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五分制计分法的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五分制计分法的实施
在考试制度改革中,不少地区和学校在基础教育阶段废除了百分制计分法,改为五分制或等级制计分法,变精细评价为模糊评价,以期减轻学生压力,推
进素质教育。

应该说,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而且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积极的
成效,但是不少论者据此似乎找到了突破教育改革"瓶颈"的妙方,疾呼"无分数评价"的全面实施,即便考试也是越少越好。

对此,愚以为还是慎重为好。

这里谈一点历史的教训,以资参考。

一、50年代我校的五分制计分法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经验,曾普遍推行过五分制计分法,取消学期考试,转化为平时课堂提问的计分,学校只保留学年考试。

"五分制"规定:
一分是基本单位,二分不及格,三分中等,四分良好,五分优秀。

1956年下半年,我所在的学校按照上级的安排,在重点班试行五分制计分法,不久在全校推行。

根据市档案馆资料,一份1957年学校《对中学生成绩考查中几个问题的意见》反映出:1、五分制计分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教师加强了平时提问,一方面督察了学生重视学习各学科,并按时复习老师讲授的
内容,初步克服了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鼓励了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
面也推动了老师认真备课,因为教师提问要当堂计分,就必须把教材和问题自
己搞清楚以至很熟练,才能快速的给学生打分。

2、五分制计分法存在着诸多问题(1)多数教师在掌握评分标准上忽紧忽松,难以判断学生的真实成绩;(2)有
的教师在掌握评分标准上偏严,学生分数整体上不高;(3)自我放松的学生对学习更加不够重视;(4)多数教师在一学年提问学生的次数有限,很难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

(5)虽然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松懈,但从分数上看大大下降了,因此有不少同学怀疑这是教师掌握五分制计分法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说:三分是自己的,四分是老师的,五分是神仙的,可见,五分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的学生
直接提出学校这样做是否犯了硬搬苏联经验的错误。

(6)单靠一次学年考试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取消学期考试原为减轻学生负担,但是一学期在学习的一
个段落,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在此基础上进行考试,对学生
是必要的,对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也有好处,同时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在学生
方面,学习了半年了还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怎么样,也感觉不好。

(7)有些课程提问太多影响了教学进度。

因此,学校向当时的省教育厅提出了如下建议:(1)不必全国急于都采用,可在重点学校试用,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

如果急于在全国推行,反而会在基
础较差的学校引起不好的影响,或者流于形式化。

(2)如果现在仍用百分制计分法,不影响教学质量。

(3)虽然改进成绩考查制度与提高教育质量是有关系的,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还不在于此。

我想,在学习苏联中,可能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味,据了解,苏联的
五分制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就开始了,其自身有一套更严密的操作程序。

但是这
毕竟为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了相当的参照。

事实上,1958年中央开始纠正盲目
学习苏联经验带来的"三脱离"(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脱离政治)倾向。

1960年,我市各中学又恢复了百分制。

为适应全球性规范化考试制度的浪潮,2001年,俄罗斯在5个联邦主体首
次实行了完全中等教育阶段的国家统一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评定,然后按联
邦的规定转换成五分制。

2009年,俄罗斯议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考试。

二、我国台湾的五分制计分法
上世纪90年代,台湾教育当局为缓解国中(即初中)升学压力,曾改革高中入学制度,尝试推行《国中毕业生自愿就学中等学校方案》,将过去一次联考
成绩分解为以国中三年的成绩作为升高中的依据,其成绩实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固定配额五分等第计分法",即按照固定比例,将班级学生成绩先按百分制计分,再换算分为五个等次。

这一"中考大变脸",纠正了台湾高中升学考试偏重智育、"一试定终身"的弊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公
平分配,但是其缺失也为实践所证明。

根据1994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编印的《八十一学年度国中毕业生自愿就学辅导方案咨询研究委员会总结报告》,五分制试行以来存在的若干缺失,包括:
"(1)固定比例五等第计分忽略教师素质差异、教学绩效重要性,以及家长
学生努力的成果;(2)临界同分处理,若再加以教学时数加权,则分数相差颇大,
并会在分发上产生差异,有失公平;(3)班际、校际之差异,无法单以固定比例五等第计分之技术来达成教育资源之公平分配。

若仅以此作为入学之依据,仍
有不公平之顾虑。

(4)教师评分之公平性虽被肯定,但艺能科(包括体育、童军、美术、音乐、工艺及艺能选修学科)之成绩考查,及偏远小型学校配课情形较多,评分不易客观,公平性仍较受质疑。

"
鉴于"固定配额五等第计分法"引起的广泛争议,后修改为"混合制九等第计分法",仍然争议颇多,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三、五分制计分法留给我们的启示
1、五分制淡化分数观念,重"质"考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2、等级制与百分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事实上,二者都是对测评对象进行量化排序,只是精确度的不同而已。

很多情况下,缺乏精确的考量,教师就不能
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学生也很难及时了解自身的提高。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
家布鲁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谈到:"一些学生每个年级都得到A等或B等,而其他学生则一次又一次地被通知为D等或F等。

…这种不断贴标记的做法对
个人的教育不可能带来益处,他对于许多学生的自我观念则可能具有不利的影响。

…这必然对人格与性格发展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

"等级制的确能够减轻学生和家长对分数的心理敏感度和压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但是造成这种现象
的根源不在考评方式本身,而应该从我们整个教育价值观上寻找。

以为简单的
改百分制为等级制就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对素质教育的理念的
误读。

正如我校所谈:"虽然改进成绩考查制度与提高教育质量是有关系的,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还不在于此。

"采用哪种评价方式,应根据评价对象在评价性质上的精确程度需要而定,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

3、素质教育的关键不是取消考试。

邓小平同志说过:"考试是检查学生学
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
必要制度一样"。

考试具有诊断、筛选以及促进、发展的基本功能,是检测改进教学、教育部门督导、简拔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它与应试教育没
有必然的联系。

4、评价体制的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而且要循序渐进,整体配套,不可一蹴而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