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英语教学走向生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初中英语教学走向生活化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英语,是《新课标》强调的“做中学,学中用”的体现。
以往的英语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英语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英语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
因此,倡导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从而实现高效率、人性化的初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情境拓展
一、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产生背景
1.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
“我国初中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甚至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弊端”(教育部,2003 年)。
出现“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李岚清,中南海外语教学座谈会)等明显问题;许多学生从小就开始学英语,学了十年八年,到头来还是似懂非懂,稀里糊涂。
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对英语学习兴趣低,收效当然是甚微。
2.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此,笔者尝试开展“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需要学生大量实践、运用、练习的课程,学生只有在真实生活语境及交际活动中,才可能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内涵特征
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英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取有活力的知识。
三、走向生活化初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和原则
“课堂教学与生活”这一命题本身也标示出课堂教学不同与生活,课堂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有这样一幅生活化教学的画面:在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言课上,孩子们正在学习汉语拼音。
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女教师讲解时的神情与一举一动吸引着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每人手举着能代表各个音素的物品,念着、唱着、跳着、听着音乐的旋律、排队组合;他们画一幅很大的图画,画中藏着学习的所有音素,他们玩起抓迷藏的游戏,念着有韵律的诗歌,听着美妙的故事。
虽然他们不知道每个字如何写,但是他们知道语言很美,很动听。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有想象力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学生的学习激情源于有兴致。
我们还可以看出:教学在于激发一种兴趣,教学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教学在于提供一种条件,教学在于唤起一种感情。
英语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将会为师生的交往互动提供舞台,为教师展现智慧,引导学生发展提供场所,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供机会。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与活动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为了使听、说、读、写的活动更加具体化,教法的选择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做到:眼到、脑到、口到、手到,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即遵循情感性的原则;为促成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倡导、自我强化的能力,学法指导遵循自主性原则(八个“给”):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2、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3、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4、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5、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6、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7、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8、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四、走向生活化初中英语教学的设计方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
灵活驾驭课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课堂设计中,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不是在表演,而是在与学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英语生活化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主动构建提供学习资料,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群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展。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必须从时代和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度来认识职高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采取各种办法努力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我们对初中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一些认识和设想,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初中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就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
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他们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我们目前使用的仁爱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非常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我们就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联系起来。
学生的生活内容包括自身生活和学校生活,如:姓名年龄、个人爱好、性格特长、家庭成员、理想中的职业、最喜欢的朋友等许多方面。
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在新学期开始,结合教材第一单元 Making friends 内容,可以让学生这样做自我介绍:“My name is …, I am a 15-year-old boy. I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I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 too. So we have the same interest. We may be good friends.”“I major in accounting. I like making friends. I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honest……”等等。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学习、生活、运动,交友、谈心。
校园的许多设施: playground, computer room, library, classroom等等,都是学生很想学到的语言材料,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比如“Mr. Li is our head teacher. Every morning, he runs on the playground with us.”,“I enjoy my new school life.
I can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 And I can play piano in the music room…….”等。
2、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
生活走进课堂。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
的语言材料”,笔者经常根据本校专业的特点,联系教材,设置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角色表演,增
强了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了Stay in a hotel这个单元后,我让学生扮演客房、大厅服务员和客人进行对话或小品表演。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很自然地用到了课本中学过的交际用语:“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room for one night?、“Could I have your ID card?”、“I’d like a single/double room.”。
学了 Places of interest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导游,
为游客作介绍:Suppose you are a guide. Please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 Lake(或本地的其它旅游景点)to a group of visitors?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讨论活动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
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
我们在组织学生Discussion时,要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亲身投入到生活中,这样学生渐渐就会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例如,在教学Time这一课中,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time or money ? Why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一个组代表说:“We think time is more important. Because time is limited. If you lose it, you can never get it back. You can make more money but you can’t make more time.”.另一个组说:“.We think money is more important. Because we can buy many good things with money. If we have no money, we won’t enjoy the wonderful life. Don’t worry about the time , because we are young ,we have a lot of it.”又一个组说:“We think time and money are both important. If we have more time ,we can make more money. And if we have much money ,we can do something easily”.这样的设计首先将知识还原为生活,其实
是对生活本身的讨论。
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在坦诚的交流和讨论中,他们不仅锻炼了
英语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认识,开阔了眼界。
这样的讨论,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在自己喜爱
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3)、生活化的写作训练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对社会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探究生活,反思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操作等能力的集中表现,教师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写自己的生活,自然淡化语法教学、淡化词语教学、淡化阅读分析教学。
