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一:整顿金融体系
措施二: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措施三:调整农业政策
措施四:推行“以工代赈”
措施五:社会福利
A、中心措施 就业机会 B、能为失业者提供
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生产恢复图
失业率下降图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 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二: 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在政府的宏调调控之下,全国四 分之三的银行重新开业,股票价格上涨15%,金融恐慌基本 结束。 材料三: 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
答:调整工业,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
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 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 业的事情,国家不应该去 管 。”
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 我为你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 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举办 新政。 ”
胡佛
罗斯福
材料二:所谓的“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 年以来的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 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根据材料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新”在哪里?
去,引起产品积压 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美国政府和资本家刺激消费,如低息贷款分期付款
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 4.股票投机猖獗(股票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 间的矛盾。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 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经济危机的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 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2.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
去,引起产品积压。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劳动人民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罗斯福新政
新政 目的、特点、措施、影响?
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 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 年积蓄毁于一旦。”……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 “恐惧”本身。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答: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新政从什么时候开始?新政目的是什么 ? 答:1933 年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了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采取了什么措施?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阅读材料:
• (泰安中考) • 材料 (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引 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 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 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 《全球通史》 “新”: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 策,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 于市场调节。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 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 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⒈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答: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2.对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我们如何理解? 答: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和指导。 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答: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第13课Βιβλιοθήκη 罗斯福新政核对学案,记忆内容
(一)1、1929-1933、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过剩危机、 美国 (二)1、1933、罗斯福、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3、《紧急银行法案》、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 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以工代赈》 4、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
持续时间 特别 波及范围 特别 破坏性 特别 长 广 大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流离失 所。 (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3)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
荡不安。
历史探究2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 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 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 美国总统。
预习诊断答案
CACBD
温馨提示:阅读时请独立思考,标记出重难点
历史探究1
一、 1929~1933年资本 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盲目
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繁荣”的背后孕育严重的危机(隐患)表现:
①直接原因:生产过剩危机 2.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
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几个月、一年,最多不 过两年,而本次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1933 年,长达4年之久。 材料2:受危机波及到的范围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 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 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 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温故知新
1、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开始实施( 新经济政策) 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 苏联 )。 3、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 一五、二五计划)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4、(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5、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自由 放任 经济 政策 富


生产与销 售的矛盾
掩 盖
资产阶级
股票等 投机活动
金融市场 不稳定
2.经济大危机简况
(1)时间: 1929-1933
(2)开始国家: 美国 (3)开始标志:股票暴跌 (4)特点: (5)危害:
1929年10月24日
黑色星期四
阅读材料,分析1929—1933经济大危机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