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猪是PRSS唯一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自然宿主 感染猪和康复猪是PRSS的主要传染源 PRSSV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水平传播及生殖道垂直传播。 某此禽(鸟)类毒以及病毒经空气传播本病 持续感染是PRS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原因:(1)一些母猪在PRSS发生早期可免受病毒侵害,但 数月后感染发病并将病毒传给其它健康猪;(2 )育肥猪感 染后其病毒血症持续至少 4周而可成为PRSSV的贮存主,并 向传外排毒;(3)易感初产母猪的存在可能是病毒在猪群 中持续存在的另一个因素。 PRSSV 弱毒苗的使用在 PRRS 的发生、传播及导致持续感染 的可能性 应引起高度重视
2.科学免疫 加强疫病检测和免疫监测,明确猪 群存在的疫病和抗体水平,要根据本猪 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因场、因时、因 猪(群)选择适宜本场的疫苗有的放矢进行 接种疫苗,针对蓝耳病变异株病毒选择 有NVDC-JXA1株制造的灭活疫苗。这种 疫苗既可保护经典蓝耳病毒引起的蓝耳 病,又可保护由变异株病毒引起的蓝耳 病。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 作规程,正确操作,从而达到保护猪群 的目的。
二、PRSS的危害及流行病学特点
PRSS可引起猪群多系统病症,繁殖母猪感染可导致流产、 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严重的繁殖障碍,死胎率可达到 20%-60%,初生及断乳前仔猪呼吸困难及高死亡率(可高达 80%);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并易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 如为狂犬病毒(PRV)猪流感(PIV)、猪圆环病毒2型 (PCV-2)、猪胸膜肮炎放线菌(APP)、猪链球菌(SS) 多杀性巴氏杆菌(PM)、副猪嗜血杆菌病(HP)等,死亡 率增加,生长缓慢;育肥猪感染多数发病较温和,但可造成 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性能下降,公猪感染可造成精液品质下 降;猪只一旦感染PRSS,常可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持续感 染而不断向外排毒,引起本病在猪群中反复爆发而难以根除。
三、PRSSV病原特性



PRSSV的分类:尼多病毒目的动脉炎病毒科的动脉炎病毒属 PRSSV的理化学特性:球形,有囊膜,呈现20面体对称,内 含单股线状正链RNA;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氯仿等有机 溶剂可灭活病毒;PRSSV对热不稳定,56℃45分、37 ℃48小 时病毒灭活;4 ℃可存活一个月,-20 ℃至-70 ℃PRSS可长期 保存;在PH6.6-7.5间相对稳定,高于7.5或低于6时,失活.。 PRSSV的抗原性:未发现有不同的血清型,但来自不同地理位 置的病毒间核甘酸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不同毒株之间存 在不同抗原性。目前将PRSS分为2种基因型或地理群(欧洲型 和美洲型),我国目前流行的PRSSV均属于美洲型。 PRSSV的细胞增殖特性:PRSSV的细胞嗜性较苛刻。主要在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肺泡巨噬细胞、外周血单核细 胞、肺血管内巨噬细胞等)中生长增殖。目前大多利用 Marc-145细胞来分离与培养PRSSV。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
第一部分 猪蓝耳病概述
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RNA病 毒性传染病。该病以妊娠母猪发热、厌食、早产、流产、死 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新生及断奶仔猪高死亡率 以及各年龄段尤其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PRSS 1987年 首次在美国南部发现并报道(1989年),随后迅速流行于全美,随 之加拿大、北美洲及欧洲相继报道发生该病。1996年我国大 陆首次报道此病并分离到病毒,随后该病在我国呈蔓延趋势.目 前PRSS已遍及全球主要养猪国家和地区,去年5月中旬开始, 江西南昌等几个市相继发生了猪无名高热病,出现大批猪只 死亡。今年4月中旬,广东省云浮等几个市也相继发生了类似 的高热病现象,大量猪发病死亡。有关专家进行了流行病学 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该病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继发细菌感染。
二、隔离、消毒、淘汰



