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特性及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特性及维护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运用到的机械设备越来
越多,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大型化。
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减少机械设备故障的出现以及安全生产事故
的发生。
机械设备在使用中总是会因为一些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损坏
现象。
本文就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机械设备的维
护保养工作。
关键词:机械设备;损坏;机理;特征
1 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分析
机械设备的损坏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损坏的机理有很多,主要是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能量因素。
1.1 人为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机械设备中的新
技术、新产品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断紧跟时代步伐,提高
自己的知识水平,正确认识机械设备,不断适应新设备的要求,提高机械设备的
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机械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转。
但是我国机械设备的操作
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会因为他们操作不当或维护不
当而造成机械设备的故障或安全生产事故。
而现在的机械设备造价越来越高,企
业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断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操作失误现象的出现,努力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
管理工作。
1.2 能量因素
现代机械设备的运转一般是通过电能的方式实现的,设备的运转过程中会产
生大量的内部能量,会使得机械设备的内部各个零件之间产生振动、热量、磁场
等能量。
长期使用过程中,这些内部能量就会逐渐对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产生一定
的负面影响,进而造成零部件的损坏,从而使得整个机械设备发生损坏、甚至失
效的问题。
能量因素是机械设备损坏的一个重要机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
被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所忽视,进而导致机械设备的磨损、变形等损坏现象,导
致工作效率下降、功率降低。
1.3 环境因素
很多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都非常恶劣,如:煤矿机械设备。
而机械设备的工
作环境会对机械设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温度和湿度两方面。
机械设备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当其长期处于不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就会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如出现生锈、腐蚀的现象等。
机械设备长期存放在空旷或封闭场所中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一旦超过极限
值就会导致一定的损坏。
我国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因为工作环境
不适宜造成的,因此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要注意好对工作环境的管理。
2 机械设备损坏的特征
从上文提到的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状态可以看出,机械设备的损坏具有潜在性、渐进性、耗损性、模糊性等四个主要特征:
2.1 潜在性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损伤及其引起的零部件结构参数的变化都有一
个过程。
当损伤发展到零部件结构参数超出了自身的允许值时,机械设备就存在
着潜在的故障,但是由于机械设备有一定的安全系数,所以,即使零部件结构的
参数超出了允许值,也不会影响机械输出功率的参数,因此,机械设备的功能还
出还处于正常状态。
2.2 渐进性
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磨损、老化、疲劳等损伤,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
逐步产生的,它导致的零部件结构参数的变化也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机械设备使用的时间越长,其发生故障的概率越大。
2.3 耗损性
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及疲劳等损伤,是随着机械自身的老化程度逐渐加剧的,它伴随着能量和质量的变化全过程,而且不可逆转。
因此,机械维修也不能
使其性能恢复到原先的状态,这就决定了机械设备的损坏具有耗损性。
2.4 模糊性
机械设备的损伤受各种使用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因此,其损伤程度和参数变
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分散性,对其故障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3 机械设备的维护
了解了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及其特征,就要从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损坏特征出发,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护检修。
3.1 确立健全的保养维修制度,采取正确的保养维修模式
机械设备种类多、机型复杂、制造工艺及其材质存在差异,因此,机械设备
的保养和维修要坚持多样化、灵活性、复合化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合自身情况的
保养维修制度。
同时,不同的机械设备、不同的零部件都要采取不同的维修模式,及时是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也应该采取不同的维修模式。
3.2 保养维修要及时、适时
机械设备的损坏具有渐进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决定了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要及时、适时。
要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润滑注油和紧固螺栓,还要及时对机械设
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机械设备自身的结构特征,实行全过程的维护保养,及时排除设备存在的潜在故障。
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
用说明,熟练操作技术后才能上机正常工作。
同时,要求技术性与纪律性并重,
应对机械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定岗责任制,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未经培训的非
岗位人员操作设备。
由于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性,既有交通安全事故的
风险,也有机械安全事故的风险。
安全出了问题,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来处理安全事故,造成施工项目的大量经济损失,同时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了消除一切对机械设备安全的不利因素,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要以多种形式进
行安全教育,增强对事故的预见、防范和应急能力,积极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机
械设备的安全。
在施工项目中,必须配备专业管理工作人员。
机械管理人员的素
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设备管理的成效。
设备管理人员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都要参
与施工管理,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对管理层来说,不仅要求应用先进的管理知识
制定项目设备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解决使用与维修中所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要从项目总体设想出发,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设备,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施工管理中真正起到服务、指导、检查、监督作用;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操作、维修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项目管理的要求。
3.3 加强对设备使用环境的控制
工程机械设备大多都是在室外进行露天作业,因此,其性能会受到工作场地
的温度、污染、路况,以及天气状况的影响,因此,在设备施工过程中,要采取
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设备适应性措施,以保证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稳定性。
结束语: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也要跟上发
展步伐,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开展严谨有序的维护工作,促进机械设备工作效
率和使用寿命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
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对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和特征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设
备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促进机
械设备稳定高效的运转。
参考文献:
[1]冯素娟、倪维,常见检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体会[J].医疗装备,2009(01).
[2]郭喜振、王华卫、陈学海,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特征及维护[J].煤炭技术,2007(10).
[3]李步虎,炼铁设备的维护与管理[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0(03).
[4]王新房、王芸,工程机械管理及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筑路机械与施工
机械化,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