分析B项作为标题最恰当。
(2)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从材料看“八个工匠精神”是指八个工匠追求技艺的极致境界,所秉承的理念,“钞票的凹版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加工精度极高,用十年时间来攻克。
”这些句子表现了工匠们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精神。
这些都是“大国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启发围绕“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来拟写即可。
(2)简要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妙在何处?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水拟人化,一个“送”字赋予江水以人的浓厚感情,故乡水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别远去的游子,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乡深深的依恋。
【知识点】李白(701-762)、诗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注意从修辞、内容、诗歌情感三个角度切入即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13.大约(或表约数)飞奔的马在上面白色的
14.(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
家大事的人,看见(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2)(水流)旁边有许多茂盛的树木和空寂的山谷,静夜中仔细谛听,常有清远的声响。
15.正侧面描写;高;交代了夷水清澈的原因。
淡泊名利/厌弃官场/归隐山林的情趣。
16.B
17.示例一:①“浸染”一词用得精妙,它原指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②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吮吸鸡冠花蕊时甜蜜的感觉和快乐的感受;③表现出乡村孩子们在整个雨季都充满了快乐。
示例二:“甜滋滋”一词用得好,叠词的运用突出了花蕊的甜和孩子们浓浓的乐趣。
18.表层含义:记忆中儿时故乡雨季的泥土;
深层含义:儿时(和父亲以及小伙伴们一起)的美好时光是“我”生命中的重要记忆(精神营养),如“泥土”一般滋养“我”的心灵(给“我”力量和勇气)。
19.①龚自珍诗中的“春泥”象征了一种奉献精神,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培养下一代奉献自己的情怀;
②艾青笔下的土地是祖国(民族)的象征,表达的是对经受磨难的祖国(民族)深沉的爱;
③《土地的誓言》中的“土地”“泥土”是作者故乡的象征,也是受难的国土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祖国、民族)的热烈的爱。
20.红蓼景色美丽;红蓼使秋日的田间有了清雅的韵味;红蓼呵护了“我”的童年;红蓼外表柔软,内里泼辣;诗人笔下的红蓼给人无限温暖与感动。
2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红蓼繁密、花穗长、粉嫩多姿、美丽动人的情状,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第⑥段描写了红蓼如今难以见到的情况,与童年时红蓼随处可见作对比,突出了作者遗憾的心情和对红蓼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23.
【答案】例文:
你用双手温暖了我
在我的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手,这只手代表的是友情、代表的是包容、代表的是希冀、代表的是母爱……
记得那次大雪纷飞的夜晚,刺骨的寒风卷着雪花从天空飘过。
当妈妈起来为我盖被子时,发现豆大般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滴下,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
摸一摸额头,啊!我发烧了!妈妈二话不说,赶紧帮我穿上衣服,自己却穿着单衣,抱着我向医院奔去……医生为我挂上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