隔离:发生PRSS时应及时将病猪隔离,设立病猪隔 离舍,淘汰病猪,以避免感染猪只与健康猪群之间的 接触传播。注意通风散热防潮,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消毒: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对污染的圈舍、环 境要彻底消毒;病死猪一定深埋,无害化处理,清理 猪场卫生,做好日常消毒工作,阻止外来病原传入本 场,为猪群创造安全卫生环境。平常一周消毒一次, 疫病流行期2~3次/周,疫病发生期1~2次/天。消毒时 应选择新型、杀灭病毒能力强的消毒剂,并且要2~3 种轮换用药。消毒剂不宜选用刺激性强的消毒药,如 过氧乙酸 淘汰:保育猪、小猪发病时,应及时淘汰、处理病猪。 不要抱有幻想,发病一头,处理一头
免疫策略


应根据猪场生产性能结合实验室检测,确定猪 场的免疫策略 通常情况下,母猪群首先全群免疫一次,间隔 4周左右,再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4个月免 疫一次。或者,母猪产前2个月和1个月各免疫 一次,以后,每次产前1个月免疫一次 公猪:每年普免3次 后备母猪:配种前2个月和1个月各免疫一次, 以后按经产猪免疫 仔猪:断奶前后免疫一次,感染压力高的猪场, 间隔3周再加强免疫一次
3.严格检疫
PRSS带毒猪的流动是PRSS广泛传播的主 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猪群流通中的检疫。 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和公猪精液,对新购进猪 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引进后隔离观察应 1个月以上,并定期作血清学检查,血清阴性 方可入群。
三、对症治疗
发病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可以降低 PRSS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混合感染 或继发感染 在水中添加增强抵抗力、保障体能恢复的药物,如电 解多维、VC、葡萄糖等副作用少的广谱抗生素,也可 考虑在水中添加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中药煎液: 如车前草,石膏等,在发病小猪的水中可另添加代乳 奶,以帮助其抵御疫病 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益生素等,帮助其 增强抵抗力,顺利康复 保育猪及小猪不适宜这样治疗,如注射药物过多特别 是与退烧药配合使用则会加速其死亡。对症治疗主要 是抗菌、清热解毒为主,并且要坚持治疗3-5天,如 效果不确实时应及早淘汰处理


四、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供给营养全面平衡的 日粮,实行精细化管理,减少一切应激因素。 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改善猪舍的空气质 量,降低氨气浓度,保持猪舍干燥,降低猪群 的饲养密度,注意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脱霉剂、多种维生素和微量 元素,同时,应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及提 升机体免疫力的抗应激药物,尽量降低因应激 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五、病理变化:
间质性肺炎,肺部有出血点。肺肿胀、变硬、间质增宽,呈 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气管充满泡沫或黏液;肺门淋巴结肿 大出血明显;部分病猪喉头出血 部分病猪胃部出血,溃疡,结肠及直肠内充满球状粪便,小 肠、大肠严重出血,少数小肠及盲肠肠粘膜上覆有糠麸样物 质,剥离后有小的溃疡灶 脾肿大、梗死 淋巴结广泛肿大、出血,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 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有出血点 部分病死猪肾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 出血现象,膀胱有大量出血点 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 液,有纤维性渗出物
哺乳/生长猪 育肥猪 公猪
发热,饲料消耗增加
发热,精液品质下降
四、临床症状 变异株蓝耳病:感染变异株蓝耳病病毒的所有猪,包括
仔猪、育肥猪、母猪、公猪等,均表现为高热,体温升高到 41-42℃,厌食或不食,耳部、口鼻部、后躯及股内侧皮肤 发红、淤血、出血斑、丘疹,眼结膜炎,咳嗽、喘;后躯无 力、不能站立或摇摆、圆圈运动、抽搐等神经症状。



弱毒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免疫力较坚强、免疫期 长等优点,且弱毒苗还可用来对母猪免疫接种而使仔 猪获得被动免疫,但弱毒苗对与疫苗株遗传差异较大 的异源毒株的攻击所产生的保护非常有限,不能阻止 强毒感染,并且存在散毒及潜在的毒力返强的可能。 国内攻毒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弱毒疫苗对变异株 蓝耳病病毒的保护效果差,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加 重猪群的病情,引起猪群更为严重的问题。因而,目 前不建议使用蓝耳病弱毒疫苗进行猪群免疫(农业部 指定中牧股份、金宇集团、大华农、易邦、天邦、海 利、惠中等8个厂家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 注意:发病猪群不宜紧急接种疫苗,特别是活疫苗。 否则种猪会引起大量流产,中、大猪出现较多的死亡。 未发病的危险猪群可紧急接种疫苗。