比如在教学Environment 后,要求他们写一篇“In your daily life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的文章,这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及责任感。
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英语,基于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思索生活,理解生活,面
向世界、认识世界,培养足够的能力和信心。
(4)、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走进了英语课堂。
它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学
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
拟各种各样真实的情景。
比如在学习Unit9 Health 这个单元时,为了能使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受,同
时使学习材料更有趣味性,我用DV拍摄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运动等镜头,把它们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们能在课件中发现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身影,既感到亲切又觉得真实、自然、充满人情味,使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为语言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作业布置生活化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把自己积累的一些简单易行且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作业做以下小结。
(1)操作性的:如让学生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写说明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上网查资料的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水平。
我们还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产品说明书、中英文广告、标牌,如“Pierre Cardin”—皮尔.卡丹,“Peace bird.”—太平鸟,“ Bank of China”—中国银行,等等。
通过这些作业,学生会为能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英语而高兴,从而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驱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语。
(2)交流性的:在课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或教师帮助学生配对,让学生创造性地改编对话或排演短剧,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
(3)习得性的: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英语广播,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并学唱英语歌曲。
4、课外拓展生活化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
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
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的布置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
如在教室里或者校园中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条件好的学校有广播台和电视台,它们是校园内覆盖面最广,学生接触面最频繁的两大媒体。
学校要积极筹建好这两个英语平台,如确定指导老师人选,和组建采、编、译、主持等节目制作团队,计划每周播出的次数和时间。
这样一方面使广大学生逐步适应并乐于用英语获取信息,并在英语情境潜移默化地增强英语使用意识,培养英语语感,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节目制作人员,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英语综合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一个较大的台阶,为其他同学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带动全校同学学习运用英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外活动Ⅰ、利用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节日和生日,开展英语晚会等英语主题活动。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同学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的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举办英语晚会既是英语学习进一步升华,也是一次领略收获喜悦的成果展示。
Ⅱ、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英语比赛。
如唱英语歌曲比赛、英语风采大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学生可在欢乐的气氛中参与英语活动,体验并感受英语魅力,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让学生有机会与外国人接触、交流。
让他们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真实的语言。
通过组织和参与多样化的英语活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策略得到了调整,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做中学、学中用”
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将生活的内在需求转化为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生活化的教学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更充分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5 考试内容生活化
考试内容生活化,即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中考英语命题近些年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的命题思路和风格,内容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更广,更加注重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从听力、语法、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改错或翻译,到书面表达,无论哪一部分的试题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强的时代感。
下面以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为例加以说明。
(1) 阅读理解生活化。
近几年的初中英语试题阅读理解的语篇均选自英文原版读物、国内外英文报纸(如 China Daily 等)甚至英文网页。
阅读理解的内容无所不包,上自天文地理,下至社会历史、风俗民情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话题等。
以历年的恩施卷为例,内容涉及奥运会、最美新娘张莉莉等。
语篇涉及的体裁也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应有尽有。
常见的试题类型有:辨认特定细节题、确定事实或情节题、归纳文章主题或论点题、为文章添加标题题、根据上下文确定生词或词组的意思题、根据所给信息推理判断题、预测下文题、识辨作者情感态度题等。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2) 书面表达生活化。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的命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所提供的材料或文字、或表格、或图片,内容都是考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或现象,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写作体裁都将有可能出现。
这些写作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提示部分的文字言简意赅,这给了广大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
五、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
通过走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收益匪浅。
1.课堂“活”了
课堂“活”起来,不仅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景活,而且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
使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学生“活”了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且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产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师的职能从传授变为了指导;学习的目标从单一到综合;学习的空间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延伸,学习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拓展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
中考成绩也得到明显地提高。
3.教师“活”了
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英语,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
在学生实际运用中,既能让学生的所学得以正确地运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教师回到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
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作用。
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促进自我提升、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基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而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帮助者、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监督者、促进者、资源提供者。
教师要善于发挥主体意识,扩展教学空间,灵活有效地把英语生活化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密切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的个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生活化教学将知识生活化,不再过于重视教教材,而是注重用教材教,教会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做事,回归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进而把英语生活化教学将生活知识化。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生活化”浅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序 2006.
2.《课程标准与任务教学策略》载《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与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
3.《呼唤有智慧的教育》载《教育参考》2001(4)
4.《浙江省中等职高学校课本》——《英语》
致谢: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教学12年以来,一直在研究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在总结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初中英语走向生活化我觉得最为成功,感谢英语教学的平台,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