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小学语文五下第四组评估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曙区小学语文五下第四组评估题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èhào xiāo yān páo xiào jìdiàn fàng sì
( ) ( ) ( ) ( ) ( )
zhàn yì shēn yín zàn shí chān fú cù yōng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入句中。

(5分)
雪中送()艰苦()绝风雨无()()公移山
任劳任()扶危()困百折不()()汤蹈火
1、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教师们,世界将是无法想象的。

2、()比锦上添花更能引起人们深切的感激。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6分)
顶:①最高最上的部分②用头承载③担当④代替⑤相当;等于
(1)你们几个都有谁坚持到了山顶.?()(2)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3)我说怎么有点不对劲儿,原来他是冒名顶.替的。

()
息:①呼吸时进去的气②停止③消息④休息⑤滋生,繁殖
(1)会场上传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2)我们应该按时间作息.。

()(3)当我们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2、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缩句)
3、雨滴落在雨伞上。

(用上拟人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4、不管鱼汤没加作料,我们还是觉得鲜美无比。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五、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5分)
1、“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这句话是比喻句。

()
2、“朝鲜”和“鲜血”中的“鲜”读音相同。

()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这句不是比喻句。

()
4、老班长和老汉两人的形象都可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这两个词概括。

()
5、《再见了,亲人》描写了1958年中朝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
六、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2分)
(一)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下大了。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上,工人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得向南跑。

但,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上跳舞。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有人响应:“这不是拍电影。


老汉()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3分)
2、照样子在文中找出带有“走”的意思的词。

(3分)
匆忙地走(赶)挤着走()往回走()迅速走()
3、用横线画出文中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4、请概括所选片段的主要内容。

(2分)
(二)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笔。

(1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
坎坷()明白()价值()情深意重()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
..”,请在文中用“~~”画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1分)
4、大嫂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请你结合课文和资料,想象一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3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18分)
母亲的爱
迎着初夏凉爽的风,我登上了(雄伟壮观、巍然屹立、雄浑壮阔)的南浦大桥。

对这座大桥,我太熟悉了。

从它破土动工起,我就不断地从电视新闻中注视着它的进展;尔后,为了收集作文素材,我也登过大桥,把它的雄姿描绘进周记里。

但这一次登桥的意义却非同一般——年过古稀的外祖父特意买了观光券,领我上了桥,为了激励我以优异成绩升入中学,他要同我讲一讲我母亲……
我记不得母亲是怎样的模样,她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才11个月的时候,就因绝症去了很远的地方。

对母亲的记忆,打我懂事起,除了几张泛黄的照片外,就是旁人的叙说了。

母亲是一个十分尽职敬业的医生,她就在浦东对岸一家拥有几万人的钢铁厂工作。

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她与工作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先进人物或优秀党员。

直到今天,【】妈妈的领导换了几茬,妈妈的同事也都白发爬上了头,【】年年都有人带着礼物来看望我,向我讲述妈妈当年……生怕我把妈妈(健忘、遗忘、忘怀)。

外祖父望着脚下(川流不息、永不停息、奔流不息)的江水,牵着我的手说:“你妈妈若能看到这座桥不知该有多高兴。

当年,她中专毕业分到工厂工作,每日最发愁的就是过黄浦江了,刮风下雨,为了不迟到,她每天都要摸黑上路,哪像今天如此便利!
今后社会更朝前发展,不好好用功读书,将来怎么做一个有用的人?这话埋在我心里10多年了,这是你母亲最后(遗嘱、嘱咐、遗托)的话语啊!”
外祖父的手把我攥得紧紧的,我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

母亲在离去的那一刻,也许就想到了我在母亡父残的境遇下,读书成长时会碰上重重困难。

在外祖父家生活得十分愉快,毕竟失去了只有母亲才能给予的爱,但我更不会忘记:当出生的我与无情的病魔一直抢夺母亲的生命的时候,母亲平静地再三叮嘱开刀的医生:“保住孩子。

”她渴望把自已生命的一部分留在世界上,代她多看看这美丽的景色。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关心我的【】有外祖父等亲人母亲工厂里的领导工人叔叔和阿姨【】有老师同学还有医生街道里的干部我相信,远远的天空中,肯定会有一双慈祥的眼睛在注视着我。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2分)
2、在文中【】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
3、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分)
4、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可选一个,也可多选)。

4分
(1)外祖父和“我”登桥是()
A、为了收集作文素材。

B、为了让“我”不忘母亲。

C、为了激励“我”好好学习。

D、为了了解祖国建设成就。

(2)文中“哪像今天如此便利”是说()
A、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B、有了南浦大桥。

C、社会朝前发展了。

D、有了宽阔的马路。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
母亲是________毕业,职业是_________,在_________厂工作,几乎年年被评为
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最后因____________而去世了。

“这话埋在我心里10多年了”,“这话”是指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6、文章最后一句中“肯定会有一双慈祥的眼睛在注视着我”,写出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我”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

(30分)
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触及你心弦的事。

有些事并不惊天动地,却能让你深深感动,难以忘怀。

赶快提起笔,把其中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语句通顺。

部分参考答案:
一、噩耗硝烟咆哮祭奠放肆战役呻吟暂时簇拥搀扶
二、炭卓阻遇怨济挠赴
任劳任怨雪中送炭
三、①⑤④②③⑥
四、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⑵、鱼钩上闪烁着光芒。

⑶、雨滴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⑷、虽然(尽管)鱼汤没加作料,但(可)我们还是觉得鲜美无比。

五、√×√×√
六、(一)
①、惊慌地沙哑地冷冷地
②、拥折跑
③、略
④、黎明的时候,洪水到来了,人们惶恐慌乱而老汉却沉着冷静,组织大家有秩
序地撤离,让党员靠后
(二)
①、女”字部还有9画
②、岖清楚代价深情厚谊
③、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
着双拐走路了。

④、护朝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抗击美军的侵犯重建桥梁、铁路等。

七、
①、雄伟壮观忘怀奔流不息遗托
②、虽然------但是------ 不仅------还-------
③、,,:、、,、,、。

④、B C
⑤、中专医生钢铁先进人物优秀党员绝症
今后社会更朝前发展,不好好用功读书,将来怎么做一个有用的人?
⑥、母亲最后的遗嘱母亲生我时说保住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