标准株蓝耳病病毒感染症状表现各种各样, 主要包括:
• 母猪临床症状:母猪主要表现为散发型繁殖障碍,表现为猪 场有一定比例的母猪出现早产、流产、产死胎、弱胎、无乳/ 少乳等。此外,还偶尔出现母猪猝死、高烧等症状。 • 仔猪临床症状:新生仔猪出现高烧、喘、腹式呼吸、眼睑水 肿、死亡等;新生仔猪表现正常时,往往在保育阶段仔猪出 现各种继发感染,断奶后死亡率增加。在很多猪场,蓝耳病 已成为断奶猪健康状况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
PRSSV
经吸入、摄食、交配、咬伤或针头传播 在粘膜、肺、局部巨噬细胞中复制
局部淋巴结和病毒血症(感染后12h)
扩散到全身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中 亚临床疾病 临床疾病(呈现年龄依赖性) 母猪 康复或持续感染 经口/咽分泌物、血 液、粪便、尿液排除 流产或早产
死胎、弱胎、自溶胎 初生猪 呼吸困难、中枢神精 系统症状、死亡率高 由于并发细菌或病毒感 染,死亡率增加,生长缓慢


PRSSV的致病机理及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理
PRSSV主要侵害靶细胞——肺泡及血液等组织的巨噬细胞 继发感染SS、PM、HP、APP、PRV、PIV、PCV—2 毒血症、全身淋巴结肿大和相应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特征性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结中大,肺有出血斑点,个别肺瘀血, 有的肺局部肉变,有的肺与胸壁粘连,支气管坏死和肺的广泛 性出血,下颌、肠淋巴结及扁桃体弥漫性出血及水肿,脾脏肿 大,肾脏色淡,有的仔猪表面及肾盂有少量小的出血斑点。少 数猪有心包积液和鼻腔粘液,少数出现耳部发绀症状 公猪精子减少,繁殖性能降低,并通过精液将PRSSV传给母猪 PRSSV感染母猪后可导致胎儿脐带出血、扩张,呈现坏死性动 脉炎,脐血管正常循环受损,胎儿缺氧而死亡
第二部分 综合防制 一、免疫
灭活疫苗:用于PRSS阴性猪场免疫防制,具有安全、 不散毒和造成新疫的危险,而且不能返祖返强,便于 运输和贮藏。不能诱生T细胞反应,免疫剂量大,成本 高,其产生的保护不适应PRSSV很强的变异性。 变异株蓝耳病病毒灭活疫苗:安全,高效;实验结果 表明,对变异株蓝耳病病毒的保护力明显高于目前所 有的弱毒疫苗及大部分灭活疫苗。因而,猪群免疫变 异株蓝耳病病毒灭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目前国内蓝 耳病最有效的措施。

蓝耳病往往易与PCV、PRV、HCV等病 毒并发感染,临床需作鉴别诊断;继发 细菌感染引发败血症时,常见急性出血 性病变,病猪发烧,死亡迅速,剖检见 全身性出血性病变(类似猪瘟);并发 弓形体感染时,常引起病猪高烧及呼吸、 消化、神经系统征候群。在临床上表现 为用磺胺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有缓解停 药后仍复发;并发附红细胞体引起出血、 贫血、黄疸等。




生物学特性


PRSSV在感染猪体内能诱发中和抗体的产生,但低滴度的中和抗 体不但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病毒,反而与病毒形成病毒—抗 体复合物,病毒借助抗体的FC片段与FC受体阳性细胞如肺泡巨噬 细胞结合,促进病毒进入细胞而建立感染,即抗体依赖性增强作 用,并进而导致持续性感染 PRSSV在猪体内存在持续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可持续数月甚 至更长时间,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 PRSSV存在较强的基因变异,除病毒膜基质蛋白M基因和核衣壳 蛋白N基因较保守外,其它基因的保守性较低,各分离株的毒力、 抗原差异较大,所引起的呼吸道症状、繁殖障碍的能力和病变有 较大差异,导致机体被动免和主动免疫对PRSSV的识别能力降低, 从逃避免疫系统及中和抗体或T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